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天道酬勤緣自來

近年來由於網購、群聊的興起,實體店現貨交易受到了劇烈衝擊。尤其在集郵界,常聽一些人講生意越來越不好做,賣的儘管微利還是鮮有成交,買的更是貨比三家也很難撿漏。其實對一名準集郵迷來說,只要利用好網絡是可以找到心儀郵品的,但這需要靠勤奮才能發現和抓住商機。筆者上半年的幾例交易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首先讓我們從這個證書(圖一)說起。這部郵集從收集素材到製作、參展、獲獎,總共還不到半年時間!今年春節一過,迎接八月份遼寧省笫十八屆郵展工作便納入了日程。按市郵協“儘量往前趕,早點把集子做出來”的要求,我承擔了為八十歲趙世剛老先生設計製作“旗球圖印花稅票”郵集的任務。印花稅票對我來說是個肓區,通過邊組集邊學習,才對該領域有了一些瞭解。

徐洪:天道酬勤緣自來

(圖一)

在為趙老淘覓組集素材時,偶然遇到了幾張民國二十年的撫順千金寨老稅單,是家鄉八九十年前的老物件,見證了千金寨最繁盛時期的歷史,我索性將它們購下。接著又專門搜索了幾個網站,竟然在某商家一下子發現了2O幾張。我毫不猶豫地抓住機遇,通過商議將其收入囊中,同時也萌發了組集的想法。接下來我主動出擊,四處尋覓徵購。又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一面尋覓素材,一面設計製作,一部《1931年千金寨稅單》郵集,趕在省展之前製作完成,並獲得鍍金獎。這也是本人和本市首次組編稅集並獲獎,也是迄今為止首部千金寨題材的展集。創下了本人組集史上的多項之最。

接下來舉一個收集撫順郵史品的例子。我定向收集研究撫順郵史品多年,組編的《撫順郵政信函》一框郵集獲2012年全國郵展鍍金獎後,將其擴編成五框就成為了筆者的努力方向。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五框80頁啊,至少還要補充130件素材。七八十年前一個偏僻的遼東小鎮,能傳留至今的實寄封片不啻鳳毛麟角。偶爾在拍場上遇到一枚,捨不得銀子也是揭不開蓋頭的。甚至有時幾個月都不曾有丁點收穫。按如此速度,六十多頁貼片不知要籌到猴年馬月呢!

徐洪:天道酬勤緣自來

(圖二)

可就在我尋尋覓覓到5月份時,突然一好友向我推薦某網站,有一批陳舊的老實寄封片出售,其中有些好像與撫順有關。傳過來的圖片黑呼呼一堆看不清個數,表面上隱約有幾枚撫順寄出的封片。直覺告訴我,這一定是當年在撫順工作過的日本人的遺物,不知怎麼流入市場的。如分析正確,其中撫順封片絕不止十枚八枚!我隱約覺得機會來了,決心賭一把。便果斷地回覆好友,加價替我購下!

果如我料,當我拆開寄自東瀛的郵件時,一下子驚呆了: 在三百多枚大正年間的封片裡,競然有40多枚是撫順寄出的(圖二)!按以往百餘元一枚來計算,有五枚就收回全部成本了,餘下都屬白撿了!或者說等於零投入就可以編組二十多個貼片了!怎能不令人興奮!然後我將多餘部分捐贈給了撫順市博物館(圖三),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得到了館方領導和專家們的讚譽。

徐洪:天道酬勤緣自來

(圖三)

再舉一個收集傳統郵品的例子。今年六月份,筆者的《非常三加一》在廣州《文革郵史研究》發表後,在郵界引發了不小的反響。一時間原本就被郵迷看好的建黨(N12-20)和建國(J3)兩套郵票,更加洛陽紙貴高價難求。

發行於1974年的J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五週年(二)》郵票,主圖為工農兵三圖連印。郵局全張50(10×5)枚,每行三套右邊多出一枚工人圖郵票,即“3×3十1”版式。但郵局發售時卻都是撕掉右側豎五枚工人圖郵票的殘版。有人分析,右側多出的這枚郵票與周邊撕不成套,又與公佈的三枚票均為500萬枚的發行量不符,故將每版右側豎5枚票撕掉銷燬。就算此說為真,也不符合節約精神。至今40多年了,並不見官方的銷燬文件解秘,也沒聽到權威人士令人信服的解釋。

至於帶右邊紙“3十1”連票的來歷,有人說是外銷回流,有人說是當年撕售的漏網之魚,總之郵市十分罕見,偶有露面其身價達到正常套票的十倍以上。尤其是完整的版張和右半版票更為罕見。之前雖然也知J3這種版式的罕少,但卻從未刻意想要購買過。總認為有一套欣賞就行了,根本沒想多買過。拙文公開後不少郵友聊及長線建倉,並展望其輝煌前景,也觸動了我的神經,開始在各群各網留意J3右邊紙四連票。

功夫不負有心人,抑或緣分已到。6月中旬某群突然有一批J2和J3標售,我點開鏈接發現共有八件“三加一”右邊紙連票,包括右半版和雙連!以及七套J2(單、雙、方連)與廠銘J5等(圖四)。我立刻添加微信私聊,以略高於市價毅然將其購下。一下子補充這麼多組J3右四連票,真出乎預料,足足興奮了好長一段時日。

徐洪:天道酬勤緣自來

(圖四)

最後舉一個“以郵養郵”的實例。上半年由於先後試製了兩部稅票郵集,並都參展獲獎(趙老郵集獲銀獎),使我對稅票稅單也產生了興趣。開始在各網、各群關注這方面資訊。特別是不受“歇夏期”左右的郵拍,已成為我多年尋覓郵品的主渠道。七月份從陸續收到的十幾家拍目中,除淘到了兩枚舊中國撫順封片外,還有一批稅單入賬。

這是滬上某拍家推出的一項標的,從附圖上看約有幾十張,表面顯露的是建國初貼旗球圖印花稅票的稅單。雖然見不到全部圖片,但這近七十年的東西,不到十元一枚的底價,激起了我的購買慾,便隨手加了兩個階梯。幸運的是直到截標竟無人與我競爭,被我順利拍獲。但因當時忙於講課、外出考察等,收件後擱置一旁並未拆封。

幾日過後,突然一陌生朋友來電,說他因故錯過了拍賣,為組集想以成交價請讓二十張稅單,交個朋友。我理解他求品若渴的心情,願成人之美一一反正我留著一時也派不上用場。當即同意給他二十張,並收取他了的劃款。

可當我拆開郵件清點、發寄時,一下子愣住了: 這哪裡是30張,足足有150張啊!我守諾為那位朋友寄去了25張,再將餘下的百餘張掛到某群裡,很快就被人出價10元1張全部買走!此例雖然有些偶然性,但如不抓住機遇、當機立斷,好運也絕不會主動垂青光臨的。

回顧這半年來的四宗交易,使我深刻體會到,在網絡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無論收集還是賣出郵藏,首先要勤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天道酬勤緣自來。二要果斷決策:機遇面前人人平等,猶豫不決稍縱即逝。還要加強學習:掌握郵識、瞭解行情方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