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醜聞持續發酵,市值恐跌出前十

當下,互聯網領域最受大家議論的話題,可能就是Facebook“洩密門”事件了。3月17日,有人向媒體爆料稱,幾年前一家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以不正當方式獲取了幾千萬Facebook用戶數據,甚至質疑幫特朗普贏得了大選。幾年來,數千萬用戶信息被暴露無遺。令用戶更氣憤的是,事實上Facebook早在2015年就知曉此事,但一直沒有處理、公開。

臉書醜聞持續發酵,市值恐跌出前十

醜聞爆料後,Facebook和扎克伯格本人也捲入輿論風口。扎克伯格試圖上化解facebook成立以來遇到的最大危機,但受此影響,Facebook股價持續殺跌,市值嚴重縮水。儘管兩輪聽證會後有所反彈,但事件持續發酵,Facebook市值全球排名跌出前十或許是遲早之事。

筆者發現,在 “洩密門”之前,Facebook市值排名就險些“破十”。礪石商業評論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1季度全球上市公司市值100強”榜單中,前十名分別為: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騰訊、伯克希爾、阿里巴巴、Facebook、摩根大通與強生。我們看到,騰訊與阿里都雙雙超越Facebbok。這表明,2017年以來,Facebook的盈利增長已經在放緩。

臉書醜聞持續發酵,市值恐跌出前十

證明Facebook增長放緩除了財報數據外,股價表現最能反應業績的變化。筆者查看股票數據發現,整個2017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1.9%,但Facebook股價卻下跌了8.2%。而受此次“洩密門”醜聞牽扯,未來Facebook還要面臨各種訴訟糾紛、廣告收入減少等影響,市值進一步大幅縮水也是必然。比如,近日就有一批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律師在美國特拉華州一家法院提出集體訴訟,控告Facebook等4家公司濫用用戶信息。如果Facebook敗訴,至少需支付逾700億美元的賠償金,並會影響用戶忠誠度,以及廣告商對Facebook的投入。

就在剛剛,美國一項最新民調發現,劍橋分析醜聞出現以來,美國有9%的用戶已刪除他們在臉書上的賬戶。而在接受民調者當中,大約35%的人說他們減少對臉書的使用,59%的人不願意為無廣告的臉書支付費用。用戶對臉書的信任度下降,聲譽嚴重受損,用戶人數減少,或者會影響臉書的生意模式,這直接影響企業客戶對臉書的廣告投入。也因此Facebook可能會損失鉅額收入,數據顯示,捲入醜聞的臉書,公司每年廣告營收的3%存在風險。這些營收可能會丟失,金額介於10-20億美元之間,Facebook想扭轉頹勢已非簡單!

臉書醜聞持續發酵,市值恐跌出前十

而除了美國外,此事還引發了多國政府的調查。比如,歐盟隱私數據保護監管機構Working Party 29認為,臉書最近的道歉還不夠,他們計劃創建一個社交媒體工作小組,希望在整個歐盟制定統一的戰略,並開展調查。可以肯定,在未來幾個月裡,此醜聞一直會影響著Facebook,在當下其股價見頂的情況下,Facebook市值全球排名跌出前十也無懸念。

科技改變生活,互聯網便於應用。在這個數據爆炸的信息時代,全球互聯網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市值越來越高。但相關配套的監管沒有跟上,使得互聯網亂象頻出。筆者認為,臉書醜聞並非個案,國內互聯網企業也存在諸多問題,近期諸多APP下架、內容頻道關閉、美團和滴滴的亂象整改、京東發“假貨”事件、攜程退票風波……無不體現了互聯網企業的浮躁。只有相關監管層能夠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才能更好地促進互聯網企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