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原名海蘭泡,俄四天之內將中國人全部肅清,改名爲「報喜城」

此地原名海蘭泡,俄四天之內將中國人全部肅清,改名為“報喜城”

在黑龍江對岸有座現代化城市,俄稱為“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是俄阿穆爾州的首府,在160年前,這裡還不叫這名,中國人稱為海蘭泡,1856年(清咸豐六年)沙俄武裝入侵強行在此設立哨所。1858年5月(清咸豐八年四月),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把黑龍江以北包括海蘭泡在內的大片中國領土劃入俄國版圖,並將海蘭泡更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意為“報喜城”)。

此地原名海蘭泡,俄四天之內將中國人全部肅清,改名為“報喜城”

這裡原屬黑龍江將軍管轄,在劃歸沙俄後,這裡仍住著還幾萬的中國人,不過大多是非技術居民,他們世代從事農業和商業,大部分以打魚為生,這裡原本人口就少,沙俄得依靠他們提供補給,所以一段時間內相安無事,但是到了1882年後情況就變了,沙俄大量向遠東移民,造出這一地區的耕地緊張,發生衝突是早晚的事,根據條約規定,大清居民在此有永久居留權,但並無主權,這種模糊不清的界限,為後來埋下了禍患。

此地原名海蘭泡,俄四天之內將中國人全部肅清,改名為“報喜城”

沙俄為逼中國人離開,經常到這裡搗亂,隨意毆打中國居民,清政府多次交涉,但是積貧積弱的大清國誰會搭理你,有一次璦琿地方政府派出一隊官兵到這裡保護大清老百姓,與沙俄官兵發對峙,但是清政府最終還是屈服了,然後清軍被沙俄繳械。。。,歷史來到1900年,這年規模浩大的義和團運動爆發,發生了俄傳教士被打死的事件,與沙俄的關係驟然緊張起來,這年7月12日,沙俄攜帶武器進入中方防區,還不肯接受檢查,隨後發生交火。

此地原名海蘭泡,俄四天之內將中國人全部肅清,改名為“報喜城”

這可算讓毛子找到藉口了,立馬驅逐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這應該是早就準備好的計劃,到了7月17日,毛子動手了,以將“中國人送過江”的名義將海蘭泡的中國人驅趕至黑龍江邊,要知道當時一條船都沒有,怎麼過江呢?毛子可不管這些,對於不下水或是敢於反抗者,全被毛子殘忍射殺,據歷史記載,最終游到黑龍江對岸的只有83人,其餘全部遇難!

此地原名海蘭泡,俄四天之內將中國人全部肅清,改名為“報喜城”

接著,江東六十四屯居民也遭遇毒手,這些大清百姓被以同樣的方式“送過江”,這兩個地方所有居民房屋全被燒燬,財物被掠奪,幾萬遇難者的屍體堵塞了黑龍江的水流,殘陽如血,一個月後,江面上還漂浮著許多屍體,沙俄當局對外界宣傳到,僅用4天就把所有的當地居民“送過江”,這效率還真是高啊!沙俄為此將此地改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意為“報喜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