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的紅色印象

苗長水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美學命題: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也。

就是說,自然景物要成為審美對象,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必須有人的意識去發現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的物變成“意象”,一個完整的,有意蘊的感性世界。“彰”,就是發現,就是喚醒,就是照亮。

是誰發現、喚醒和照亮了沂蒙山?《紅嫂》《紅日》《沂蒙山小調》,紅色經典的藝術品以及它背後的誕生故事。因而使這一片本來與別的地方的山脈、河流、村莊、土地、人都一樣的地方,在人們的眼睛卻變成不一樣,感覺山是紅色的,河是紅色的,土地、莊稼、村莊和人好像都是紅色的。紅色激情或熱情,紅色的性格或人品。紅嫂,紅哥,紅大娘,紅大爺,紅娃娃,紅妹子,紅河,紅路,紅村,紅鄉,紅縣,紅市。

沂蒙的紅色印象

這種紅色,是一種歷史時代的意象。原本象徵著那個遍及全球的求公平、求公正、反抗剝削壓迫、尋找自由解放的運動,最貧窮的人們曾經一呼百應。那種紅色的信仰,是特別堅定的意志品質和理想信念,為之付出最美麗的生命也不惋惜,再有錢有勢的人面前也敢挺直腰桿,大聲召喚,直擊醜惡,抒發正義。召喚在人類進展的每個時代都存在,只不過時強時弱。在中國那個時代形成了普遍的覺悟,給世界留下了紅色的經典。而且據說,我們新中國的現當代藝術流派,能比較受到世界承認的,獨樹一幟的,對世界起到影響作用的,目前來說還是紅色經典。不管這個結論正確與否,世界的人們看問題還是比較本質和有鑑別眼光的。

沂蒙的紅色印象

中國的人們其實也不例外,真正為沂蒙山帶來神秘色彩的其實也是那些作品,現在沂蒙山的人們也充分意識到了。我們臨沂市長到美國掛職當市長,在紐約自由女神像下詢問她的來歷,當然大家都知道那是法國贈送的,但市長想知道那個自由女神是誰?美國人告訴他,是在法國的人民尋求自由解放的戰場上,一位用乳汁救護傷員生命的女護士。一位女護士用乳汁救傷員,就被奉為自由女神。我們沂蒙山的那位紅嫂,豈不比她更高大?更完美?那是一位守墓人的啞巴妻子,根本沒有文化,沒有聲音的語言,卻敢冒著死亡威脅,救下抗日的八路軍傷員,用乳汁救活戰士的生命。沂蒙山人的性格品質就是這樣,在那段紅色的戰爭歲月,這樣勇敢的奉獻的年輕女性不知有多少,男性則以百萬計,所以才讓人們感覺沂蒙山紅,沂蒙尤其紅。

沂蒙的紅色印象

而且沂蒙的紅色特別有文化意象。普通的窮苦百姓都是從共產黨八路軍的歌唱、演劇、報紙和各種宣傳活動中開始走向紅色。聞名的莒南縣淵子崖慘案,那個村莊就是剛剛進行完根據地的民眾會演,迎來了日軍的突襲,村子被血洗,但是現代化武裝的日本正規陸軍卻沒能打下這個頑強的村莊,紅色的村民們在紅色信仰鼓舞下,靠大刀片土槍鍘刀和一切能抵抗敵人的工具,用血肉之軀,擊退了鬼子,這是日本正規陸軍在中國土地上唯一想攻而沒有攻下的普通村莊,確實是沒有攻下,絕不是殺人者動了慈悲心,指揮官因此而被解職。當我們今天走在《沂蒙山小調》誕生的那條小溪邊的核桃樹下,對著那座刻著簡單詞曲的豐碑引吭高歌;當我們走在大青山突圍的田野,面對那並沒有任何奇峻險要的山嶺,想象著“姊妹劇團”的女演員辛銳與前來沂蒙根據地“掃蕩”的日冠浴血搏鬥,犧牲之美麗。感覺她們的確要比自由女神美得多。用文化宣傳來發動民眾,鼓舞鬥志,開闢根據地,爭取自由解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軍隊的一大特色,而這個特色在沂蒙山根據地更為廣泛和突出。因而也使沂蒙山的紅色更紅。

沂蒙的紅色印象

走在今天臨沂的大街上,看不到更多紅色,但也感覺紅潮湧動。這種紅潮跟求自由求解放的紅色經典有所不同,但也有本質上的傳承。掀翻魚肉酒席的老縣委書記仍然挺拔健在,帶著軍人一樣的腰桿和打不改的沂蒙鄉音,提著交叉子(馬紮)跟你喝三斤白酒也不會倒下,那種形象就給人雋永的永遠和最底層的人民站在一起的迴腸蕩氣。美麗的女作家身患絕症仍然有著紅霞一樣的微笑,惦念著永恆的朋友和作品。如此善良美好的沂蒙女作家竟然又有一位要離去,她們的作品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她們的真,她們的善,她們的美,會化作菩提樹、菩薩心。年輕蓬勃的一代領導用世界最新的發展理念和實踐,講述著沂蒙的現在和未來。他們的理念是目前我們能聽到的最新潮流,就是歐美的城市領導也不過如此了,能超過他們的恐怕不會太多。退居二線三線的老領導們特別厚道謙和,語言也特別幽默,回憶著機場和公路的成功,跨國公司和新農村的開拓,笑言用的還都是老辦法,一點新東西沒用過。這就是沂蒙山人。老闆們為沂蒙的豪華轎車的銷售和擁有量超過大都市而驕傲,為江北第一的繁榮市場和文明而自豪。這些時刻生活在鮮紅的烈士身邊的人們,都是為了讓沂蒙山矗立到世界的一個更公正公平的高度。

沂蒙的紅色印象

沂蒙人的包容愛心在那段紅色的戰爭歲月最感人,而今卻成為商貿輝煌的一項繁榮優長。在這樣一個人們印象中通道堵塞大山環抱的小都市,誰都不會想象聚集了那麼多來自不知多麼遙遠地方的流動商貿人群,形成規模震撼大江南北的現代商品集散通道,操著四面八方口音的大款小款不是打完仗繼續南下北上,而是攜妻兒老小乾脆在這片老革命根據地的土地上落下戶口了,那商貿城頂部建起的空中村莊和別墅花園,暫時還不能與古巴比倫宮廷的空中花園相提並論,但暫時來說它確實是隨著商品自由流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由的人民花園,從這個意義上也許已堪稱世界第一,也許有朝一日它的美麗豪華會超過古巴比倫。而且這並不是一個假貨或私貨集散地,誰都不敢說它沒有一點假貨私貨,但確實是一個比較受人信賴的繁榮大市場。左近的南北通衢的大城市有意營造一個這樣的大市場卻不能,好像這不是人為的,而是自然而然或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使之聚散凝合。

沂蒙的紅色印象

大款小款們開著豪華轎車或小面的把子女送進這裡的“貴族學校”,從而使學校的老闆成為奇蹟一樣的擁有億萬資產的地道的紅色土地上的大亨。另外還有一所收留四面八方孩子的環境優美的學校,那是一所聾啞和智障兒童的學校。裡邊的孩子有的像那個音樂指揮小天才一個形象,簡直讓人以為就是他,腰帶上彆著一個小手機,隨時在跟別的孩子一起發著短信,玩著遊戲,坐在門口等著爸爸開車來接他回家。智障的孩子其實除了模樣有點不同,反應略顯遲鈍,心靈卻沒有什麼不同,什麼都知道,父母在什麼地方,是農民或是經商,或是醫生,家裡有多少兄弟姐妹,同樣想念他們。學校的老師用很專業的教育方式,幫助這些孩子學習,幫助他們恢復正常能力。老師說:這些孩子其實是最好的孩子,他們心靈中只有人類最善良的東西,沒有一點邪惡。這話讓人禁不住一下就淚水盈眶,想哭,直到離開都說不出話來。看到那些最善良的一點邪惡都沒有的孩子,讓人想到沂蒙山人,好像沂蒙山人就是弱智的一樣,但沂蒙人民弱智嗎?不。

沂蒙的紅色印象

2003年獲奧斯卡獎的美國戰爭影片《冷山》的插曲有這樣一段動人歌詞:紅潮沿著山谷叮咚而下,將新娘變成了寡婦,我們將隨著紅潮升起,黎明將變成銀色的玻璃……50多年前發生在沂蒙的那一段紅色戰爭,是一段偉大的戰爭史,是一場偉大的決戰。但是對於沂蒙人民來說,那場決戰並沒有在那個時代就結束了。如同古希臘的特洛伊之戰,希臘人用10年時間進行戰爭,又用10年時間返回家鄉。即使現代人類戰爭也絕不是想象的那麼迅捷,真正取得戰爭勝利的道路總是相當漫長。沂蒙人民改變自已命運的偉大決戰始於50年前,現在這場決戰仍在進行中。蔣介石死了,日本戰犯早已經送上絞刑架,中國窮人從那個時代開始的紅色抗爭歷史結束了嗎?

沂蒙的紅色印象

臨沂市政府已決定面向全世界徵集紅嫂的雕像方案,這座雕像將矗立在沂河岸邊的濱河大道上。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偉大,並不遜於世界任何女性男性,我們就是最世界的。別一搞就是縣級的,地區級的,鄉鎮級的。什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是。是全人類的人性都向往和平,都讚美善良,都祟尚信義,都需要美好的情感。我們應該告訴世界,紅嫂是我們沂蒙的一個啞巴女人,居住著原始人一樣的小團瓢屋,與丈夫孩子看守著一片墓地,每天大約凌晨三四點鐘甚至更早的時刻就要起身推磨。石磨流淌出粗糙的糧食和葉蔓混雜的糊糊,這種糊糊攤成的食品——煎餅,養育了偉大的沂蒙山人,也就是它化成的乳汁哺救了我們負傷戰士的生命。這樣的女性在沂蒙其實還有很多。

沂蒙的紅色印象

當紅色的彩霞照耀在未來的濱河大道,灑向玻璃一樣閃閃發光的沂河,灑向那一座座高樓和低矮的屋,麥田和城市,那座偉大的紅嫂塑像,她一定要給人們一種召喚,一種思想,一種啟示。不論來自世界哪個角落,哪一片土地和海洋,哪一種膚色和民族,不論是軍人、老闆、農民、官員、老人、孩子、少女,看到她就得到溫暖和力量,燃起激情和希望。湧向她的腳下,就會得到真誠的愛。讓人們無不遁著雕像去找尋她的足跡,她的聖潔墓地,她的家鄉。這座雕塑不論規模大小,一定要成為世界的著名藝術作品。

沂蒙的紅色印象

美麗的故事和音樂已經具備了。沂蒙山貧苦人鬧革命的英雄傳奇堅貞愛情如同取之不盡的寶庫。《沂蒙山小調》就是美麗沂蒙之曲,用最好的樂團和最清純嘹亮的沂蒙少女的嗓音演唱,讓她成為世界所有勤勞善良勇敢人們的美麗故鄉之曲。

沂蒙的紅色印象

【作家簡介】苗長水(男),山東沂南人。濟南軍區文藝創作室主任,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軍事文學創作委員會委員。專業技術三級,一級作家。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12年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出訪俄羅斯。文學評論界對苗長水的創作風格以較高評價,稱其為“浮躁中的一股清風,紅蝗中的一片綠地”。自80年代中期以來,共發表、出版、譯為外文的作品近300餘萬字。軍事題材中篇小說《冬天與夏天的區別》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染坊之子》《非凡的大姨》《犂越芳冢》《戰後紀事》等曾獲1992年度中國作協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2002年第三屆“馮牧文學獎”,《十月》文學獎,《青年文學》獎,山東省首屆“齊魯文學獎”等,多次獲《解放軍文藝》《時代文學》《山東文學》等優秀作品獎。2006年長篇小說《超越攻擊》,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全軍優秀文藝作品一等獎。2008年擔任總編劇的電視連續劇《震撼世界的七日》獲第27屆中國電視“飛天獎”,全軍電視劇“金星獎”。2014年軍事題材長篇小說《夢焰》,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