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在邪氣乘虛而入,疾病因之發生

正虛,指正氣虧虛。正氣是指人體內具有抗病、祛邪、調節、修復等作用的一類細微物質,是人體維持正常功能活動的基礎。正氣存內,人體才能維持正常功能及各種維護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

1.正虛感邪而發病

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在邪氣乘虛而入,疾病因之發生。

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在邪氣乘虛而入,疾病因之發生

2.正虛生“邪”而發病

正氣不足,對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推動和調節能力下降,臟腑經絡功能失常,精血津液的代謝運行失常,可產生內風、內寒、內溼、內燥、內火等內生五“邪”而發病,或導致痰飲、瘀血、結石等病理產物的產生而引起新的病變。

3.正氣的強弱可決定發病的證候性質

邪氣侵入,若正氣充盛,奮起抗邪,邪正相搏劇烈,多表現為實證;若正氣虛衰,不能敵邪,邪氣深入內臟,多發為重證和危證。

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在邪氣乘虛而入,疾病因之發生

二、引起正氣不足的原因

正氣以人的精氣血津液等物質及臟腑經絡組織的功能活動為基礎。正氣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人體的一切抗邪能力,如衛氣的衛外功能、脾胃滋養功能、腎精的充養功能、血液的濡養功能、經絡系統的調節功能等,均屬正氣的範疇。

因此,虛是人體精氣血津液等物質不足,及臟腑經絡組織功能失調、低下的概括。人的稟賦不足,勞逸失常或病後、產後體虛,精、氣、血、津液等不足,或臟腑組織等功能低下致虛,是引起痺證的內在因素。“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溼氣而成痺也”

正氣不足,抗邪無力,外在邪氣乘虛而入,疾病因之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