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梁溯溟的家教三重奏

梁溯溟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大師、哲學家。

從梁氏家族4代的家風家教傳承,揭示4個字:喜歡就好。這種簡單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使梁家後代子孫終身受益。

“喜歡就好”,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充滿智慧。

01 梁漱溟中國式傳家:喜歡就好

國學大師梁溯溟的家教三重奏


梁漱溟給兩個兒子取名培寬、培恕,說“寬恕是我一生的自勉”。他從不給孩子精神上壓力。

梁家父子關係十分融洽,長子梁培寬在回憶時說“多年父子如兄弟”。這與梁漱溟長期以來對兒子的信任且放任是離不開的。

次子梁培寬有一次考試成績只有59分,忐忑不安,擔心父親責罰。梁培寬將要求補考的通知交給父親時,父親一臉風輕雲淡,只是看了一眼。

事後,梁培寬說,父親雖不言,他卻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最嚴厲的責難與裁判莫過於內在的良心和自省。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我反省,聽從內心的需要和呼喚。

1943年2月28日,梁漱溟寫給兩個兒子的信窺見一斑:我的原則是:一個人要認清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興趣。你們兄弟二人要明白我這個意思,喜歡幹什麼,我都不阻攔你們的。

曾孫梁欽寧在回憶祖父梁漱溟時說:祖父非常的包容,尊重年輕人有不同的愛好,鼓勵年輕人遵循自身的選擇。

1984年,迪克斯來到中國。梁欽寧在練習動作時問祖父是否喜歡。梁漱溟回答孫子的是簡單的一句話:你喜歡就好!

喜歡就好,這是一種豁達的心境。

龍應臺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既然孩子終將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為什麼不讓他選擇自己的喜歡?

國學大師梁溯溟的家教三重奏

02 梁濟教子:個性獨立,事有定見

梁漱溟先生的一生深受父親梁濟的影響,父子倆性格一脈相承。梁濟認為兒子個人操守方面非常像自己,以至給梁漱寧取字“肖吾”。

梁濟對子女的教育是開放式教育。鼓勵子女思想獨立,學會思考,事有定見,實現個性的獨立和自由。

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可以反對父母的意見。

梁漱溟曾經想出家修行,梁濟知道後雖反對卻沒有阻攔。後來梁漱溟自己的思想改變了,追隨自身意願沒有出家。

梁濟教育子女的方式很奇妙,常常“無聲勝有聲”。有一次,他發現9歲的梁漱溟將一串銅錢遺忘在桃樹枝上。

梁濟寫了一張紙條掛在樹上“一個小孩在桃樹上玩耍,將一串銅線懸掛在桃樹枝上,自己遺忘了,卻到處找尋,吵鬧不休,真是毫無道理。”

梁漱溟幾十年後回憶這件事仍記憶猶新,感念父親對自己的教育。

沒有訓斥,更沒有棍棒體罰,父親帶給孩子的是友好自然的溫情。

梁濟生活的年代正值士大夫統治時期,有著三綱五常,有著非常嚴格的禮儀和規矩。很多的家庭父子關係是拘謹,子女對父親多為敬畏不安。

梁濟反慣例的教育方式在當時屈指可數。正是梁濟這種開放科學的教育方式,造就了梁漱溟在儒學的集大成。

成就最高的那些人通常都具備個性,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湖畔大學梁寧說: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喜歡就是底層操作系統。人最重要的天分是快樂,而喜歡就是找到你一直不厭其煩堅持做下去的事情。

03最幸福的梁家孫輩: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

國學大師梁溯溟的家教三重奏

梁欽寧本來學的是法律專業,卻選擇從事搖滾樂的宣傳。

“你願意做什麼就自己去做”。

從曾祖到祖父,從祖父到父親,再到父母對自己,梁欽寧認為自己最受用的是家族帶給自己的寬放、自由。

通過樑家的家教、家風傳承,反思如今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控制性家長,“虎媽”、“狼爸”盛行。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學習、作業、培訓乃至結婚生子。

現今出現的巨嬰、啃老現象就是父母過度干預,包辦的結果,孩子喪失獨立生存的能力,對父母過度依賴。

父母忽視子女的權利,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飲食需要,很少聽孩子訴說。

放任型家長,讚美鼓勵過度。

孩子需要什麼便滿足什麼,對於孩子的情緒全盤接受和急切認同。

孩子取得一點成績便誇大表揚,缺乏激勵孩子的技巧。給孩子沒有規矩的身由,孩子應對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很低。

父母忽視自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扮演的角色,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孩子誤入歧途。

以上兩種教育誤區都是忽視了孩子內心的選擇,是孩子天分的褻瀆。

《小王子》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願每一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教傳承,每一個孩子都接受最好的薰陶。

圖片來自網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