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爲何能成爲金字招牌?

“德國製造”為何能成為金字招牌?

導讀

對產品質量毫不妥協、不認同“價廉物美”、處處順應人的需要,塑造了德國產品的良好形象,也成就了“德國製造”的金字招牌。

毋庸置疑,“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是一塊金字招牌,不僅意味著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還承載著一絲不苟的精神、誠信的態度和民族的驕傲。

然而,成就“德國製造”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經歷了漫長的積澱,甚至還走過一段彎路。

曾經誤入“山寨”

18世紀的英國通過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強國,當時的德國還以農業生產為主,科技、工業等遠遠落後於英國。為快速發展工業經濟,德國一些工廠把目光投向英國,但德國工廠的學習引起英國工廠主的不滿和抗議。

因為有許多德國工廠剽竊英國產品技術,進行假冒仿製,這種方式得到了德國政府認可甚至鼓勵,一些部門甚至派出工業間諜到英國“學習”。

讓英國工廠主頭痛的是,由於德國勞動力和原材料廉價,仿製出的產品價格遠低於英國產品定價,導致英國的同類產品銷量下降。

英國工廠主不斷把問題反映到政府,最後,英國議會通過了針對德國的《商品法》,要求所有進入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德國產品必須打上“德國製造”的印記。

◆德國人把英國針對德國的《商品法》視為奇恥大辱,開始自我反省。1887年是“德國製造”的一個分水嶺:德國企業把“用質量去競爭”定為首要目標,在設計上大力創新、質量上嚴格把關。許多德國工廠把《商品法》張貼出來,警示員工:只有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才能徹底洗刷“德國製造”的恥辱。

十年後,英國人驚訝地發現,德國產品在他們的生活中已必不可少,從啤酒、香水、鉛筆、玩具、鋼琴、水泥以及醫藥、玻璃、鋼鐵製品直到武器彈藥,所有“德國製造”的質量均屬上乘。一百多年過去,現在的“德國製造”是質量過硬、做工精細的代名詞。

對產品質量毫不妥協

德國產品質量過硬,但價格也高,跟德國企業“砍價”是很難的事。

舉一個例子,德國一家做電動工具的企業,曾經遇到因產品質量好導致銷售不暢的麻煩。第一個原因是德國汽車質量太好了,不容易壞;第二個原因是它的工具質量太好了,鑽頭等消耗品很少需要更換。

這就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把耗材耐耗度降低,董事會討論時沒有一個人同意;二是降低價格,竟然也沒有人同意。那怎麼辦?不能降低質量和價格,似乎就是等死,但這家企業沒有死,因為它把市場開拓到了美國。

為什麼市場放到美國就能活?因為美國汽車大、粗,容易壞。隨後中國的汽車市場發展起來了,又把它救活了,這家企業叫博世公司。

德國鍋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溫性質,既節能環保,導熱效果又極佳,有“一口鍋用上一百年”之說,很多德國人用的都是奶奶輩傳下來的鍋。德國生產的煨湯用的鍋完全是鋼鐵鑄造,沉重得男人端起來都吃力,鍋蓋內側還刻有奇特的花紋。

筆者問一位德國銷售商:“搞這些花紋幹嗎?”他說:“它蓋上去後,水蒸汽就能上下自然循環,不易燒乾。”難怪德國的鍋具蓋上個個嚴絲合縫,能為你省下不少煤氣費。

曾有外國記者問彼得·馮·西門子:“8000萬人口的德國為什麼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這位西門子公司的總裁是這樣回答的:“這靠的是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德國企業員工不僅承擔著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更承擔著提供良好售後服務的義務。”

記者反問:“企業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最大化嗎?管它什麼義務呢?” 彼得·馮·西門子回答道:“不,那是英美的經濟學,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一、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二、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

不認同“物美價廉”

“德國製造”的優勢不在價格,而在於質量、技術及售後服務。德國企業的產品一般都具有很難仿製的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因而,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小到文秘工作用的訂書機,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對手。

德國人不認同“物美價廉”,甚至唯一以低價格為競爭戰略的阿爾迪超市也把高質量放在首位。美國的沃爾瑪曾經想打進德國市場,但它在德國幾乎沒有辦法同阿爾迪競爭。阿爾迪雖然用低價吸引消費者,但質量絕對有保證,不會因為價低而賣質次的產品。

處處順應人的需要

南非的德塞公園是在國際上招標建設的,中標的是一家德國設計院。公園建成後,市民們找出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後來南非再建公園就不用外國人了。20世紀70年代,南非人自己建的剋剋娜公園漂亮又氣派,市民一片叫好。但兩年後,南非人的看法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雨季到來時,剋剋娜公園被大水所淹,德塞公園卻沒有一點雨水的痕跡。因為德國人不但給整個公園建了下水設施,還墊高了兩英尺——這是當初人們不理解的地方,直到大水到來,人們才為此感到驚奇。

在剋剋娜公園舉行集會時,秀麗的公園大門因為窄小而十分擁擠,甚至造成了安全事故,這時人們才想到德塞公園因大門過大而受過批評。

炎熱的夏季,剋剋娜公園由於遮陽的地方太少,容納不了多少人。而德塞公園納涼的亭子棚簷寬大,可容納許多人。幾年後,剋剋娜公園的石板地磨損嚴重,不得不返修,而德塞公園的石板地卻堅如磐石,雨後如新。

想當初因為德塞公園的石板路投資過高,南非人差點讓其停工,而德國人非常固執地堅持自己的做法,雙方爭得臉紅脖子粗,當地人曾一度認為“德國人太死板、太愚笨”。現在看來,德國人是對的。

正是對產品質量毫不妥協、不認同“價廉物美”、處處順應人的需要,塑造了德國產品的良好形象,也成就了“德國製造”的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