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取悦症人群吗?求你好好爱自己

你是取悦症人群吗?求你好好爱自己

求你了,好好爱自己

  • 只要好友提出要求,哪怕那个要求会让你为难,你也很难说出拒绝的话。如果有需要,你亦会为亲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待人友善到了接近圣人的程度,只能算是“滥好人”了。你是这样的人吗?

  • 如果是,答应我好好爱自己。

看管人性格紊乱症:

  • 取悦症又称“看管人性格紊乱症”,患者总是优先考虑别人的需要,整天当“老好人”,结果忽略、委屈了自己,无端承受了许多压力。有的人还出现头痛、失眠、胃口差等身体生理症状。取悦症患者不仅是“老好人”那么简单,他们对别人的要求明明想说“不”,却说不出口,结果全都答应下来,就像上了瘾,无法控制自己。

  • 取悦症是很难界定的心理障碍,并不是精神病学上的正式诊断。患者有一些强迫自己取悦于别人的行为模式,但跟强迫症不一样,也不属于人格障碍,反而有点类似成瘾的表现。他们的内心并不快乐,虽然知道一味取悦、迁就别人是不好的,但依然克服不了自己扭曲的认知以及行为的模式——担心发生冲突得罪别人,就用取悦、迁就的方式换取别人的好感,“这往往是在幼年逐渐形成的。”

  • 取悦症以女性多见。一些女性患者遇到图谋不轨的人也习惯迁就,结果容易被人占便宜。少数男性也有取悦症,导致人际交往受挫,甚至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发展。“老好人”看似人缘不错,但一味取悦是不正常的,容易被人利用,例如受到别人的欺凌。

对策:今天我能为自己做什么?

  • 学会照顾自己,取悦症患者能显著地提升生活质量,还能改善人际关系。《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一书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博士称,有时你可以对别人不友好!


来自科学的解释:

  • 美国行为医学专家弗吉尼亚·威廉姆斯博士建议,取悦症患者首先要意识到自己不想做某些事情,然后坚决说“不”,这不需要任何的解释。对于他们来说,说“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会感到内疚,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如果说“不”很纠结,患者还可以在内心喊“停”。

  • 取悦症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患者通常能够承受不适感,不太会爆发情感冲动,一般也不会导致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问题。心身专业医生建议患者接受认知心理治疗,认识到自己的哪些想法是错误的,进而改变行为方式。

  • 美国身心医学专家爱丽丝·多马博士认为,患有取悦症的女性要想清楚自己的需要,然后看看谁能帮助你满足需要,你又能满足自己的哪些需要。她认为女性需要像男性那样思考。

  • 心理学家认为对他人过于友善或为病态表现。 有些人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体贴周到,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会热心相助,哪怕自己再苦再累再受伤,也从不对人说“不”。

  • 近日,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可能是一种病态。英国媒体最近刊登露西·泰勒的文章,通过她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到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 巴巴内尔在其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

  •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重申:请好好爱自己

你已经把对他人的责任感,凌驾在了自己做人的权利之上,把自己变得很好欺负。“取悦病”的另一个名称是“看管人性格紊乱”,你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自觉把自己列入“看管人”职位。其实你是个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的人,在你的潜意识里,对别人好才能换回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你想被人需要,来肯定自己的价值。

亲爱的,抱抱,你不是一个人。

你是取悦症人群吗?求你好好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