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爲「奇葩高鐵站」!

提起有軌道交通的城市,重慶絕對是典型中的典型,被稱為魔幻之城,輕軌穿樓因為被拍照發到網上而走紅。而就在這幾天,重慶“輕軌穿樓”正式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輕軌穿樓正式晉升為重慶旅遊景點

8月22日,重慶“輕軌穿樓”觀景平臺試開放,初步可容納5000人。

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近日,隨著相關配套措施全部完工後,李子壩輕軌穿樓觀景平臺總面積達1367平方米,設有旅遊大巴停靠區、公共衛生間等便民設施,同時,平臺還連接李子壩公園步道。

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先有輕軌還是先有樓?

重慶輕軌穿樓神奇景觀,出現於地鐵2號線李子壩站。李子壩站設計團隊負責人為重慶大學土木學院葉天義老師。

葉天義稱,2號線李子壩站2004年試運營,2006年正式運營。早在1998年,他所在的團隊就開始了一項全國還沒先例的“穿越”設計———讓2號線穿樓而過。

葉天義說,2號線穿的這座樓,1樓至5樓是商鋪,9樓至19樓是住宅,中間6樓至8樓是軌道交通區域。

其中,6樓是站廳,7樓是設備層,8樓是站臺層,每層面積約3500平方米,空高約3.6米,列車穿越的長度有132米。

樓棟與輕軌的確是抱在一起的,不過它們其實是鄰居關係。6根輕軌柱子與樓房建築之間,有20釐米的安全距離,輕軌的運營不會帶來樓棟的震動。

葉天義介紹,李子壩站與這棟樓是同時設計、同時修建的,並沒有誰先誰後。

除了魔幻地鐵,重慶奇葩高鐵站出名了

一下車就迷路,帶路要交10元,排隊打車滯留到凌晨……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這座高鐵站自年初開通以來就備受詬病,近期又因旅客“出站難”成為焦點,對此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8月11日下午5時許,記者在重慶西站到達大廳看到,剛下車的數百名旅客在這裡聚集。出站口電子屏顯示,15分鐘內有G2889、G1756、K691、K871、K141等多趟

列車密集到達。記者跟隨出站人流,步行300多米來到出租車上客區。

下午6時許,記者在“九龍坡方向”上客區看到,等待打車的旅客已排成100多米長的“S”形隊伍,而載客的出租車道上卻空無一車。10分鐘內,僅有5輛出租車前來拉走10多名旅客。此時,後方等待候車的旅客隊伍也越來越長。按這樣的速度,隊尾的旅客至少要排隊一兩個小時才能打到車。

為何出租車這麼難等?

“主要是西站位置太偏遠,進站拉客又堵得慌,我們平時都不願意來。”重慶公運公司一位賴姓出租車司機抱怨,運輸管理部門要求出租車只能在停車場內指定的區域上客,但是停車場長年擁堵,進來的車自然就少了。

賴師傅說,排隊時間過長,有的司機嫌不划算,甚至會選擇放棄拉客。

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據建設方介紹,重慶西站是西南地區在建最大的客運樞紐系統,一期工程於今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重慶西站每天有160餘趟動車組和普速列車途經,發往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貴陽、昆明等地,日均客流量超10萬人次。

但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於在客流高峰時段缺乏相應的疏導,一些不知如何出站的乘客選擇翻越護欄和圍牆,大量旅客迷路甚至催生出“收費帶路出站”等令人難以想象的現象。

“要不要帶路?10塊錢帶你找出口。”這是記者11日下午在重慶西站2樓南出口看到的一幕。見有迷路的旅客四處張望,一位中年大媽走上來,聲稱交10元就可以帶路到樓下的公交車站。

記者和迷路旅客跟隨這位“帶路人”,先跨過隔離帶走上還未投入使用的高架匝道,步行300多米後翻過一堵約1米高的圍牆,再穿過一片草地、走下天橋,終於到達公交車站。

“西站的設計很怪異,從樓上的出發口到樓下是沒有步行通道的,開車都要走幾公里,你看咱們剛才走的是野路,一般人都找不到。”記者與“帶路人”攀談,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周邊的居民,

和她一樣收費指路的“同行”還有十多個:“西站是個大迷宮,迷路的旅客很多,一天下來能掙個一兩百元。”

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來自陝西的旅客張先生11日傍晚抵達重慶西站,下車後打了三趟網約車,都因找不到司機而取消訂單。

一位執勤的城管告知,最近站前廣場道路封閉後,網約車難以靠近重慶西站接客,

最近的公路出口在1000多米之外的鐵路派出所,只有在那裡才能打到網約車。

根據城管指的方向,記者隨張先生摸黑走上一條沒有路燈的馬路,步行20多分鐘後終於到達最近的路口。晚上9點,張先生終於坐上網約車離開,此時距離他抵達重慶西站已經過去2個小時。

“出租車久等不來、公交車早就停運、網約車進不了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回憶起當晚滯留的場景,趙先生至今感到後怕:“再也不想來這麼奇葩的高鐵站了!”

大量市民和旅客反映,西站自開通以來就存在“出站難”的問題,讓旅客“走冤枉路、排冤枉隊、花冤枉錢”。大家質疑:“看起來這麼‘高大上’的高鐵站,用起來為啥這麼不方便?”

管委會主任周德華告訴記者,由於重慶西站採取“邊運營,邊建設”的模式,目前只開通了一期工程,相關的配套交通還不完善,難以滿足旅客出行需求,這是目前出行不便的主要原因。

“原本我們設計的是公交承擔60%的出站客流量,但實際上只承擔了20%,有一半左右的旅客傾向於使用網約車出行,這是我們規劃設計時沒想到的,現有的900多個停車位就很難滿足需求。”周德華說,管委會目前正在採取新建地面停車場、增加出入通道、增設人行便道等方式,緩解出行擁堵和出站不便。

繼北京南(難)站後,重慶西站被稱為“奇葩高鐵站”!

西站樞紐和周邊市政配套工程的建設方、重慶西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嶽炳南介紹,重慶西站原本規劃有兩條地鐵線路,但是沒能和高鐵站一起完工,

最近西站綜合交通樞紐二期工程及軌道環線、五號線建設開工,封閉了站前部分路段,出站交通條件隨之惡化。

“全部工程最早要到2020年才能完工,屆時地鐵將承擔40%以上的出站客流。”嶽炳南表示,在此之前重慶西站“出站難”的現象還將持續,盼望市民和旅客理解支持。

“高鐵站是現代高鐵網絡與市內公共交通相交的節點,節點一旦發生‘腸梗阻’,旅客出行體驗不佳,預期社會效應也會隨之降低,影響城市美譽度和政府公信力。”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和靜鈞副教授分析,近年來各地新修的高鐵站大部分距離城市中心較遠,與之配套的公共交通就顯得格外重要,必須前瞻規劃、科學管理。“眼下成千上萬旅客出行不便的情形還在繼續發生,值得有關部門深思和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