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英語和漢語有很多一致的邏輯,這些一致的邏輯是人類語言的通用邏輯

我們背單詞。背完sheep,還要背lamb;背完cow,還要背calf。這時我們的內心是崩潰的。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我們想英語為什麼這麼麻煩啊?sheep是羊,lamb是小羊。cow是牛,calf是小牛。一下就是4個單詞了。可是當你再打量上面兩張圖,我用了“羊羔”和“牛犢”指稱“小羊”和“小牛”。

好,再來4個單詞。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有沒有更崩潰?horse是馬,foal是小馬。bird是鳥,chick是小鳥。當然,我又特意用了“馬駒”和“雛鳥”指稱“小馬”和“小鳥”(注:“雛”的右邊部分“隹”念zhuī,古文字形體像一隻鳥)。

我為什麼這麼矯情?我這是在給誰上語文課呢?!其實不是。我只是用以上4個例子證明我開篇第一句話:英語和漢語有很多一致的邏輯,這些一致的邏輯是人類語言的通用邏輯

這種通用邏輯就是:英語用不同的單詞分別指稱動物和其幼崽,漢語就不用嗎?漢語也用啊,同學們。雖然我們經常圖方便

把“小”字放在動物名稱前,組合成“小羊”“小牛”表示幼崽,可是我們也不缺少“羊羔”和“牛犢”這類專屬用詞啊。可見漢語也不消停啊,也不省心啊。只是我們對自己的母語習焉不察,已經無感了。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當然漢字有一種巨大利好,即指稱動物和其幼崽的兩個漢字在形態上有很明顯的關聯,大大節約了記憶力

而英語就沒這麼高效了。指稱動物和其幼崽的兩個單詞在形態上毫無關聯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所以你背單詞的時候才會很煩啊。你要耐得煩啊。你的母語和英語雖然有很多邏輯共性,比如,都用不同的單字或單詞指代動物和其幼崽,但你的母語和英語也有自己豐富的個性

個性是:英語的文字是表音的,漢語的文字是表意的。你看到一個陌生的英語單詞,你一定能拼讀,但是你無從知道它的含義;你看到一個陌生的漢字,你有可能猜出它的(部分)含義,但是你無法推測它的讀音排除這種情況:已有一定漢語基礎,根據形聲字的聲旁推測讀音)。於是,結論是:

相比而言,英語是聽覺友好的,漢語是視覺友好的。

你說我知道這個幹嘛?有什麼用?有用啊。比如,我藉此可以再次加強一個概念:英語的特殊疑問句為何把疑問詞放到句首?因為這樣聽覺友好啊。兩個人一開始交流,提問的人就亮劍,把特殊疑問詞拿出來,語言溝通的效率自然就大增。而漢語的特殊疑問句和陳述句的語序完全一致,過度依賴語氣語調。“What is your name?”和“你的名字是什麼?”對比一下,供你體會

還有很多用處,咱們慢慢再聊。

(本文完)

相關閱讀:

覺得背單詞很煩:

覺得英語的語序無厘頭:

  • 不間斷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在中國工作15年
  • 曾受僱於新東方﹑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輕鬆調頻Easy FM﹑視覺中國集團﹑華納唱片等
  • 擔任過英語老師﹑英語動畫電影製片人﹑編劇﹑導演﹑記者﹑主持人等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有了對比才“沒有”傷害:用漢語單字量解除對英語單詞量的厭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