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召開

綜合治理中國散煤消費,落實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召開

2018年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召開

參加第三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的領導、專家和嘉賓。

(本網訊 記者張立寬)8月31日,由中國節能協會、中國煤控研究項目主辦,瑞典郵政基金會、能源基金會(EF)、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支持的第三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在京召開。出席此次大會的嘉賓包括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澍,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吳吟,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專家代表,和來自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北京、西安、武漢等地方智庫的專家代表等約300人參加了會議。

江億院士在致辭中指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要求。散煤燃燒是造成空氣汙染的元兇之一,散煤治理首先是嚴控散煤市場,從源頭控制,防止劣質散煤流入市場。其次是大力推行優質煤替代、清潔能源替代。第三是通過淘汰落後,提高准入標準,應用先進高效節能技術等多重手段、多措並舉實現煤炭的減量化。

中國煤控研究項目在會上發佈了兩份報告:《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2018》執行報告與《中國大氣汙染防治回顧與展望2018》執行摘要。報告指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實施五年來,中國大部分區域的空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超額實現了既定目標。散煤治理在2017年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中精準發力,是去年中國大氣質量改善成效顯著的主要原因。

《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2018》執行報告指出,自2013年向汙染宣戰以來,2017年全國煤炭消費量首次增長,但大氣質量改善成效仍然顯著,有力保障了“大氣十條”的圓滿收官。除了“天幫忙”之外,更是“人努力”的成果。2017年的治霾藥方中,散煤治理在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中精準發力。一方面,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大規模推進散燒煤的清潔能源替代和散亂汙企業的整治工作,另一方面,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督查進一步壓實了地方政府責任。數據顯示,2017年10-12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平均PM2.5濃度為71 μg/m3,同比下降34.3%。

據估算,2017年我國散煤消費量減少約6500萬噸,接近中國煤控研究項目散煤治理課題提出的2017年散煤減量7000萬噸的目標。其中民用散煤減少約1800萬噸。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近600萬戶完成“雙替代”(“氣代煤”和“電代煤”),超額一倍完成當年國家目標。從區域分佈來看,京津冀“雙替代”規模佔比58.6%,其中河北是主戰場。目前,北京南七區基本實現“無煤化”,工業領域基本無燃煤。

“散亂汙”企業整治、散煤清潔化替代對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分別貢獻了27%和21%。北京市冬季PM2.5濃度大幅降低,散煤治理貢獻率達40%左右。與上一年相比,重點區域一刀切的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矯正,強調因地制宜,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農村清潔取暖破題,但經濟性痛點尚未解決、清潔能源的冬季保供問題初現。散亂汙企業整治和工業小鍋爐淘汰工作初見成效,但仍須加大力度,擴大範圍,從重點區域推廣至全國。環保督查新常態有待進一步下沉至市、縣和鎮。

2018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三年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散煤治理仍是重中之重。“三年行動計劃”對重點區域的劃分有了新的調整,達標的珠三角退出,汙染僅次於京津冀的汾渭平原進入;同時要求,集中力量重點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調研報告2018》提出,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通過清潔高效利用、減量和清潔能源替代,力爭2020年減少散煤2億噸。今年力爭散煤減量6000萬噸。其中,民用散煤減少1500萬噸,工業小窯爐散煤減少3000萬噸,小鍋爐散煤減少1500萬噸。

2018年散煤治理工作擴圍,開闢汾渭平原新戰場。北方農村清潔取暖、全國範圍內工業小鍋爐整治和落後產能淘汰仍是工作重點。在經歷去年冬季的“氣荒”之後,今年重點區域清潔能源代煤項目的推進將更加理性,由於“電代煤”取暖成本居高不下,“雙替代”現有政策補貼期限已過半,未來補貼路徑尚不清晰,財政壓力持續增加等因素的限制,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尤其是“2+26”城市民用散煤治理難度將加大。2018年,民用散煤治理應在充分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規劃,更好地貫徹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的策略,高度重視建築節能和農村用能安全,從成本分攤機制、清潔能源價格改革、供熱體制、技術進步、市場良性競爭等多維度破解清潔能源取暖的經濟性問題。小鍋爐淘汰和散亂汙企業整治工作應在全國層面開展,杜絕汙染轉移和返煤現象。提高標準、加大力度、疏堵結合、做好臺賬、動態跟蹤。

《中國大氣汙染防治回顧與展望2018》執行摘要 對“大氣十條 ”實施五年來的工作進行了梳理總結,並對未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包括在汙染物濃度控制方面,全國重點抓PM2.5和城市地區臭氧濃度的下降,全面加強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總量控制,同時增加汞和空氣氨氮等指標的總量控制;在汙染源排放控制方面,提高工業鍋爐脫硫、脫硝、脫汞設施的覆蓋率;以及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執法督查,加強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等等。

中國煤控研究項目核心組成員、NRDC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博士指出,我國民用散煤的消費高峰期在供暖季,而廣大的北方農村地區是治理的重點和難點,這些地區的清潔供暖面積比例很低,因此我們要抓好農村問題,做好農村用能結構的調研,推進以“集中居住”為主要形式的新農村建設,重視農村建築節能,因地制宜地實施清潔能源利用。在廣大地區要持久地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這是我國的長期低碳戰略要點。(責任編輯:張立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