漵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時光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小車像只負重的巖鷹,緩緩盤旋而上,將雪峰山深處亙古沉默的幽綠一層層拋在腳下。

一路陪伴我們的是盛夏裡一場粗獷的雨。雨點似乎窺伺漫山油油綠意已久,忘情傾瀉而來,清脆如金石相扣,將山腳統溪河野性的轟響稀釋得若有若無,像天外渺遠的鐘磬聲。這是有著世居深山更深處鄉民特質的雨,淳樸而大氣,敦厚而好客。從我們一行鑽入層巒如浪的雪峰山,抵近統溪河青草擁覆的河岸,穿巖山聳入雲霄的陰影跌落在驚悚的眉梢時,它們便貼著山崖突然而起,緊隨而行,似乎生恐濃蔭如蓋的莽莽叢林涼意不夠,怠慢了遠道而來的我們。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我依舊汗意涔涔,卻都是穿巖山壁立懸崖驚出的冷汗。小車勉力搜尋叢林深處隱伏的小徑,與年頭古遠的松樹、樟樹或者楓樹的枝幹時相親熱,像急流旋渦裡掙扎而上的一片凋零竹葉,令我的心也時時破窗而出,跌入已深不可測的谷底,成為統溪河一尾慌不擇路的游魚。拐了無數道彎,似乎戲弄夠了我懸浮的心,小車驀地停在了山腰人工鑿出的一處平地,猶如一艘久伏的核潛艇升出了墨綠的海洋。我弓腰鑽出車門,長吁一口氣,臉色瞬間由白泛紅,似乎慶幸還活在煙火人間。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抬頭,一座靜默的古寨跌入眼眸,“楓香瑤寨”幾個大字將銀色的雨幕染成溫婉的金黃。古寨木牆黑瓦,松木的清香撲鼻而來;門樓上三層屋簷清俊雅緻,彎翹欲飛,像門口明眸皓齒,躬身迎客的瑤家少女。我腦海裡驀地閃過許多鏡頭:白髮長髯的瑤王率領族人避居於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時耕時獵,怡然自樂。

似乎為了印證這些我從紙上得來的印象,剛近寨門,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飾的窈窕女子笑靨爛漫,端著大碗酒肉攔在了門口,兩旁是令人觸目驚心的碩大酒罈,不知名的根雕鑿就。美酒與美色在前,任何一關,我都難以招架,疑心半生“名節”將毀於此。好在兩碗山間清泉釀就的美酒伴著少女身上的幽香下肚,“瑤王”迎了上來。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他是一個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規劃設計者,也是我神交多時的好友。他是非瑤族的地道“瑤王”,他最寶貴的財富便是眼前的山水、叢林、雲霧與清香四溢的空氣,他穿著隨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裡漫溢古樸的書卷氣,絕不似一個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個大學校園中尋常可見的學者。

豆大的雨點還在傾情揮灑,撩撥著養在深閨,輕易不肯見外人的山間草木。“瑤王”陪我重新鑽入雨幕,漫步深林曲徑,前往右上角的一處泳池。松樹、杉樹、樟樹、楓樹、柏樹參天而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幾乎將雨水隔絕在十幾米外的頭頂。這是雪峰山森林千百年來最原始的姿態,是飛禽走獸、爬蟲螻蟻們休養生息的天堂。路邊偶爾開出一點豁口,簇擁幾叢翠竹,卻依舊將大地遮掩得嚴嚴實實,猶如一個包裹嚴密的阿拉伯女子。透氣的地方也有,是竹林盡處突兀而現的一塊長條形窄狹菜地,生長著辣椒、茄子、絲瓜、苦瓜,枝葉藤蔓迎著雨水風姿綽約,宛如深閨沐浴的絕色女子。叢林深處的綠色菜蔬,令我不自覺猛吞了一下口水,眼裡滿是驚奇。“瑤王”也用目光摩挲這唯一的人工蔥綠,笑笑說,我種的。我不好意思開口,心裡卻默唸,晚餐要有點這地裡的菜餚才好。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泳池削平一座不寬的山峰而建,山泉從林間岩石罅隙注入,清澈如二八少女的眸子。三五遊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間,趣味盎然,全然不顧頭頂淋漓的雨水。欄杆圍就的池邊下方,便是深不見底的山谷。谷底升騰出一團團乳白色的雲霧,如夢似幻,將泳池裹在一種神秘的氤氳裡,令人疑心誤入王母娘娘的瑤池。對面也是峭拔而立的山峰,雨水豐沛,迷離的雲霧也在山腰或聚或散,偶爾露出蒼翠肥碩的腰身。山頂倒是一無遮礙,林木蔥鬱,清晰得能看見松木的紋理,似乎伸手可及。

一行人憑欄徘徊,遠望,微笑,默嘆。我也感慨著“瑤王”的奇思妙想,將王母娘娘的天上瑤池生生搬入了雪峰山峰巔之上,給森林公園增添了一處奇景。又想,王母的東西雖佳,人卻不是好貨,素以心眼如針眼著稱人間,若嫉恨而惱怒,不知他何以應對?“瑤王”似乎不以為意,盛情邀我下池一遊。我還不習慣雨中游泳,微笑著婉拒,卻第N次生出願望:願借池邊三尺地,長住雪峰山,做一隻餐霞飲露的蟬,為純正的陽光、雨水和空氣而自由鳴唱。

暮色在依舊酣暢的雨水中四合時,一行人離開瑤寨,換了座同樣險絕的山頭,進了穿巖山山腰一座隱在林蔭深處的木屋。這是一位友人的居所,各處景點客房爆滿,他慷慨讓出了自己的“寢宮”。

純原木構築的屋舍有三層,瑤家風格,古色古香,依山而建,佈局精巧。頭頂是拾級可上的穿巖山山頂,可覽群峰如海上巨瀾的極頂風光,一條瀑布在叢林隱秘處轟響;腳下是幽深無路的山谷,桀驁的統溪河便在谷底匯聚千溝萬壑的小溪,然後裹挾漵水,湧入沅江,直下洞庭、長江。“瑤王”骨子裡是文化人,必然知道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句子,依牆遍植翠竹,抑或他索性將整座屋宇安放在了一處原生的竹林。微風過處,竹葉沙沙有聲,探過窗欞,粲然而笑。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廊簷下竹香馥郁的燈光裡,幾個人靠著古拙原始的桌椅團團圍坐,是雪峰深處漵浦鄉間那種常見的八仙桌與木板條凳。風聲鳴響於竹梢,竹葉過濾的微雨滴答在臺階,四望漆黑,星月暫隱,除了風雨聲,沒有半點塵世浸染的雜音,寧靜如上古的歲月,我們也猶如穿越回那時的竹籬茅舍。品了幾杯雪峰山頂據說能明目的野生茶,晚餐端了上來。臘肉、土雞、豆腐、統溪河的小魚乾,無一不凝聚著雪峰山山水的靈氣。再一瞧,果然還有“瑤王”自種的辣椒、苦瓜,我一時笑逐顏開,展碗舉箸,躍躍欲試。

他淡然一笑,取過一壺顏色有些渾濁的自釀鄉酒,說,別小看這酒,最多隻能喝三杯。我眼前立馬浮現出武松面前“三碗不過崗”的告示,啞然而笑。藉著這杯酒,一旁陪坐的當地友人說起了一段“典故”。

“典故”其實不遠,就在我們登山前的半個月,省裡來人到懷化考察扶貧工作,偶然聽說穿巖山這方面做得不錯,臨時決定去看一看。到了穿巖山上,就在這樸拙的桌椅邊,一杯野生涼茶喝完,省裡的同志瞭解到穿巖山森林公園解決了雪峰山深處十萬人的就業與脫貧問題,往昔千里外出的民工潮悄然迴流,空心村重新雞鳴犬吠,家家殷實,非常高興。

溆浦地|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

似乎為了求得驗證,大家登上層樓,遠眺對面翠色流溢的元寶山。瑤族風格的簇新民居星星點點,像綠海上漂浮的一隻只海鷗;層層梯田稻穗油綠,似乎已能聞得著金秋的稻香。聽說目光所及的所有民居,都是在森林公園協助下新建或維修,還為鄉民們提供了工作,現在他們已經全部脫貧,聞後,大家頻頻點頭,樂樂陶陶。不知是否是個巧合,此後全國扶貧工作會議地點就定在了穿巖山。

廊簷外風雨瀟瀟,我們就著典故下酒,不覺也已過三杯,果然醉眼迷離。我連呼好酒,反正夜宿於此,無須過崗,便懇請再加一杯。洗盞添酒,“瑤王”聊起了雪峰山深處的先賢——《辭海》主編舒新城,眼裡滿是景慕與神往。一頁頁小心翼翼翻閱他影印出版的《舒新城與現代名人書信集》,我忽然覺得眼前這位山間高士,還是一位達則兼濟天下的真正儒者。他有一部長篇小說的草稿,至今不肯出版,說還要錘鍊錘鍊。我想,他真正的傳世之作其實已赫然問世,這部書寫在大山之巔的大著,將被雪峰山的鄉民們藏之名山,傳諸後世而不朽。

夜已深,雨點還在敲擊著竹葉。我輾轉於床,驀然想起了鄭板橋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鄭板橋一介小吏,也只能望著暗夜裡的屋頂想想而已,最終浩嘆“沉默是金”。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07日 14版)】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