老牌服裝市場的出路在哪裡?

秦絲導讀:觀察最近一週的廣州白馬服裝採購節,這個老牌服裝專業市場的產業邊界已經模糊到無法界定。與白馬同時代的國內其他老牌服裝專業市場,同樣經歷著不變革就淘汰的困境。

老牌服裝市場的出路在哪裡?

1、賺快錢時代一去不復返

在上世紀90年代淘寶還沒有誕生時,各地的服裝批發市場是服裝流通最重要的平臺。廣州作為製衣企業最集中的城市,誕生了以白馬、紅棉等為代表的批發市場,為全國其他服裝批發市場提供貨源。

2003年以前的20年,是中國服裝行業的黃金時期,也是賺“快錢”及“容易錢”的時代。一個品牌創始人回憶起當年的黃金時代:“做好一批服裝,第二天能賺幾千元,過幾天可能就賺幾萬元了。”

但馬雲出現之後,著名的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去年徹底關閉了,興盛30年依舊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還有很多批發市場產業凋零,如曾經雄踞一方的西安服裝批發市場,如今已是市場冷清。

老牌服裝市場的出路在哪裡?

2、設計成為轉型新動力

中國服裝業過去四十年的發展模式總體上是外延式增長及規模擴張,這一模式的好處就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量的擴張,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但最大的惡果就是大而不強,品牌數量少,高端產品少,最關鍵的是設計水平低,這已經成為阻礙中國服裝品牌成長及與海外品牌競爭的致命因素。

改變這個行業的痛點——原創設計水平低,成為了多個老牌服裝專業市場轉型的一個方向。如武漢漢正街市場,目前有設計工作室300餘家、專業設計人員900餘名、年設計60000餘款,漢派時尚男裝與杭派、粵派男裝漸成三足鼎立態勢,2018年銷售有望突破450億元。

廣州白馬市場之前就是全國知名的服裝品牌孵化基地,從這裡走出了愷撒、哥弟、歌莉婭、比音勒芬、歐時力、朵以等諸多服裝品牌。據白馬總經理張勁介紹:“過去孵化品牌主要通過強大的現場人流量及白馬團隊的多重服務完成,幫助其迅速實現產品銷售及打出品牌影響力。現在我們不斷強化設計,會從產業鏈的前端幫助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從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助力品牌快速穩健成長。”

老牌服裝市場的出路在哪裡?

3、批發市場跨界搶零售飯碗

跨界也是老牌服裝專業市場轉型的另一個關鍵詞,其中成功率最高的做法是線上線下一體化,如上海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武漢漢正街市場,都是一早抓住了電子商務這根救命稻草。漢正街市場目前通過互聯網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的商戶達到6800家,約佔商戶總數的38%。

還有一些專業市場開始搶零售的飯碗。廣州白馬市場去年開辦“BM品牌集合館”,目前已經在湖南永州、長沙、湖北荊州及河北邢臺建立了5家店,在服飾之外同時融入時尚沙龍、花藝、書吧、咖啡等複合體驗。

老牌服裝市場的出路在哪裡?

4、南派服裝的出路在哪裡?

從上個世紀初以來,南派服裝時尚就一直引領著全國時尚潮流,是全國時尚的發源地。然而,廣州毗鄰港澳臺等地區,長期受港臺等服裝的薰陶,大多數“三來一補”企業走的是模仿路子,大量服裝是貼牌生產,並沒有自己的品牌。進入新世紀以後,

以貼牌生產為主的廣州服裝業,賺取的利潤越來越低,人力成本卻起碼增加了50%,再加上電商衝擊,廣州服裝去庫存壓力山大。

特別是在當前全國服裝產業多點開花及區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廣東服裝時尚地位存在相對下降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南派服裝的出路在哪裡?強化原創設計及加大產業協同和融合,成為了目前行業內的首選解決方案。

按廣東服裝設計協會副主席林進亮的話來說:“現在國內服裝業模仿設計仍是主流,中國不缺服裝品牌,也不缺很有才華的設計師,但缺少有自己靈魂和專屬DNA的品牌。”什麼叫專屬DNA?就是“別人只要看一眼產品,不用看吊牌和LOGO,就能知道這件產品是出自哪位設計師之手。”

老牌服裝市場的出路在哪裡?

老牌服裝市場要成為一個明顯的流派,甚至是現象級的存在,就必須有成功的商業模式與之相匹配。這就需要具備商業化運作的能力,即供應鏈管理、商業策劃、營銷推廣、商品銷售以及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