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的西裝與趙明的T恤:「嚇人的技術」首發榮耀新品幾大看點

日前,“突破,讓快更快”榮耀play以及榮耀9i新品發佈會在京舉辦,此前甚囂塵上的“嚇人的技術”GPU Turbo在榮耀play這款全新旗艦上首發。

餘承東的西裝與趙明的T恤:“嚇人的技術”首發榮耀新品幾大看點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發佈會現場介紹,GPU Turbo軟硬協同圖形加速技術,已經突破硬件、技術、應用的三重限制,用軟硬協同的方式,解決了長期困擾安卓的問題,更給安卓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超越,真正讓手機的速度形同“天上飛”,即讓手機的圖形處理效率最高提升了60%,同時將整體SoC的能耗最高降低30%。他說:“這一技術,能夠讓華為、榮耀的“入門機超越友商的中檔機,中檔機超越友商的旗艦機,而旗艦機甩友商一條街。”

餘承東上一次出現在榮耀發佈會上是2015年趙明空降榮耀總裁一職之後不久,本次再次出現在榮耀新品發佈會,並首次登臺,發佈GPU Turbo這一突破性技術,則被外界給出諸多解讀,主要圍繞兩個方面:

華為、榮耀雙品牌戰略實施4年,榮耀的獨立品牌身份及取得的成績,已經獲得來自華為集團層面的認可;發佈會現場,餘承東的西裝革履與趙明的T恤牛仔對比鮮明,體現出華為、榮耀兩個品牌在集團戰略佈局、消費者認知方面的不同定位,而作為過去四年在榮耀產品上首發的第八個重要技術創新,“嚇人的技術”GPU Turbo在榮耀產品上由余承東首發這件事,背後也頗多值得外界玩味的看點。

西裝與T恤

提及創新,業內知道,榮耀背後的華為在全球最頂級的時尚之都巴黎、倫敦、米蘭設立美學研究所,14個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近十年研發投入不少於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17年華為將銷售收入的14.9%投入研發,研發費用達104億元歐元,排名全球品牌前六名,趕超蘋果。突破創新,長期堅持研發投入,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3940億人民幣。

華為這種創新DNA在榮耀身上不僅是繼承,還有自己的發揚。榮耀主要定位在年輕消費者,所以在產品創新方面更為大膽、激進,因為年輕消費者喜歡新鮮事物,對嚐鮮體驗的接受度更高。基於年輕用戶探索、創新和嚐鮮的行為,榮耀自創立伊始便承擔起華為創新技術首發的角色,例如業內知名的雙攝技術,即2014年12月榮耀6Plus發佈,其在國產手機率先採用雙鏡頭,既滿足了年輕用戶的好奇心,也加速了技術的成熟,並引來諸多國內手機廠商的跟隨和模仿。

進入到AI時代,2016年12月發佈的榮耀Magic成為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機,通過榮耀Magic Live系統,以五大智慧引擎實現雙向人機交互。而如今國內廠商逢發佈新品必談AI,再次證明了榮耀在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從榮耀Magic、榮耀V10、榮耀10到華為P20系列的AI技術在終端產品上的應用,同樣延續上述“先榮耀後華為”的思路。

從2014年到今年,包括GPU Turbo技術在榮耀產品上的首發,華為有8次技術創新均首先應用在了榮耀新機上,經過榮耀嘗試的技術,隨後不久即在華為品牌上落地,而華為將這些此前的創新技術應用於華為產品上、面向商務人士推出時,得益於前期榮耀大量用戶的反饋,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競爭力,進一步固化了華為穩健、成熟、品質優先的品牌形象。

而之所以採取這種策略,主要是創立之初,榮耀和華為就明確了兩個品牌不同的清晰定位:華為品牌偏向於中高端市場,以商務人士為目標消費者,榮耀品牌面向互聯網,吸引了18-34歲的年輕用戶。或許正是為了體現華為與榮耀品牌的差異,本次榮耀play上會為榮耀站臺的餘承東,像往常發佈會一樣身著西裝與白襯衫,趙明則特意換上了T恤與牛仔褲的搭配。

正是二者區隔度明顯的品牌定位和既共享(華為的成熟和穩健)又不同的策略(榮耀激進和超前的採用),在國內手機諸多采用雙品牌,甚至是多品牌的手機廠商中,只有“華為+榮耀”的雙品牌運作最為成功,這種品牌定位上的差異,不僅有效規避了內部競爭,同時助力整個華為消費者業務做大了市場基本盤,讓華為在把脈手機行業發展趨勢的時候更有洞察力,戰術也更精準,並在市場中得到了檢驗。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此次發佈會上介紹,“華為+榮耀”七年來銷量遞增51倍,2017年全球銷量高達1.53億臺,全球銷量排名第三,中國銷量排名第一。在國內市場,榮耀已經超越小米成為第一互聯網品牌。雙品牌並舉,銷量同時名列前茅。從滿意度情況來看,益普索2017年品牌調研報告顯示,“華為+榮耀”在中國用戶滿意度穩居第一。

創新上的降維打擊和對創新的品牌化管理

從上述我們不難看出,創新技術如何有效佈局,在榮耀+華為雙品牌的成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任何產業競爭中,創新是與競爭對手、競爭產品產生差異化的最佳方式,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類似雙攝、GPU Turbo這樣開創性的創新不會頻繁發生,如何最大化攫取這些創新帶來的紅利,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榮耀的解決辦法可謂中國品牌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標版。成立四年,八次突破,每一次的突破性創新,榮耀都抓住機會,對其進行品牌化的管理,並在過程中塑造出獨特的品牌文化,讓科技與潮流文化結合,讓創新成為品牌獨特性的必備要素。

而這種做法在進入市場之後,不僅給競爭對手們製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同時也讓榮耀在複雜的智能手機行業裡,用超前的技術實現口碑和業績,打造出後來者們難以超越的優勢。

由此看當下的智能手機產業,同質化趨勢日漸明顯,而應對這種同質化趨勢的最佳方式自然也是創新,不僅能讓這些創新技術及時在產品上落地,更需要的是,有能力和眼光把這些創新和技術進行品牌化。除了榮耀之外,這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iPhone一直是智能手機產業創新的代表,更為關鍵的是,喬布斯時代,其通過不斷引領行業的迭代創新將其品牌化,即創新就等同於蘋果。這使得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創新力度儘管不如從前,但品牌強大的創新屬性,依然讓蘋果繼續受益:去年發佈的iPhone X,雖然飽受業內創新匱乏的詬病,但在市場和用戶心中,iPhone依然是最具創新力的手機的首選。

具體到此次首發GPU Turbo的榮耀,就像前述,從2014年到今年的4年間,8次的技術創新,讓榮耀品牌不斷加固其創新屬性,提及榮耀品牌,業內和市場首先想到的就是最新技術和創新的應用。而伴隨本次榮耀play發佈,榮耀旗艦家族再添一個全新的“酷玩系列”,就像趙明在發佈會之後接受採訪時所說的:“酷玩系列定位為給更多年輕人提供專屬嚐鮮體驗。比如GPU Turbo技術的首發應用,它帶來的速度快感很帶感;另外還有4D震感,7.1聲道,可能(其他品牌的)很多旗艦機都不支持。”

這種創新上的降維打擊、輔之以品牌文化上的及時跟進,不僅讓榮耀與華為品牌形成了很好的區隔,強化了其“科技+潮玩”的品牌特性,更是與友商浮於表面的營銷、包裝形成了鮮明差異。這種打法,讓榮耀在四年多的時間裡,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績。成績背後,有華為技術創新的紅利,有華為雙品牌戰略的開放和包容,也離不開榮耀敢為人先的膽魄和洞察。

這一次華為選擇將“很嚇人的技術”在榮耀品牌首發,不失為一種信任和激勵,也是榮耀品牌繼續向上生長的全新開始。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手機市場競爭中,將越來越難有對手模仿和超越榮耀。

同時,由於具備與蘋果類似的創新品牌特性,榮耀與華為的雙品牌,也已具備了超越蘋果衝擊全球智能手機第二的實力。

餘承東預計,2018年華為+榮耀雙品牌的銷量將突破2億臺,中國市場份額預計超過30%,在未來,預計中國市場份額達到40%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