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想必很多經歷過軍訓的人都知道,在初三那一次軍訓,一般會有一個項目叫做爬畢業牆,這堵4.2米高的牆也叫成功牆和勇敢牆,根據教官的描述,原背景是在美國的軍校一般在畢業前一天晚上會乘坐快艇進行巡遊,作為結營的一種方式。一次,一屆學生三十多人在巡遊的晚上,快艇破了開始滲水,很快就會淹沒快艇,隊員們危在旦夕。

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我班爬牆時的站樁、跪樁和坐樁

此時出現了一艘郵輪,而郵輪甲板高度與快艇正好差了4.2米。最後,美國軍校學生們搭建了人梯爬上了郵輪,不借助任何外力,徒手攀爬,全體獲救。他們回去後把這個事情分享給別人,於是美國所有軍校修建了一堵牆,要求學員們在畢業前一天爬上這堵牆,作為一項考核。過程中要求的是所有學員信任彼此,對他人懷抱著信心。

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同學們都在奮力拼搏

此時就有了幾個角色:第一個,站樁。他們臉面對牆,站立在那裡;第二個,跪樁。他們頭埋入站樁腹部,雙手環抱站樁,單膝跪地;第三個,坐樁和第一個上去的人。第一個人踩著跪樁的膝蓋上其肩膀,再從其肩膀上站樁的肩膀,最後踩著坐在站樁肩上的坐樁的肩膀上去,再把坐樁拉上去。

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同學們攀爬的過程

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那一日,初三的所有學生都成功地上了“甲板”,剩下了跪樁、站樁和上面拉人的同學。同學們齊聲高喊,要求他們的老師上“甲板”。老師十分興奮,往前邁了兩步,突然停住,默默地看了一眼下面微微顫抖的兩個樁和上面滿頭大汗的同學,她搖了搖頭,臉上仍然保持著微笑:“不了不了,老師今天就不爬了,我不用上去。”同學們失望地大喊,但保持著一定的希望。兩個樁希望老師能踩著他們的肩膀上去,上面的同學希望能把老師使勁拉上來……老師從一開始的猶豫不決到後面的堅定不移——她是不會上去的。

活動結束了,老師在發言中道:“我很激動,看到同學們團結一致,奮發向上,即使揮汗如雨仍舊不肯放棄,感謝幾位做樁的同學,感謝做指揮的同學,感謝上面的同學,更感謝這個牆給我們深深的教育……”認真聽的同學沒有很多,他們仍舊對老師沒有上去帶著失望……

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老師走後,教官發言了:“你們認為老師不上去真的是因為她不想上或是身體問題嗎?你們都錯了。在這幾年的生活中,她就是你們的父母,你們就是她含辛茹苦培育的孩子,她的親骨肉。你們平時踩著父母的肩膀爬上頂峰,他們不會有怨言。但是他們會願意踩著你的肩膀上牆嗎?她捨得踩著孩子、被孩子使勁拉嗎?這就是老師,她是你們的教師,知識的源泉,更是為你指明方向的一盞燈,她不在意自己是不是使用的太久,她只在意你們是不是看清了路。”

軍訓中的畢業牆映射出老師的光輝,謹希望所有人銘記師恩!

掌聲響起,久久沒停息。這掌聲給教官,更是給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