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謹以此文獻給鐵道兵十師47團衛生隊的戰友們


1975年,我從省會西寧應徵入伍,來到雪域高原天峻成為鐵十師47團衛生隊的一名衛生員。

為適應海拔3700米的高原生活,部隊決定新兵在青海省湟中縣集結進行政治,軍事,體能上三個月的封閉訓練。

當我們完成既定的科目訓練後,團衛生隊派來一輛救護車,接我們11名女兵到天峻47團衛生隊。接兵的是一位叫胡啟明的老兵,他幽默風趣,平易近人,新老兵之間的距離感一下子拉近了許多。他後來擔任衛生隊司藥,兼任團支部書記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年輕幹部。

救護車在顛簸的青藏公路上搖搖晃晃地走了十幾個小時,晚上11時左右,我們終於到達了衛生隊。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雖已近深夜,衛生隊仍然燈火通明,隊領導和老兵們迎上來,熱情地與我們握手,幫助我們提東西,此時的我們從車上下來,感覺頭暈暈的,腳似踩在一堆軟軟的棉花上,天空很低,好像一伸手就能把星星月亮摘下來。

衛生隊營區是幾排乾打壘建成的營房,外牆用厚厚的白石灰粉粉刷。儼然電影中見到的戰爭年代戰地醫院。一會兒,炊事班報告說麵條煮好了。隊首長把我們帶到隊部。炊事班為我們做了一盆可口的麵條,讓我們在遠離父母的軍營感受到了部隊大家庭的溫暖。

晚上衛生二班的男兵們把寢室騰空給我們11名女兵住。由於部隊營房剛建成使用,儘管有人居住,房樑上還是積了厚厚的一層霜,值夜班的女兵大姐不時的會給我們居住的火爐加煤,這一夜,我們睡得很好。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第二天,我們幾個新兵早早起床,到炊事班幫廚,杜美田班長和老兵們已經蒸出了一鍋喧騰騰白花花的大饅頭很誘人。這時團裡的王副團長到炊事班檢查工作,掰開一個饅頭,看到裡面的夾生面,批評了炊事班的老兵們。他說:”部隊剛到高原,如果我們的生活.飲食不能保障戰士們生命給養需要,我們是要承擔非正常減員的。”這時我看到杜班長不停地用手摩擦著圍裙,眼裡含著委屈的淚花,我們有些同情炊事班的戰友了,這不是他們的錯,高原缺氧很難蒸出滿意的饅頭,後來部隊配備了高壓鍋,蒸饅頭的問題就自然解決了。

雪域高原天峻是我軍旅生涯中一段最艱苦.最難忘的青春歲月。有歡笑,有眼淚,有磨礪.有成長。許多年來我不時沉浸在對那段生活的回憶中,繼而幻化出我心中那群我尊敬的首長和我那些活潑.年輕.可愛的戰友們。

1974年初,衛生隊從炎熱潮溼的陝南,移防至寒冷.乾燥.缺氧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這對部隊的每一個人是一次生命的極限考驗。進入高原,有的戰友年紀輕輕患了高原高血壓.肺水腫。女兵李炳華剛到高原就出現休克,經搶救及時才脫離了生命危險,就是這樣,她仍然又堅持在高原服役三年。這個在北京部隊大院長大的女兵,用她的行動在工作中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都把她視為我們的姐姐。

高原的生活是艱苦的,具有巨大的挑戰性,有很多女兵生理期不來月經。臉.手.腳是腫脹的,那時因為年齡小,沒有覺得是什麼大問題。唯一讓她們驕傲的是修建中的青藏鐵路,可是當青藏鐵路通車的時候,她們中有的人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再到高原來看看她們魂牽夢繞,曾灑下青春汗水和熱血的天路。是遺憾也是光榮,那是我們鐵兵們向歷史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歲月無情青春無悔。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初入軍營,我們這些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新兵接受了在當時醫療條件下最嚴格的醫學培訓。一天衛生隊蔡連水副隊長告訴我們施工連隊,有一位戰士不幸犧牲了,衛訓班的女兵們要為他送別。說實話當時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是膽怯的,但有任務,硬著頭皮也要上,我們在首長的要求下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到了晚上有的戰友竟幾夜難眠,情急之中不得不兩個人一個被窩,相互鼓勵著入睡,終於戰勝了恐懼關。

我們從城市入伍,入伍前有一份穩定工作,用當時人們的猜測說,我們是到部隊鍍金的。來到部隊後,我們各項工作走在前面。並不時的用小聰明恰到好處的表現自己。當時蔡副隊長在小科班過組織生活,當黨小組在討論我的入黨問題時,他明確表示城市兵入伍時間太短,需要考驗。他的意見對我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打擊,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和檢查,我認識到自己在追求進步過程中的狹隘和私心,從那時起,我開始一點點地改變自己,終於有一天,黨組織接納我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為了記住這段難忘的心路歷程,我請蔡副隊長做我的入黨介紹人,在後來的工作中,我經歷了權力,金錢,榮辱等許許多多的考驗,只要想起這些經歷,我的心就能沉靜下來,向著自己選定的目標行進。

在天峻,我們小小的衛生隊可是名氣很大,信譽很好的名醫院。當地老百姓有病都願意到我們衛生隊就診。一天晚上,我們剛剛開完班務會,就有人通知我說門診來了急診病人,我跑步到門診,看到一個地方老鄉雙腿離斷骨折,流血很多,病情非常危急,我立即請來門診蔡吳江醫生和衛生隊李經緯主治醫生,他們立即送病人到手術室搶救,進入搶救以後,我返回門診,提著兩條離斷的腿送到手術室,希望能夠斷肢再植。在緊張有序的搶救中,我看到了他們嫻熟的配合和一絲不苟的操作,看到了他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經過一番緊張的搶救,終因事故發生的太久,醫療條件限制,病人流血太多而死亡。病人雖然故去,但給我留下的卻是醫生精湛的醫術和對生命最崇高的臨終關懷。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衛生隊有位老朱軍醫叫朱志祥。當時年紀有五十歲左右他人慈祥善良,有時喜歡喝點兒小酒。有一次早查房,他給一位腸道手術的小戰士檢查。學醫的人都知道手術後的醫生和患者最盼望的就是第一次排氣,排氣是術後腸蠕動恢復正常,表明患者可以進食了。檢查時老朱軍醫一再鼓勵小戰士排氣,他不懂規矩,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排,在老朱軍醫的鼓勵下,使勁兒排了氣,這氣剛好排在朱軍醫的臉上。小戰士嚇壞了,沒想到老朱軍醫笑呵呵地說:”臭小子,你就不能等我檢查完再排呀。”然後樂呵呵地拍了拍小戰士給別人檢查去了。這就是當年我們的醫患關係,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李春浩軍醫是病房醫生。有一次,新兵周素江給一位戰士做青黴素皮試,做完後就到別的科室去取東西了。回來後,只見李軍醫黑著臉站在護辦室大聲說:”你膽子太大了,給病人做皮試,為什麼離開?一旦出現問題你能負得了這個責任嗎?”周素江靜靜地聽著,內心的懊悔和自責充斥著她的心。她想隊務會上的批評是少不了了的。她惴惴不安地等待著隊務會上的批評,沒想到隊里根本沒提這件事。這以後在工作中她嚴格操作規程,再也沒有出現過差錯。多年以後,她依然為李軍醫很好保護一位戰士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而感動。同時她也學到了李軍醫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處理問題時的包容和接納性。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上更加和諧受益終生。

王勝敏老軍醫是衛生隊的防疫醫生,他很多時間工作在草原.連隊,為預防部隊傳染病的發生,他必須常年在那裡工作。偶爾他會回隊休息幾天,我們會在冬日的暖陽中看到他靠在隊部門框上曬太陽時滿足的樣子。有時他會弄來一些牛羊內臟給自己開小灶,改善一下伙食,這就是在孤寂艱苦的生活中尋到的歡娛和快樂吧。後來醫學院畢業的宋維江醫生接替了他的工作,做防疫意味著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工作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選擇,直到部隊集體轉業,他才回到自己喜歡的醫療崗位,衛生隊一代代鐵兵人就是這樣,用智慧,善良,責任,忠誠履行著白衣天使的職責,無怨無悔。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衛生隊趙文華.丁二菊軍醫是醫學院畢業生。當兵時有幸與他們一起工作,趙軍醫對工作要求標準高,他不允許我們對工作敷衍塞責。在與他工作的日子裡,他僅表揚我一次,說家屬院的孩子們願意讓我打針。可評先的名額,他總是讓給我,我知道這是他在不斷激勵我進步。

我和丁軍醫經常守在衛生所,她希望我多學習一些醫療知識,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那時我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太多的期許,有一天,她和趙軍醫把藥房所有的藥都寫上了拉丁文,去掉了漢字,沒辦法我只好記住這些拉丁文。後來我沒有從事醫務工作,但現在想,他們那一代人給予人的是那種對國家社會工作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很為他們當年無私的付出而感動。

後來他們夫婦轉業到地方,離別時他們把衛生所的器械.藥品.等悉數清點移交。走時沒有帶走一支體溫計.一個聽診器.一片藥。

後來我也回到地方,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我時刻記得部隊首長給予我的教誨和幫助,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有信念,有追求,有責任,有溫度的人。這是我一生受之不盡的財富。

部隊進入高原,我們47團承擔了哈格段重點工程關角隧道的施工。隧道全長4009米。

關角在蒙語裡的意思”登天的梯子,”這裡地質狀況複雜,隧道1958年施工1961年封閉。1974年47團兩個營在此打響了關角隧道施工的戰役,打開封閉的洞口,陰森恐怖的隧洞猙獰地注視著這群穿軍裝的不速之客,封閉的洞內積水成河洞體變形多處坍塌。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1975年4月5日這一天是我們七五年女兵來隊的第三天。突然接到命令,關角隧道十幾年前建成的隧道洞體發生了30米大塌方。將一營127名幹部.戰士堵在隧道里。接到命令,全隊上下立即行動起來,積極做好搶救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氧氣運來,我們帶著還沒有調整過來的高山反應,兩個人搬起一隻氧氣瓶就跑,似乎只要努力工作,堵在洞內的戰友就有希望走出這生命的劫難。

病房的戰友早已把搶救傷員的床位準備好。藥房,手術室的戰友們也做好了準備,首長一刻不離地值守在電話機旁等待消息。那段時間,每個人的心裡都沉掂掂的。衛生隊沒有了往日的歡歌笑語。在中央軍委鐵道兵師團首長科學組織有力指揮下,127名幹部戰士積極配合洞外搶險,成功脫離險境,無一人傷亡成為鐵道兵搶險史上的一段佳話。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關角隧道是和平時期沒有敵人的戰場,犧牲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多年以後,我和我的戰友們再次來到天峻,來到天峻烈士陵園,看到那一座座年輕的墳塋,那久遠的懷念和悲傷再次襲上我們的心頭。

七一年老兵李炳華.王明芬告訴我,現在他們還清晰地記得為這些戰友送別時的情景。一盞小馬燈,一隻臉盆,一個暖瓶,一套嶄新的軍裝,就是裝殮的用品。有一次,一位犧牲的戰友多處骨折,穿衣時不知何時胳膊搭上了他們的肩頭,他們大喊一聲跑向門口,穩穩情緒接著穿。一邊穿她們一邊說:”好戰友你別嚇我們,我們只想讓你容顏再好看些,明天首長和戰友們來看你時不讓他們太難過。”

站在烈土墓前,我們輕輕地告慰這些年輕的戰友,青藏鐵路通車了,你們的願望實現了,祖國和人民戰友將永遠懷念你們!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雪域高原天峻的鐵兵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