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吳秀之

福建建窯的建盞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形態多變,琳琅滿目,所引發的審美快感和藝術感染力是一般陶瓷藝術無可相比的。傳統建盞斑紋主要有曜變、鷓鴣斑、油滴,兔毫等,它具有幽遠簡樸、淡泊典雅、自然天成之美。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審美趨向的不斷變化,建盞的工藝、造型、紋理等也在不斷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青年陶藝家周世義在繼承傳統中,結合時代精神,不但在建盞的技藝上下功夫,還在造型、色彩上苦心潛練,以其對傳統文化的領悟,匯聚於他對建盞藝術的創作,驚喜不斷,成果累累,目前已經創新出多種建盞燒製新工藝。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周世義出生於建盞發源地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他從小去外婆家的南山村,在山上、田裡、路邊,常會看到大量散發出晶瑩光彩的黑碗殘片。開始出於好奇,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他知道了建盞這一中國民族傳統文化。2010年,他向建盞工藝大師闕梅嬌拜師學藝。從揉泥、拉坯、修坯、上釉、配釉,控溫等技術工序,精心揣摩,認真領會,不斷實踐,反覆練習。2012年創辦了自己的建盞工作室,通過在不斷配釉,不斷嘗試各種還原燒製技藝,於2013年研究出傳統復古油滴盞燒製,新成果的收穫,讓他創新精神百倍,研發勁頭十足。2014年又研發出傳統銀兔毫盞燒製方法,2016年研發出傳統銀油滴、藍鱗紋盞燒製工藝,2017年研發出傳統紫金油滴盞、七彩油滴盞燒製工藝,2018年研發出木葉盞燒製工藝。他以其獨特的工藝、獨特的創新、獨特的思維、獨特的造型,使其建盞作品器型既有傳統,又有現代,既古樸深厚 ,又匠心獨具,立意獨特,風格獨有,獨樹一幟。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一把好的建盞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生命。作為一名新生代手藝人,周世義認為,藝術只有是創新,才有生命力。所以,他的每一把盞的出世,都傾注了他的心血,思想,靈魂,追求,希望。這源於他對建盞藝術深度思考,深度理解,深度拓展,也源於他對自然的熱愛,藝術的追求,生活的理解。他的木葉盞採用菩提樹葉,在木與火中留下永久的傳奇,讓人讚歎不已。一盞在手,彷彿讓人聽到一陣陣細細的風聲,一句句柔情的呢喃,一聲聲美麗的祝福。那金色的菩提葉,如是遙遙相望之中在傳遞著無邊深情,那炫麗的油滴盞紋,像星光閃耀中清澈的眼眸,一盞在手,如前世修來的福緣,或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一笑,才換來今生的這一場人盞相遇。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宋代蘇軾曾在詞中寫到,“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正是體現了建盞在古人心中的尊貴和崇高。“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周世義建盞的燒製,很多的不同於尋常,所以在溫度、釉色、形態等各方面,稍有偏差,便燒製失敗,必須有較高的技藝和嫻熟的操作方法,周世義的成功,是因為“人之所以靈者,情也。情之所以通者,言也。其或情之深,思之遠,鬱積乎中,不可以言盡者,則發為詩。詩之貴於時久矣。”我認為,奪造化而移精神,是周世義建盞的藝術含量和精神含量,目前在建盞藝術發展過程中和市場價值中,他的作品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賞識和喜愛。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心中有愛,盞中有情。品一盞茶香延綿,讀一曲詩意纏綿,守一份情思湧動,一切,盡在周世義的繽紛五彩建盞中。


周世義:繽紛五彩建盞中


周世義作品先後獲得第八屆“爭豔杯”大賽優秀獎;第十屆合肥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第十四屆中國工藝美術“中藝杯”金獎;第十一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第三屆中國國際茶器設計大賽銀獎等;並被多家博物館永久收藏。(作者吳秀之為文化部藝術中心藝術品評估鑑定委員會委員,著名美術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