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排查結果公布 藥監局將加強監管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9月7日晚發佈消息,稱經過全面徹底的風險排查,現有在產企業的疫苗品種生產正常,目前未發現影響疫苗質量安全的問題。由此,疫苗事件暫告一段落。

疫苗下半年銷售受影響

ST長生事件曝光後,民眾對國產疫苗信任度下降。國家藥監局自7月23日至8月9日,派出45個檢查組,對全國現有45家疫苗生產企業(不含ST長生)開展全面徹底的風險排查。現今公佈的結果,也是對公眾質疑的回應。

信任度的下降預計對疫苗上市公司三季度和四季度的業績會有影響。因夏天較別的季節更易引起針口紅腫、發炎等問題,夏季本是疫苗接種的淡季,由於各地疾控中心一度忙著核對ST長生、武漢生物問題疫苗接種信息,和對接種兩家公司問題疫苗進行補救,因此,安排的正常接種數量有所減少;而ST長生事件發酵後,民眾的接種意願也有所降低。因產品結構等的差異,各家公司的影響又不一樣。

康泰生物以自主研發的產品為主,二類疫苗四聯苗為主打產品,上半年佔到營業收入的60%,疫苗事件給其銷售帶來一定的影響,最近,中國食品(港股00506)藥品檢定研究院批簽發了一批進口的五聯苗,又對四聯苗形成一定的替代性,所以,整個影響可能會持續到四季度。康泰生物上半年扣非後的淨利潤增長327.71%,全年仍可能實現高增長。其狂犬病疫苗今年獲批的概率較大,明年開始上市銷售,因此,明年也應該會有比較好的增長。

智飛生物目前銷售收入中代理的四價、九價宮頸癌疫苗比例較高,三聯結合疫苗等自主產品上半年的銷售收入佔總收入25%左右,由於宮頸癌疫苗供不應求,目前批簽發370萬支左右,已達到上半年銷售數量的一倍多,預計下半年銷售數量會超過上半年;五價輪狀病毒疫苗即將開始銷售;因此,儘管三聯結合疫苗下半年銷售低於預期,智飛生物全年淨利高增長較為確定。

華蘭生物的主打疫苗四價流感疫苗即將上市銷售,預計今年可銷售700萬支左右,兩個規格的中標價分別為每支108元和128元,將帶來7億元左右的新增收入,而上半年疫苗收入的比重為4.20%,因此,受到疫苗事件的影響最小。假定其血製品保持去年的收入和淨利水平,受四價流感疫苗上市銷售的影響,今年業績也將有較好的增長。

未來會加強監管

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信息顯示:7月25日,康泰生物的23價肺炎疫苗生產申請進入行政審批程序,8月13日獲批;8月31日,智飛生物申報上市的“重組結核桿菌融合蛋白(EC)”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說明疫苗新產品的申報、審評、審批工作未受到ST長生疫苗事件的影響。

華蘭生物的四價流感疫苗批簽發也進展順利,同時,中檢院每週的疫苗批簽發在按常規進行,說明疫苗事件也未影響到批簽發環節。所以,從國家藥監局這個層面來看,正常的疫苗管理工作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9月7日國家藥監局在發佈的消息中稱,要落實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對疫苗生產企業日常監管責任,保持對疫苗產品監管的高壓態勢。實際上,對疫苗行業的日常監管已較為嚴格,但ST長生還是出了大問題,未來要針對企業可能存在的故意制劣、刻意修改生產數據等問題加強現場監管,除了提高飛檢的頻率外,還有可能出臺兩項措施。

一是地方藥監部門可能會對疫苗企業派遣駐廠監管員。ST長生暴露出的問題,是監管部門未能及時發現其修改生產數據等問題,傳統的辦法是派人實時盯防,所以,不排除地方監管部門會向疫苗企業派駐廠監督員。這個做法早期也有過,基本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二是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實時監控,並使生產數據不可更改。類似於環保數據監控,監管部門可能會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在每臺設備上加裝數據記錄、跟蹤設備,並向監管部門實時傳送數據;同時,實現疫苗產品每個流通環節的可追溯。這個做法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應該在可承受範圍內。

目前,我國按國際通行做法對疫苗的安全性每批必檢,對有效性隨機抽檢,比例在5%至20%。ST長生事件後,公眾對此較為關注。未來,中檢院可能會通過增加檢驗力量等來提高疫苗有效性的抽檢比例,儘量做到既回應公眾的關切又使檢驗的效率不至於降低太多。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