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包月套路深,不限流量套餐背後的真相

文|邱國峰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流量似乎早已成為人們每天不可避免討論的話題。儘管5G的商用化步伐日漸來臨,但在這個4G普及的時代,“流量貴”仍一直被大家所吐槽。為了吸引用戶,近期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在使用者的一片質疑下,媒體對“不限流量套餐”的“陷阱”也幾經報道,究竟何種原因讓如此多人關注此事?

4G包月套路深,不限流量套餐背後的真相

❶ 不限流量背後的真相

首先,不限流量背後是漫長的2G網速。雖然三大運營商的不限流量套餐都是區分了本地不限量、省內不限量和國內不限量,但各家在網速方面的限制又各有輕重。例如中國電信199不限量套餐,在超過40GB後上網速率將至3G速度,在超過100GB後,速率將至128Kb,這個速度基本上相當於2G速度。試想一下如今誰還能忍受2G網絡?

所以提現大家,不要天真的認為,買了不限流量卡就能放肆用4G流量了。尤其是中國移動的不限量套餐陷阱更多,其限速閾值只有12G,很可能你一不小心多看了兩部2K電影就回歸到了2G時代。

4G包月套路深,不限流量套餐背後的真相

再者,不限流量背後是擁堵的4G數據網絡。三家運營商風風火火地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次極其危險的飲鴆止渴。要知道,三家運營商自己是不願意推出不限流量套餐的,尤其是中國移動。作為運營商老大,中國移動4G用戶基數最大,套餐價格最貴,一旦跟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推出不限流量套餐,收入損失慘重。

更重要的是,以中國移動目前的網絡支撐能力,尚不足以支撐5億多4G用戶開啟不限流量。要知道,無線網絡和有限網絡的負載不同,大量的4G用戶佔用海量帶寬,結果只會導致整個網絡的擁堵和癱瘓。但面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來勢洶洶的不限流量策略,為了保住老用戶不流失,中國中國也不得不捲入這場不限流量的爭奪戰。

❷ 不限流量帶來的問題

不限流量套餐帶來諸多問題,比如基站能承載的帶寬資源問題。由於基站能承載的帶寬資源有限,一般從幾十MB到幾百MB不等,在一定區域內,能夠支持正常上網的4G用戶數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限流量套餐普及後,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長時間地進行大流量操作。

比如用4G流量在線看高清視頻、持續下載,當成Wi-Fi熱點供其他人或電腦來上網使用,會大大增加基站的帶寬負荷。當累加起來超過了承受能力後,就會導致其他人上網受到影響,就好比一個4G基站資源被幾十個人“霸佔”,而其他幾千、幾萬人都沒法正常上網。

另一方面就是盈利能力的問題。三大運營商怕虧錢,尤其在當下利用4G流量已經可以完成語音、視頻通話,這無疑觸及到了三大運營商的最根本盈利,完全開放不限流量無異於自掘墳墓,用戶完全可以在單單訂購一份流量套餐的條件下完成日常的大部分社交活動,三大運營商不僅將徹底淪為管道提供商,盈利能力也將大幅降低。

❸ 不限流量將稍縱即逝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不限流量是一種極大的釋放,會大大刺激他們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數據消耗。在4G時代,網速的提升保證了4G數據快速消耗,但是,現有的網絡承載能力有限,一旦面臨大量的數據請求,有限的頻譜資源被佔用後,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的服務,甚至連通話都無法正常進行,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數以億計的手機用戶,運營商的壓力可想而知。面對著仍在快速增長的4G用戶群,以及5G網絡的即將到來,運營商若想在技術上實現不限流量的正常穩定使用,著實很困難。

4G包月套路深,不限流量套餐背後的真相

筆者認為,儘管國內不限流量套餐正在持續升溫,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限流量卻正在退燒。事實說明,長期的不限流量策略最終會使任何一家運營商難以為繼。而中國三家運營商絕不會自掘墳墓,目前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只不過是他們用於市場競爭、爭奪和拉攏用戶的手段,註定是短期有效,稍縱即逝。

所以,大家可以觀察下三大運營商目前推出的不限量套餐,多數有效期只有一或兩年。等套餐有效期結束後,你是否還能享受不限量就難說了,畢竟主動權又回到運營商那裡,甚至屆時已進入5G時代。


  • 【科技觀潮】同步上線: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網易號、一點號、大魚號、搜狐號、知乎、鳳凰號、東方號、界面新聞、博客中國、品途商業評論、虎嗅、新浪看點,以及新浪微博等數十家自媒體平臺,文章轉載及商務合作,請加微信:nx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