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客廳新時代,巨屏電視真的需要嗎?

隨著高清視頻普及、4K視頻增多。在分辨率提升的同時,電視屏幕也越做越大,從40英寸到60英寸,再到75英寸,這兩年電視屏幕的尺寸可謂翻了一倍。近期又有電視廠商發佈屏幕尺寸高達100英寸巨屏電視,似乎這種巨屏電視很受用戶青睞,這吸引了眾多企業加入其中。而為了讓觀眾感受到電視屏幕更大,電視廠商更是推出號稱“無邊框”超大屏電視。但對於觀眾而言,超大屏電視在實際應用中真能帶來極致視覺體驗嗎?我們不妨討論一下!

▉ 銷售數據頗佳

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對每個行業發展來說,銷量數據便是檢驗產品是否符合發展的唯一標準。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組電視行業的銷售數據。

2016年,我國彩電內銷市場零售量突破5000萬臺;2017年,國內彩電零售量為4752萬臺,同比下降6.6%,雖然有所下降,但並不表示後面會繼續萎縮。相反,在今年第一季度,國內電視銷售已超過1500萬臺,因此可以預測,2018全年銷量定會創造新的銷售紀錄。

此外據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7年智能電視銷量佔比達86%,智能電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生活當中。統計顯示,在一個家庭單位中,智能電視的開機時間已經達到6.01個小時。而單從往年銷售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電視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生活必需品。而隨著移動普及,電視APP越來越豐富,智能電視取代傳統電視,成為了電視行業的領軍人。

定義客廳新時代,巨屏電視真的需要嗎?

另外,我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追求高品質與個性化消費的消費升級,在電視領域,人們開始對畫面品質、科技感、服務性和藝術性等方面的更高層次追求。據《2017中國高端家電產品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高端家電消費人群(一線城市的家庭月可支配收入在3萬元以上、其它城市在1.5萬元以上)在最近半年或過去一年都有過高端家電消費經歷。

其中,有40.8%的消費者傾向於選擇10001-15000元的高端電視。而據怡康數據預測,未來三年的中國市場中,65英寸電視的零售量佔比預計會呈倍數增長,2020年將達到9%。而消費升級和新顯示技術的推動,也慢慢凸顯出大屏電視的優勢,人們的生活也由此改變。

▉ 實際體驗很好

首先,用戶體驗場景較為輕鬆。電視在使用場景中,正在努力讓使用者更加輕鬆。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看到想看到的內容,並且當自己想看某一部電視或者電影時,可以通過語音直接搜尋,這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說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現在人們是可以主動掌控這些東西,而電視企業也正在努力達到人們期待的真正人工智能。

定義客廳新時代,巨屏電視真的需要嗎?

再者,電視在生活使用中,已不再是那個僅僅播放視頻的扮演者,遊戲體驗,電影院實際場景正在成為電視的標配。而就在最近,筆者也有幸體驗某款4K超清大屏電視,在利用手柄玩遊戲時,有著以假亂真的遊戲畫面,搭配震撼的杜比環繞音效,真的就像是在欣賞一部親自操作的動作大片。

筆者雖然只玩了十幾分鍾,但這段體驗已經讓我再也不想回家面對客廳的40寸“小”電視了。現在電視也會像手機一樣有著運行內存和儲存內存,同時針對電視類的APP應用、遊戲應用等也非常豐富,可以說電視使用日益流暢,功能愈發的多,也漸漸深入人心。

▉ 健康角度存疑

從觀看距離的健康性上看,55英寸液晶電視最好在3.5米距離觀看;65英寸則需要4米的距離;80英寸產品則擴張到6米的觀看距離。這樣的觀看空間,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即120平米以下住宅),可以說是一個很大挑戰,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市民,大多為小戶型。

定義客廳新時代,巨屏電視真的需要嗎?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根據家庭環境來挑選電視,這才是好的選擇標準。如若違反這種規則,那麼過近的觀看過大的屏幕,會導致眼部接受的光學能量強度更高,進而造成更快的疲勞。甚至,不排除過近距離引起眼部調節神經、肌肉和光化學細胞高度緊張,加劇近視、黃斑等病變發生的概率。所以,“大電視”不能隨便買,應該成為消費新常識。

“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是對的,但是這種改變應該是善意的、美好的,而不是損害我們的健康。筆者認為,超大尺寸電視的流行,增加的應該是人們的觀影體驗,而不是對身體的傷害程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不應該一昧的追求“大”所帶來的既視感,更多的是要考慮在“空間”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欣賞高清大片帶來的觀影快感。


【科技觀潮】同步上線: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網易號、一點號、大魚號、搜狐號、知乎、鳳凰號、東方號、界面新聞、博客中國、品途商業評論、虎嗅、新浪看點,以及新浪微博等數十家自媒體平臺,文章轉載及商務合作,請加微信:nx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