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經典民歌,誕生於山東臨沂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莊鎮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駐沂蒙山區抗大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等人採集創作的《反對黃沙會》。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1953年秋,山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副團長李廣宗、研究組組長王印泉、樂隊隊長李銳雲重新修改記譜,將原來歌詞中的抗日主題,改為歌頌家鄉的主題,後面又續加了兩段歌詞,定名為《沂蒙山小調》,從此沂蒙山小調正式版本誕生。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優秀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

行者視線:原來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誕生在這裡!

《沂蒙山小調》歌詞: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 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 見牛羊。高粱那個紅來哎 豆花香,萬擔那個穀子哎 堆滿場。咱們的共產黨哎 領導好,沂蒙山的人民哎 喜洋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