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我是如何從一個新媒體運營變成「網絡醫托」的?

在我眼裡,新媒體運營是個高大上的職業。本著對新媒體前景的無限期望,和從事這一職業的朋友們令人羨慕的薪資,我決定找一份新媒體運營的工作。

我猜想,目前各個行業都會需要新媒體運營,因此,雖然很多行業我並不熟悉,但是隻要虛心學習,腳踏實地地好好幹,公司總不會虧待我的。

親身經歷:我是如何從一個新媒體運營變成“網絡醫托”的?

投了簡歷之後,來到了醫療行業。面試的時候,果然我的薪水非常的低,但是一來我沒有相關經驗,二來我對醫學也一竅不通,為了能在公司好好發展,我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

入職那天起,我非常開心,終於我也是一個新媒體運營了。儘管我只是一個小小的運營新人,但是多學習,多參加公司的培訓,我一定能快速成長起來。

事實上,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一開始,前輩們帶著我,讓我先學習員工手冊,在我看的快要睡著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到真正的醫學常識。

瞭解了醫學常識之後,我開始試著去寫醫療科普文章,前輩看過沒有什麼問題之後,就在平臺發佈。

那時候我還不明白,什麼才是運營,而我目前的工作和運營究竟有什麼關係。

親身經歷:我是如何從一個新媒體運營變成“網絡醫托”的?

寫了一段時間的文章之後,前輩認為我的文章寫的可以了,開始讓我獨立經營公司的賬號。從那以後,我只需要按時發佈文章,積極和粉絲互動就行了。

沒過多久,前輩們紛紛離開了。大概是運營這個崗位不能發揮他們的價值,他們紛紛轉去了其他的崗位,至此,所有的賬號都交給我一個人打理了。

但我還是不明白運營是什麼,我只知道我是一個內容生產者,通過各個平臺的更新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偶爾公司有新的活動,我負責排版和發佈,但最終活動效果如何,數據如何統計和分析,好像都不關我的事。

但實際上,我的科普並不準確。我是外行人,所有的經驗來自於百度,究竟幾分真幾分假我並不知曉。當然,公司也不會在意這些。

但我並不知道,很多粉絲因為這些不正確的內容受到了誤導。當我看到他們在後臺真誠地詢問我時,我的內心有些難過,因為我不懂,也不知道該如何向他們解答。

於是,我不再去寫這樣的內容了。我換了方向去寫一些大眾都知道的東西,但結果是,閱讀量忽然下降,因為內容的同質化,大家對我的文章也不再感興趣了。

直到有粉絲開始留言,說有一些疾病要找我諮詢,我才明白,我運營賬號的目的是引流,最終讓粉絲加上我們的客服微信,從而引導他們前來消費。

親身經歷:我是如何從一個新媒體運營變成“網絡醫托”的?

有一天,一位粉絲加了我們客服的微信,說他有問題要諮詢。我還沒來得及回覆他的消息,他說,你是XXX吧,我去過你們那裡,花了很多錢卻沒什麼效果,我去過很多家和你們一樣的機構,你們都是騙錢的。

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是不敢相信,畢竟我們是有資質的國家認可的機構,不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後來我問了我們的主管,他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們也不是萬能的,治不好的概率也是有的。你以為你乾的是什麼工作,說白了就是網絡醫托。

那時候我才明白,果然我不是什麼運營,我不過是掛名在運營之下的另一個職業罷了。我也終於明白,以前我盲目樂觀說的那些一定可以治好的話不過是一種誤導。

我還是不懂醫學,哪怕網絡上那麼多的科普,真正用心寫文章的人鳳毛麟角,大家不過是相互抄襲罷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內容,並沒有多少專業的知識在裡邊,大家都是百度一下然後自己編輯罷了。

我有些難過,也覺得良心不安。還好我們的賬號不是很有名,關注的人也不多,否則又會誤導多少人,給他們造成損失。

原來我並不是運營,我只不過是個打雜的罷了。

親身經歷:我是如何從一個新媒體運營變成“網絡醫托”的?

懷著愧疚的心情,我選擇了辭職。我可以接受在廣告文案裡含有誇張的內容,但覺不允許自己的文章因為失實而誤導了讀者。

對於生病的人來說,用錯了藥,會給他們帶來非常嚴重的危害。一個人,即使在金錢面前,也應該堅持自己的底線。

我還是不知道新媒體運營是做什麼的,即使我已經換了行業和崗位,但我還是希望,未來的一天,我能去一家真正的新媒體公司,成為一個驕傲的運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