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一位農村小學校長的教育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潘志強 石自行

浏阳: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教育梦

(顏伏仁在學校工地上監督工程進度 學校供圖)

校園從9畝增加到80畝,班級從7個增加到43個,學生從303個增加到2200個(附屬幼兒園12個班),他將一所農村小學蛻變成課改實驗學校、全國足球特色學校……作為校長,55歲的顏伏仁終於實現了多年的夢想——辦一所優質的鄉村學校。為此,他整整用了21年時間。

有夢想就有方向

1982年,19歲的顏伏仁,臨時替姐姐到學校代課。走進當時的瀏陽市燕窩小學,二棟土坯房,東南面用石頭和三合土築成的圍牆把學校圍成一個四合院,一群或即或離,唧唧喳喳的學生用異樣的目光望著他。顏伏仁說那情景至今還留在腦海裡,他原來只准備幹幾天就走的,但是不忍心離開。

這期間也有過對方向的選擇。90年代初,家裡的臺灣親戚給他在廣州找了工作,“當時自己半年工資才200元,到那邊一個月就超過這邊一年,說沒有想法,那是假的。” 顏伏仁說,但他最終還是沒去。曾經,縣區裡招考鄉鎮幹部,顏伏仁考上了。去,還是不去?他猶豫良久,最後還是留了下來。1997年,他被調到古港完小任校長。“夢想,就從這裡實踐!”走進校門那一刻,他對自己說。

有情懷就有動力

浏阳: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教育梦

(顏伏仁和學校管理幹部交流管理經驗 學校供圖)

當時的古港完小,地處集鎮中心,校園僅9畝,10個班,539名學生。學校被民居包圍,圍牆拆了一半,有5個通道出入校園,擁擠不堪。面對這樣一塊貧瘠的試驗田,顏伏仁首先想到就是搬遷學校。可想法一提出,就被各方當頭潑了冷水,顏伏仁意識到這注定是一場馬拉松。

他馬上調整了策略,先穩住陣腳,凝聚人心,再提質管理,逐步推進。在有限的環境下,顏伏仁把學校打理得井井有條。2006年,全市生源都處在底谷時,學生反而增至630人。其實,這一切都是在為搬遷而準備,顏伏仁一方面做轄區內學生人數增長調查統計,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向上級提交搬遷方案,同時還邀請各級領導到學校視察。2007年,瀏陽市“四大家”領導召開現場會確定了學校整體搬遷項目。

建學校很難,顏伏仁早有心理準備。學校選址、建設規模、校園佈局,他都提前做了功課。然而建設中,還有許多他想都沒有想到的困難。

學校確定選址時,各部門意見就多了,“我就去做周邊群眾的工作。” 顏伏仁說這是走群眾路線。校址如他所願,一次就徵地80畝。

“必須是42個班,建24個就不如不建。”對建設規模的縮減,他絲毫不肯妥協。最終,不僅規模沒減,還爭取到了幼兒園的項目。他還預留出了一塊空地用於以後擴容。“這個用地規模至少能管30年!”這對一所農村小學已是很超前了。

“顏校長,快來!工地的水都衝到我家裡來了!”深夜,一場暴雨後,周邊幾棟房子被水淹了,村民就打電話找他。就這樣,顏伏仁在學校和工地之間兩頭跑,忙得沒日沒夜,整整一個暑假。開學時,老師們幾乎都認不出他了!瘦了、黑了、白髮也多了,孩子們給他取號“非洲校長”。

“真的很累很累,但看著新學校像自己孩子一樣成長、變樣!心裡很踏實!”2012年暑假,他一直堅守在幼兒園建設工地,因操勞過度,急性心包炎發作,到湘雅醫院動了手術,住了1個多月院。在重症監護室,他堅持要家人撥通電話詢問,督促新建的幼兒園工程進度。大病初癒後,站不穩,話都說不連貫,他讓家人把他送到學校,硬撐著在新學校轉了一圈。

現在的古港完小有教學樓、辦公樓、塑膠跑道和標準的8人制足球場,各種功能室齊備,還有附屬幼兒園,基本已是顏伏仁夢想中的學校樣子。

有要求就有收穫

浏阳: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的教育梦

(顏伏仁在給學生輔導作業 學校供圖)

在學校管理上,顏伏仁實行的是分線劃塊,分工合作,民主管理,綁定評價。顏伏仁對工作要求高、管理嚴格,甚至在學校廣播點名批評老師,弄得周邊的群眾都能聽到,“嚴”校長這也名字也就這樣來了。

在學校教學上,他極力推進課程改革,倒逼老師們改變教學方式。在教研課中他直言不諱說出不足,倒逼教師成長。老師們壓力很大,說他像個“閻王”,不講情面,有人就叫“閻”校長。

顏伏仁時常與人笑談這“嚴,閻”校長的來歷,他認為這是對他中肯的評價。確實,在他的嚴厲要求下,老師們成長很快。教育局進行課堂教學質量抽檢,合格率都是100%,優良率能達到80-90%。

“學校的發展框架已成型,多年來的想法也基本實現了,沒有什麼遺憾了。”今年,顏伏仁已從校長的崗位退了下來,現在的他負責著中學轄區內的基建和瀏陽三中督學責任區督學工作,仍舊奔忙在校園的工地上和課堂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