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 衛星遙感大數據 服務 農業 的 1000 種理由

堅持用 衛星遙感大數據 服務 農業 的 1000 種理由

作為一家農業大數據公司,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無外乎“你們為什麼要用衛星服務農業?”“衛星離農田那麼遠,這事兒靠譜嗎?”

不誇張地講,這些問題我們已經回答 1000 次上下了。每一次回答,我們都極其用心。

從一開始的不被理解,到現在佳格天地已經成為中國農業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引領者,我們發現有許多朋友已經對這類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比起讀者,我們更願意稱呼你們為佳格天地的“朋友”。)

而你們的答案,正是佳格天地堅持用衛星遙感大數據服務農業的原因。

以下留言

感謝你們的支持

@張晶

衛星在指導農戶安排種植計劃方面,可以有效實現市場引導的前置,避免產銷不對接導致的滯銷。

@ﺭ並向全世界宣佈愛你ﺭXHW氵氵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災害頻繁,資源配置不合理。因此,查清農業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分佈狀況,及時監測工業生產過程,是農業發展的基礎。

靠人們實地勘察取樣取得第一手資料,不僅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速度緩慢,特別是對於一些人們不易到達的地方,第一手資料很難獲得。

而遙感技術不僅可以使人們對土壤、作物、水文等現象進行面上的一般觀察,還可以根據需要,對一些地方進行定點、定時的重複觀察。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水、旱、鹽鹼、病蟲災害等,對作物的生長狀況及產量作出準確的估計。

另外,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很容易的查清農業自然資源的數量、分佈狀況,及時、準確地作出開發和保護計劃。因此,遙感技術是供我們掌握農業生產情況、制定農業發展規劃、加強生產管理的現代化手段。

堅持用 衛星遙感大數據 服務 農業 的 1000 種理由

@young

看好遙感在農業應用中的前景。

農業作為一個古老產業,是文明的基礎,農作物的生長取決於氣候、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因素。傳統農業依靠不斷摸索與積累在高勞力投入下獲得了豐收。

但隨著氣候異常和種植規模化,傳統經驗已經滯後。氣象數據結合作物生長模型,輔以農技農藝措施,做到精細化和專業化管理,才能在規模化基礎上實現增產提質。

@孫牧雲

遙感的低成本化和農業的大面積需求比較匹配,而且那麼大面積容錯率也高一些。

@。

農業遙感一直是遙感領域中最活躍,也是迄今為止遙感應用最成功的領域之一。

我畢業實習就是做的機載高光譜遙感對作物病蟲草害的檢測,親身感受到了遙感應用在農業領域裡的巨大優勢,據我所知高光譜遙感、衛星遙感目前在農作物識別與分類,農作物長勢監測與估產,農作物生態評價以及農作物生化組分的估測等已經有很出色的應用了。

而且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數字化的現代農業早已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從前幾年的互聯網+現代農業,到現在的農業大數據,已經開始是人工智能代替人來管理農田了,也許未來的中國農業也會像國外那樣進行流水線般的生產。到了那時,“農民”就變成了“工人”,這是符合時代的發展的,當然,中國有自己的國情,誰都說不好。

我們都知道農田生態系統太複雜了,複雜到靠人力是無法完全瞭解它,但是智能農業設備+物聯網大數據的出現,改變這一局面,讓人能夠從多角度的瞭解農田生態系統,監測農田,這裡面必然會催生新的職業,中國的農業也會越來越好。

堅持用 衛星遙感大數據 服務 農業 的 1000 種理由

@唐伯虎9527

大數據、AI、生態農業……整體結合是科學農業的必然需求,大勢所趨,無法阻擋!加油佳格!

- 互動環節 -

堅持用 衛星遙感大數據 服務 農業 的 1000 種理由

今天,我們想和你分享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剛剛結束的 2018 數博會上拍到的。畫面中的小男孩站在大屏幕前久久未動,視頻播放的是我們的創始人張弓在一席的演講。

也許是對屏幕裡 NASA 的標誌充滿了興趣,也許只是走累了而已。總之,這張照片打動了我們。

如果你也對這個視頻感興趣,歡迎在佳格天地微信公眾號後臺(GAGOdata)回覆“一席”,就可以看到完整視頻。

從事農業、衛星遙感相關的工作以來,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