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爲何主動交付中國兩大王牌?直接用行動表態 反戰意味頗濃

要說這些年咱解放軍從國外引進的“大件兒”裝備,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要數蘇-35戰鬥機,和S-400防空導彈系統了。因為這二者不僅早已成為聲名在外的明星級裝備,而且它倆的到來,也很有可能成為咱解放軍國土防空體系中的骨幹力量,因此才備受關注。另據俄方消息稱,俄羅斯在今年很可能會加速向中國交付這兩型武器。對此,有的觀點認為:俄方如此之重視這筆買賣,也是出於對近年來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擔憂,而我國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才向俄方購買這兩型裝備。

俄羅斯為何主動交付中國兩大王牌?直接用行動表態 反戰意味頗濃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咱解放軍引進的這 “兩大件兒”,在咱的國土防空體系中,到底承擔著什麼樣的職責呢?這兩件明星級裝備在解放軍的裝備序列裡,真的就是“骨幹核心”般的地位嗎?我國防空體系中的“拳頭力量”到底是由哪些裝備構成的呢?下面小兵兵就給大家慢慢道來。

S-400防空導彈系統作為一款實力強勁的要地防空導彈系統,其對空警戒能力很強。據俄方宣傳所稱,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最大對空搜索距離為600公里,攔截彈最大射程達到400公里,而且該系統最多可用8種導彈實施作戰,用以在不同任務威脅中,對付不同的來襲目標。假如S-400真的像俄方宣傳的那麼強悍的話,那麼這種武器就不僅能作為要地部署兵器。而且還可以部署在沿海地區,作為內陸地區的防空前哨。這樣一來,既可以把自身的防空感知範圍向前延伸了許多,也可以為內陸地區的重要設施,或城市提供更多的防空預警時間。

俄羅斯為何主動交付中國兩大王牌?直接用行動表態 反戰意味頗濃

蘇-35戰鬥機在俄方的宣傳中稱,採用的航電配置已經採用了很多五代機的技術,例如:五代機的中央運算技術,機載故障自動診斷系統,先進PESA無源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襟翼雷達及探距更遠的光電觀瞄系統等。這些先進的航電裝備讓蘇-35擁有了多方位、多角度的視野。而且據稱:該機在只攜帶內油的情況下轉場航程達到了3600公里以上,最大作戰半徑可達1500公里左右,如此之大的航程就使得蘇-35,成為了一款可長航時滯空並能跨區轉場支援的打擊兵器。而且該機在部署上,也無需過於講究攻勢意圖或防守意圖,只需要將其部署在一個方便跨區調度的地點即可。這樣一來就使蘇-35的部署形成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勢,就憑這一點就能足以“保一方平安”。

這兩款在俄方嘴裡所宣稱的“先進”裝備,在咱解放軍的裝備序列裡,也許算得上是戰力較強的裝備,但絕對不是咱解放軍壓箱底的拳頭力量。原因很簡單,就因為這兩種裝備咱買的太少,S-400只買了6個營的數量,而蘇-35呢?則只有區區24架。如此之少的裝備購買量怎麼可能會是咱解放軍最核心的作戰兵器呢?實際上,我們從這個購買量上,應該也就能看出這兩型俄式裝備,在咱解放軍也只能是作為一種有限的裝備補充而已。彌補國內先進武器產能的不足,這也是我國購買這兩型裝備的重要原因。

俄羅斯為何主動交付中國兩大王牌?直接用行動表態 反戰意味頗濃

然而,我國防空體系中真正的“拳頭”力量,則是由咱解放軍自己的隱身戰機、三代半多用途戰機,以及國產新型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正是這些國產的武器裝備,才使得我國空軍能夠變成一支攻防兼備的作戰力量。在未來技術的不斷髮展中,我國的國土防空體系,還會持續增強預警探測及戰機與火力的攔截能力。

我們回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同樣也是向俄羅斯購買蘇-27和S-300防空導彈時的境況,今天我們引進蘇-35和S-400的情況已經和那個年代大不相同。而在當今這個年代上我們不僅有亮劍精神,更有精良的兵刃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