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武漢是老大,襄陽和宜昌誰更強?

湖北經濟,武漢是老大,襄陽和宜昌誰更強?

宜昌的位置,與武漢東西相對


湖北,簡稱“鄂”,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自古被稱為楚。楚地多俊才(高校學府多),到了近代洋務運動把武漢推到了高峰,到了現代雖然不如廣東,江浙那麼強,但在中部地區算是經濟大省了。

湖北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武漢一城獨大(武漢市2017年GDP為13410.34億元,宜昌和襄陽加起來,還不到8000億),似乎是中部地區省份的共同特點。

湖北有一個機遇,那就是長江經濟帶。武漢不僅是高鐵網上的東西交匯,也是長江水路航運上的東西交匯點。武漢被定位為特大城市,未來發展可謂一日千里的潛能。

為什麼要關注湖北誰是第二位?那是因為,當前各地都在強調均衡發展,避免省城像北京一樣出現的過強的虹吸效應,導致周邊資源向中心過度集聚,這樣不僅對大城市不好,對中小城市發展也非常不利。所以,需要一個副中心,需要一個經濟強市或省內強市承擔均衡發展的重任!顯然,襄陽和宜昌最具競爭力,最具當副中心的資格。

襄陽和宜昌都是湖北經濟強市,光從GDP看,2017襄陽市為4064.9億元,宜昌市為3857.17億元。兩者差距並不大,才只有200來億的差距。要知道在2016年,宜昌GDP為3709.36億元,全省排名第二。當時的襄陽GDP總值達3694.51億元,全省排名第三。

所以說,兩個城市其實基礎差不多,算上財政、居民收入等因素,幾乎可以說經濟實力不相伯仲。

那到底誰更強,誰更有資格做副中心呢?我們認為是最好是宜昌市,這是地理、區域協調優勢等決定的!

宜昌位於湖北西部,串聯起整個湖北的西部和東部,具有地理優勢。此外,宜昌的人口,經濟快速發展,三峽大大壩代表的世界水電名城,三峽機場代表的航空經濟都是未來前瞻性的。

湖北經濟,武漢是老大,襄陽和宜昌誰更強?

宜昌機場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支持宜昌做大做強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增幅46.1%!這是2017年三峽機場吞吐量爆發式的增長。三峽機場已成為鄂西、渝東最大的國際門戶機場。1996年,三峽機場首航,當時宜昌城區人口不足80萬;2014年,三峽機場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宜昌城區人口升至150萬;2017年,三峽機場吞吐量突破224.38萬人次,宜昌城區人口接近180萬。

航空經濟拉動宜昌人口和經濟發展非常明顯!三峽機場二期改擴建,預計2020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達到年3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未來45平方公里的三峽臨空經濟區,將把三峽臨空經濟區建成全國知名的臨空產業示範基地、港產城融合發展的綠色智慧航空新城。

臨空經濟是宜昌的獨特優勢,代表著未來方向,也十分有利於湖北西部交通和崛起,而工業許多城市都是具備基礎的,競爭也激烈,對襄陽來說要保持工業增速是不容易的。

無論從促進湖北內部協調發展,還是新的經濟形態以及正在爆發的潛力,都是比襄陽這種傳統工業市(汽車製造產業基礎好,目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來說,更加有利湖北整體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一些。

湖北經濟,武漢是老大,襄陽和宜昌誰更強?

美麗宜昌,立志做世界水電之城


此外,宜昌地處武漢都市圈和成渝經濟圈之間,這兩個城市圈規模很大,宜昌可發揮節點作用!宜昌的經濟輻射能力,不僅能推動湖北省均衡發展,亦有望影響到毗鄰的重慶市部分區域。所以,站在全國的高度,大力發展宜昌更為有利。

當然,一個省可以有2個副中心,宜昌襄陽都在湖北西部,襄陽的製造業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