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當你來到上海汽車博物館,也許會很驚歎,館內收藏的車竟然如此光潔漂亮,彷彿剛從生產線下來一樣。它們並沒有滄桑、陳舊的歲月感,以致於能把你拽回那個年代,跟它們一同享受最漂亮的年華。那是什麼能讓這些老車永葆青春?背後最大的功臣無疑是老爺車修復師傅。本文就讓我們一同探秘修復老車的神秘工作吧。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在富有未來感的上海汽車博物館流體建築背後,有一個小車庫,彷彿是臨時搭建的小屋,並不起眼。但是,你偶爾能通過車庫門的小縫,窺見裡面的“神物”——有時停著幾百萬元的法拉利250GT,有時出現一百多年前的福特T型車。

這就是一個維修車間,是讓老車們煥發青春的神聖之處。姑且就叫它“古董車車康復中心”吧,每天都有數輛老車在門外排著隊等著師傅給它們重新點燃生命。

薛師傅是揚州人,加入“古董車維保天團”有段時間了,現在成為調理、修復老車的“主治大夫”。薛師傅看起來很年輕,非常健談,就像剛步入社會的陽光大男孩。

但事實上他已到不惑之年,擁有將近23年的汽車維修經驗,他自信地說:“隨便一輛二手市場賣的翻新車,哪裡修過了、哪裡改過了、哪裡換過了,我都能看得出來”,算得上是修車界一名“老司機”。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關於薛師傅為什麼選擇修老爺車,他覺得純粹是機緣巧合。他剛來上海那年,還不知道有這種工作,直到聽說了上海汽車博物館。雖然老爺車因為年份普遍久遠,零部件難找,修起來有時比較頭疼,但薛師傅仍非常喜歡這份工作。

他坦言,現在的新車在維修上方便很多,直接插一部電腦就能檢測故障,很多零件壞了乾脆換總成,快捷省事。老車是沒有那麼先進的,基本沒有電子設備和電路板,需要每一個小零件調校,雖然會費時費神,但還是很有樂趣,適合動手能力強的人。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顯然,薛師傅是那種喜歡搗鼓機械、追求純粹的動手能力的人,當問及他喜歡哪一類老車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被車主拋屍野外的破爛老車,因為那種往往是沒被修過的老車,展現的是該車最原始的狀態,包括用料、細節等都是原車的。他可以拿過來自己修復,而不是修一輛被無數人搗鼓過、更換過副廠配件的翻新老車。

那麼回到主題,修復老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們聽薛師傅來分享下。

純粹靠經驗吃飯

老車文化在中國還沒興起,有經驗的老車修復師傅鳳毛麟角,他們大多是4S店和車行汽修工轉行來的。所以,許多人接觸老車修復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儘管如此,這也是一項憑經驗吃飯的工作。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薛師傅為他堅持二十多年汽修工作而自豪,因為他在早年修的大多是帶化油器的解放牌、北京212、東風等車,這些車跟幾十年前的老爺車的機械構造沒什麼差別,這段經歷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薛師傅稱,古董車是純粹的機械產品,沒有嫻熟的機修經驗是不行的。雖然現在在汽車修復技術上有一些突破,比如可以3D打印零部件、快速定做零件等,但要很好的安裝和調試,只能靠多年練就的“直覺”,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保養沒那麼複雜

由於年代久遠,很多人好奇老爺車都是怎麼保養的。薛師傅稱,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和普通家用車一樣。博物館每年都給每一款老車做一次深度保養,通過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更換機油、變速箱油、差速器油、轉向助力油、防凍液等全車所有油液,不管車輛跑沒跑過。所用的機油也不一定要昂貴的古董車專用油,而是用家用車使用的美孚一號這類四五百塊的產品,畢竟老爺車沒多少機會上路。博物館方面只需維持它們的功能性,能正常啟動和行駛小段距離即可。

第二步:點火檢查車況,看啟動機、發動機運轉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還要拆開尋找問題。

第三步:查看底盤和剎車系統(包括剎車片、剎車鼓)的情況,如果有零部件老化嚴重或出現問題,也要維修和更換。同樣,這個步驟也不管老爺車上不上路,都一律檢查,並做到維持住可以上路行使的水平。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除了上述的深度保養外,博物館工作人員每天都對每一款車進行清潔打蠟,所以呈現給大家的車輛才如此漂亮。所以,老爺車的保養其實並不複雜,可以參考我們家用車的形式。

不過,通常做深度保養的話,每一輛車需要花費至少一週的時間,即使這輛車的零部件不需要更換,工作人員也要由外到底仔細地檢查,這反映了一種認真的態度。

修天價跑車的複雜心情

薛師傅是一名骨灰級車迷,同時為“治好”很多經典老車而有滿滿的成就感。但有些時候,他也遇到棘手難題——比如維修天價跑車。上海汽車博物館裡有一輛法拉利250GT,這是一款接近百萬歐元的古董車,全球非常搶手,直到現在還升值。

當薛師傅接到這個維修任務時,內心是比較複雜的。因為從沒修過這種天價古董車,而且數量稀少,如果修壞了就很麻煩。所以,薛師傅非常小心翼翼地拆開法拉利250GT的發動機檢查和維修,據他說這是入行以後最“膽戰心驚”的一次。最後,這款車經他手後恢復了青春。

博物館內大部分車都需要修復,只有少數從年份和損壞程度上看比較“年輕”的車,會比較省心。比如博物館內1998年的smart,還有一款80年代的蘭博基尼Countach,它們都屬於年代不久遠的經典車。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入行以來最難忘的事

對於薛師傅來說,能進入老爺車修復這行本來就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但對他來說,印象最深的還不是修復名貴和稀奇古怪的老爺車,而是參加老爺車上路賽跑的活動。也許會修老爺車的人不少,但要真正把老爺車開上路,在國內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

去年剛加入上海汽車博物館,薛師傅就參加了一場由德國著名汽車媒體《auto motor und sport》舉辦的經典車拉力賽,從北京到上海,再開至千島湖,這是他入行以來體驗過老爺車開最遠距離的一次活動,他至今還念念不忘,今年還希望繼續參加。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他喜歡看經典老車們奔跑的姿態,這才是一輛老車“復活”的標誌,如果一輛車永遠藏在庫房,那是展現不出它的英姿的,縱使它有強大的發動機、優秀的設計,也無濟於事。

此外,參加老爺車拉力賽很有挑戰性,因為車輛隨時可能在路上拋錨,這時就體現一名維修師傅的實力了,能在出問題的時候快速修好一輛老爺車,對薛師傅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和有樂趣的經歷。

寫在最後

極少人能有機會獲得修復老爺車的工作,薛師傅是當中幸運的一員,是他重新給予了老車生命和華美的容顏。通過修復老爺車,薛師傅認識到中外汽車工業的差距。許多自主品牌使用的技術,其實早在三四十年前就用在發達國家的車上。

甚至許多經典老車的做工質量和漆面工藝,比現在的新車還好。他也希望來博物館參觀的遊客除了開眼界,還要了解這種差距,還能刺激我們更努力地發展我國的汽車。

老車守護人,講述你不知道的修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