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店名、沒有菜單,這家小鉢子菜僅靠口口相傳就開了20年~

長沙老口子都曉得,真正的美味都藏在犄角旮旯裡。

那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店,一開就是幾十年。有的甚至沒有店名,也沒有菜單,低調到你從它身邊路過都會忽視。但卻總是能夠口口相傳,引得無數食客蜂擁而至。

局關祠一帶,就藏著這樣一家令人驚喜的小店。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公交坐到“水風井”站下車,便能看到門口大塊的牌子。順著水風井社區指示牌往裡走,便是局關祠巷內。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窄小的道路,兩側盡是斑駁破舊的老屋。被歲月洗禮過的舊牆刻畫著年邁的裂痕,簡樸而寧靜,悠久而親切。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嗲嗲,小缽子菜哦斯走”

“喋,學校對面臘裡就是滴”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說起這家店,在局關祠早已遠近聞名。開店的是鄒家四姐妹,這一切,源自20年前的“一時興起”。小店原是鄒家的祖屋,父母過世後,鄒家四姐妹每個週末都會來老房子做飯、聚餐。周邊的鄰居也常常來呷飯,對四姐妹的手藝更是連連稱讚。四姐們合夥一商量,決定開一家小店試試。沒想到這一開,就是20年。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起初只有四姐妹張羅,鄰居們時不時來打打下手。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口碑越來越高,整個長沙的人都專程跑來吃,四姐妹再僱了員工一起經營。

每早6點半就開始準備新鮮食材,一部分蒸,一部分炒。上午10點半就陸陸續續有客人登門,越早到能吃到的菜品越多。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店面算不上大,裡頭僅擺放著幾張桌椅。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反倒是門口更為熱鬧,一個簡易的遮陽棚,十幾張不鏽鋼的小桌。來來往往的食客,成為局關祠獨特的一道風景。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大概是我們到得比較早,店內的客人算不上爆棚。鄒姐說,這時候的客人只有平常的三分之一,平常一天至少有幾百人來吃。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自助選菜,人多的時候需要自己佔座。不過不管店裡有多忙,只要看到老人、小孩,阿姨們都會優先安排座位。

小巧玲瓏的缽子層層堆積在蒸櫃之上,一陣陣的熱氣翻騰,看得我們直咽口水。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問鄒姐能不能推薦幾道招牌菜,結果被告知每一道都是招牌,都值得一嘗。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店裡沒有價目表,熟客們基本都曉得:小缽子和湯5元,白色碗素菜5元、葷菜15元,大缽子20元。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拿一個拖盤,就開始挑選喜歡的菜。小小的缽子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每一道彷彿都在吶喊“選我,選我!”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阿姨們熱情好客、手腳麻利,還幫我們把菜送到了桌上。

各式各樣的菜品盛在缽子裡,幾乎佔滿了不鏽鋼小桌,看上去格外誘人。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每一道菜都被充分的油水覆蓋,隨手夾起一塊,濃郁的油湯直往下滴,巴不得將它大快朵頤。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青椒炒油渣、什錦玉米粒、肉末毛豆……每一碗都是樸實的家常口味菜,卻能帶人到兒時的記憶裡。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豆 豉 蒸 排 骨

油亮的豆豉覆蓋於排骨之上,下頭則是大塊紮實的排骨,光是這外觀就令人把持不住。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排骨燉得較爛,肉嫩味濃,搭配著鹹辣可口的豆豉,一大碗吃完,也不覺得膩。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梅 菜 扣 肉

記憶裡的梅菜扣肉醬紅油亮,與梅乾菜相得益彰,每次吃完都要回味好久。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這家店完美還原了小時候的梅菜扣肉,湯汁黏稠鮮美,瘦肉緊實、肥肉醇香不膩,入口回甘。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酸 豆 角 肉 泥

最喜歡的下飯菜非酸豆角肉泥莫屬,湯汁完全滲透到每一小坨的豆角和肉泥,吃起來酸辣並重,很是爽口。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每次就著它拌飯,都能吃好大一碗呢。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肉 餅 蒸 蛋

小朋友最愛的肉餅蒸蛋,大而圓潤的雞蛋下覆蓋著厚實的肉餅。肉餅蛋吸足了湯汁,放嘴裡咬上一口,軟嫩的肉泥混合著雞蛋的鮮香,巴不得再來一份!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油 淋 辣 椒

美味的油淋辣椒,可是另一款下飯神器。小小一碗裡頭卻有著滿滿的油湯,辣椒、豆豉、細碎的油炸完全浸泡其中,賣相十足。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急不可待地夾一塊塞進嘴裡,辣椒微辣中帶一點甜,再扒一口沾滿湯汁的米飯,多重口感交融,只覺得妙不可言。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豆 腐 腦 湯

開店以來的傳統,只有一款豆腐腦湯。每天新鮮熬製,每舀一碗,都會撒上青翠的蔥花。口感也符合了長沙人的需求,帶有幾分油膩。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米 飯

這裡不得不提他們家的米飯,不失為一大特色。看似小小一碗放在缽子裡,內裡卻紮實得緊。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1塊錢1碗的良心價格,有軟硬之分,會根據客人要求上桌,米粒顆顆飽滿,又被稱為“神仙缽飯”。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當菜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把碗裡的餘菜和湯汁倒進米飯裡攪拌均勻,油而不膩,香辣並重。哪怕你是女孩子,至少也能吃兩碗!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4個人12道菜,吃到飽腹,人均下來也就20幾塊,不得不感嘆起老店的良心。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除了味美價廉,很多人來這裡,吃的就是一口家常味。20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鄒家四姐們用心經營著這家巷子裡的小店。她們用最家常的味道,打動著每一個食客的心。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關於這家店

人均:23

營業時間:10:30-20:00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福 利 時 間

今天的福利是電影《金蟬脫殼2》!

没有店名、没有菜单,这家小钵子菜仅靠口口相传就开了20年~

劇情簡介:

越獄專家佈雷斯林(史泰龍 飾)有三個學生:周樹(黃曉明 飾)、盧克和金布羅,三人性格迥異,行事風格大相徑庭。

在保護表弟馬雨聲的一次行動中,周樹和表弟被一起抓進一座名為“冥府”的超級監獄。佈雷斯林為了營救愛徒,在逃出海上監獄“墳墓”之後再陷 “冥府”。

這一次監獄難度更高,困難升級,對抗一觸即發。師徒幾人在監獄中艱難保命。監獄外,同樣在追查這座地下監獄的同行德羅薩(戴夫·巴蒂斯塔 飾)與他們並肩作戰。

最終在獄友和團隊的幫助下,三人與人工智能獄長几大反派展開殊死決戰,一場大戰即將開啟。

上映時間:2018年6月29號

緊張、刺激、拼智商、拼體力,很多人翹首以盼的《金蟬脫殼2》終於要上映啦,小編來給大家送票啦。

“你最推薦的‘蒼蠅館子’”為話題留言,小編將於7月2日抽取10名粉絲送出觀影券各2張(被抽中的小夥伴觀影后需要曬票根併發朋友圈給小編反饋哦)。

出品:頭等傳媒·十分傳播

主編:羅楚風

設計:豌豆呀&艾瑪

*法律顧問:人和人律所 • 陳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