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主力空戰王牌 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單座單發多用途


殲-10B,是中國第四代殲-10的改進型戰鬥機,為單座、單發、多用途、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先進戰鬥機。

殲-10B修改了機身和航空電子設備。2014年11月,殲-10B戰鬥機進入量產階段,部分完成試飛的殲-10B戰鬥機也刷塗中國空軍塗裝服役。

殲-10B在於殲-10的基礎上改進提升,改進的關鍵區別包括:機頭下方的進氣道進行了重新設計;雷達罩改成較長的扁圓形,據稱裡面為一臺有源相控陣雷達;風擋前加裝了光電瞄準傳感器,垂直尾翼上新增了一個電子警告或對抗系統整流罩。

殲-10B將攜帶與殲-10相同的一系列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武器,包括一個新型雙導彈複合掛架,能夠攜帶霹靂-12空空導彈。更強大的AESA雷達也許還能使殲-10B使用一種更大型的新型空對空導彈以及新型CM-400AKG超音速對地攻擊/反艦導彈。

此外,殲-10B還採用了多項世界先進水準的機載設備,比如美軍在F-35上才使用的頭盔式顯示系統,以及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等。新生產的殲-10B仍與殲-10一樣使用俄羅斯的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

殲-10B進氣道變為DSI進氣道,DSI是最新出現的技術,它同樣也應用在了美國最新的F-35上。與常規進氣道相比,DSI取消了附面隔層,大大減輕了重量。美國在F-16上的測試結果顯示,DSI比複雜進氣道降低了182KG。

殲10B機頭由原來的圓錐型變為了扁圓形,以起到對空氣進入進氣道前的預壓縮作用。機頭略向下,改善了視野。其雷達罩與機頭結合處為向後傾斜的斜線,據悉這表明其裝備了AESA。

殲-10B大幅度增加複合材料使用量,嘗試了縮減RCS的工藝,除了DSI進氣道、機身修形外,還儘可能減少機體外表的突出物,將航燈改為半埋式,將冷卻空氣進氣口從外凸型改為附體的嵌入式。J-10B在工藝上提升很大,RCS縮小一個數量級,類似於颱風、陣風和F-18E/F。殲-10B的RCS 小於1平方米,是我軍目前已服役戰鬥機中RCS最小的機種。

J-10截止2013年生產數量200餘架。J-10剛公開時,官方媒體曾稱其為3.5代,後又改稱3代。其原因是,J-10雖然擁有先進的設計理念,但發動機推力不足,航電、武器性能不夠先進,且和J-11B一樣,主要用於空優作戰,對地能力不強。但2006年後,我國精確對地攻擊彈藥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種類已大大豐富。J-10B本身拓展了多用途能力,配合新型彈藥,對地攻擊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