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會不會曇花一現?

用戶68712571


瑞幸咖啡不會曇花一現,瑞幸咖啡的出現,讓傲慢的星巴克低下了那顆高傲的頭。瑞幸咖啡出現到現在還不到一年時間,順應了互聯網時代下新生的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現在去星巴克,除了要排隊點單,被推銷星享卡和星禮卡以及杯子袋子之類的,還有粽子和月餅,你可以說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文化,第三空間的文化,這個無可厚非,畢竟星巴克在中國耕耘了那麼長的時間,作為市場內的老大,但諾基亞摩托羅拉中國電子CECT阿爾卡特等等品牌的手機,以前也傲慢過,但下場看得到。星巴克一直推崇的第三空間,以前是很好的看書學習工作商務洽談以及朋友小聚的場所,環境很好很優雅。在現在,還是嗎?我相信有些是的。但,很多星巴克的咖啡店,以前是不敢進去,現在誰還沒個喝咖啡的錢,現在星巴克有些門店,吵雜得像菜市場,甚至去年在廣州正佳廣場的店裡還看到在店裡抽菸的。

星巴克在今年瑞幸咖啡提出星巴克讓供應商站隊二選一時,還高傲地回應稱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宣傳,不敢回應是否與物業簽訂排他協議,不敢回應是否讓供應商站隊二選一。一直不肯做外送服務的星巴克,在瑞幸咖啡的發展中,是不是要推外送服務了?最近的財報,中國區的業績如何?星巴克是不是還敢繼續傲慢?

瑞幸咖啡咖啡作為一個新創品牌,不到一年,現在8月份,瑞幸咖啡已經在全國13個城市,加上西安,已經有超過800家店了,並稱今年會開到2000家。是不是像別人眼裡所說的資本運作,我不敢說,這個需要市場和時間的見證。

但是,今年這大半年來說,瑞幸咖啡對星巴克,是怎麼樣,大家都有目共睹。

最後,吐槽一下一些美資企業,或者說是美國品牌的企業,在中國招學生兼職,是如果操作的。

以前不明白,後來去了解了一下。廣州,今年7月1日起,廣州全日制用工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100元/月,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20.3元/小時。之前全日制最低是1895元/月,非全日制用工的最低時薪是18.3元。但會發現美國品牌兼職的時薪都遠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比如星巴克、麥當勞、百勝等在廣州通常是每小時14塊15塊多,而Costa和最低工資標準差不多,太平洋咖啡(華潤)直接是最低工資標準。後來瞭解了一下,美資企業是用全日制用工的最低工資標準除以160個小時,比如在廣州,2100/160=13.125,15塊比13.125,要高啊😯,用這樣全日制用工的最低工資標準,去招非全日制用工的兼職。勞動合同法裡規定非全日制用工不得超24小時/周。但這些美資企業的兼職,有哪家不超24小時/周?

​後來又瞭解美資企業喜歡用學生,學生不叫兼職,叫勤工儉學、實習生。查了勞動合同法相關文件,勞動合同法和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適用對象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勤工儉學的學生,算不算勞動者?應該不算。但查到東莞相關部門說了一下,暑假工,實習生的去兼職,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但也沒有更明確的說法。

​所以就理解美資企業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來招"兼職"(實習生)了。

​​不過,近兩個月,在廣州招*通的兼職平臺上看到星巴克的職招聘信息,25元/小時,很不錯哦。可能是看到瑞幸咖啡在廣州招聘兼職的工資是30元/小時,覺悟了吧。不知道星巴克的兼職小夥伴的時薪是不是提高了。

話說,​有幾家企業不想壓低人工成本?!但,從這裡又能看到,瑞幸咖啡對星巴克的衝擊,不僅僅體現在消費習慣上,營收上,也體現在人工成本上。

瑞幸咖啡,是不是會曇花一現?我說不會。但,這個問題終究是交給市場來回答。


宇宙最強讀者


瑞幸咖啡說它是“大師咖啡”、“自帶十個億”,消費者也會願意去嘗試高端和新鮮的勁頭,至於能不能活得久,那就看它能不能有足夠的復購。

瑞幸最大的風險就是擴張太快,一旦發現一個小錯誤,就會被數量級地放大——改變的成本很大。

門店快速擴張風險大,背後的原因就在於堂食這件事是很複雜的。而如果沒有專業化的分工,想要把這件很複雜的事日復一日地做好是很不容易的。餐飲品牌的產能是和門店數量成正比的,這其中包括門店的服務、後廚等等一系列複雜的東西。


葉峰濤2018—勺子課堂


我認為,做餐飲,成功一段時間比較容易,但是,要做成一個持續的餐飲連鎖品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餐飲連鎖,是一個“重投資,重組織,重系統和重效率”的行業。面對“市場競爭激烈,食品安全的挑戰,以及服務人力缺口大”等現狀,這些都需要餐飲企業,一步一個腳印,“練好基本內功”才能持續的走下去!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也無論是互聯網的變革,還是年輕和中產所帶來的消費升級的改變。但是,我認為,餐飲經營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餐飲成功的核心關鍵是迴歸門店,迴歸產品體驗,服務體驗和環境體驗,最終,挑戰各品牌是否能提供給消費者,高性價比的價值體驗!

餐飲品牌需要不斷的提升門店運營水平(品質、服務、環境與價值),創造好用餐體驗和顧客滿意度,進而帶動顧客消費頻率的增加,以及好的口碑傳播,帶來新顧客的入店。這些都將不斷的驅動門店營業額可持續性增長。最終,我們通過運營效率的提高,有效的降低成本,從而增加門店的獲利能力。不斷的打造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門店商業模型”。

我們發現,在市場的網紅餐飲品牌,如果要健康發展,就必須要補足自己的短板。品牌發展初期,網紅品牌通過長板策略,或是單一產品,或是營銷策略,讓自己快速崛起,將餐廳打造成知名的偶像派。接著,就需要運用短板策略彌補自己的不足,把產品標準化體驗做好,把服務效率體驗做好,同時確保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門店運營水平,甚至建立人才發展體系,儲備合格的人力,以支持不斷的開店與發展

一個餐飲品牌,經過創業初期的快速佈局之後,接著就進入下一個爬坡過程。我們認為,很多短板的補強,都無法簡單的複製和效仿,必須團隊和資源全身心投入進去,才可能攻克和完成,也只有把這些短板補齊,才能逐步將網紅品牌由“偶像派”,最終打造成一個“實力派”的餐飲品牌!唯有這樣才能創造餐飲品牌的可持續性發展!


餘章榮


瑞幸咖啡最近的勢頭很猛,佈局開店500多家(資料上這麼說,實際開店數量不詳),據說估值達到10億美元,短短几個月時間堪稱是奇蹟一般的速度。

應該說,無論是產品還是市場營銷,瑞幸咖啡還是做得比較出色,否則僅僅靠資本的推動是做到目前的成績。其運營模式顯然有意識地模仿星巴克,在產品方面不用說了,而市場營銷上盡力蹭上星巴克。先是控訴星巴克打壓新興企業搞二選一,然後是宣傳中強調自己和星巴克是咖啡界的CP。

儘管瑞幸咖啡在刻意向外界強調自己高大上的品牌形象,但在大多數用戶心目中現在它還只是一個網紅品牌。

而瑞幸咖啡的品牌定位並不穩定。在其品牌發佈會上,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分析了當前中國咖啡消費價格高、購買不便的行業痛點,表示瑞幸咖啡要“做每個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的願景。

按“做每個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這個slogan,感覺瑞幸應該定位為咖啡中的小米。但實際其產品和定價並不便宜。以大杯拿鐵為例,星巴克31元,瑞幸24元,約為前者的77%。而我們知道星巴克的價格是歐美普通品牌的3至4倍,那麼推算下來,瑞幸咖啡的價格至少是普通咖啡的2-3倍。說實話,這個價格在中國還是做不到人人喝得起。

給一個星巴克大杯拿鐵的價格成本示意圖,大家體會下,如下圖。星巴克大杯拿鐵的原材料成本不過人民幣4元,瑞幸的應該也差不多,其毛利潤同樣很高。這也就是說,瑞幸抱著小米的初心做成了蘋果的檔位。

這意味著未來其他廠商以更低價格進入市場時,瑞幸就面臨左右為難的局面。比如說同樣的大杯拿鐵,新進入者只要稍稍在裝修上降低投資、運營上控制成本,或者改變運營模式(比如與便利店合作),完全可以賣到12-15元的價格。星巴克有獨特的品牌附加值,對其31元的定價幾乎沒有影響。但這個時候瑞幸24元就有些尷尬,不降價的話產品沒有競爭力,降價的話品牌受損。

因此,我個人不太認可瑞幸所謂的“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公司定位。如果沒有足夠的服務價值填充,它很難形成自己的護城河。這也就是外界擔心它有可能曇花一現的原因。當然,瑞幸目前處於上升期,還有時間來證明自己。

【螞蟻蟲】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為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


螞蟻蟲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11月,今年1月份試營業,截止到5月8日,瑞幸已佈局525家門店,營業門店超400多家。而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已經在中國市場沉浮19年的星巴克,目前也只開了3124家店。

瑞幸咖啡目前處於燒錢搶用戶的階段,尤其是在廣告營銷和用戶補貼上花費巨大。廣告營銷上,瑞幸首先邀請了明星張震和湯唯作為代言人,其次在瑞幸門店所到之處,門店所能覆蓋的用戶都可以看到瑞幸在微信端投放的廣告,且瑞幸的廣告遍佈社區和寫字樓的廣告位。

作為咖啡行業的新手,瑞幸咖啡主打外賣,與一些咖啡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比如星巴克;另外,瑞幸主打20元出頭的咖啡,用性價比搶奪用戶。瑞幸目前對每杯咖啡進行補貼,不僅是為了搶用戶,而且也是為了培養用戶習慣,用戶習慣一旦培養起來,是很難改變的。

燒錢大戰為瑞幸用戶提升貢獻了巨大的作用。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8日,瑞幸咖啡共獲得130多萬用戶,300多萬個訂單,以及500萬杯的銷售量。也就是說,過去6個月,瑞幸已有130萬用戶,每天新增用戶約7200多人。


7月11日,瑞幸咖啡宣佈完成A輪融資,融資額達到2億美元,估值10億美元。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參與了本次融資。瑞幸稱,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科技創新和業務拓展。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瑞幸還是持樂觀態度的。


全天候科技


我個人認為,Luckin Coffee曇花一現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認識一些做咖啡的朋友,也在一些國際比賽上得過獎。但是和他們聊的過程中會發現,如果單純的就是做咖啡,其實要賺錢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其實,更多的做咖啡品牌的,並不是靠著賣一兩杯咖啡來賺錢,而是將品牌的知名度做出來以後,靠著加盟的方式來贏利擴張。

Luckin Coffee在推廣階段的時候,我也去買過幾次,說實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且是對咖啡的文化不那麼瞭解的中國人,我沒有喝出來它的特別之處。

雖然他的宣傳中,自己的團隊都是大師級的,並且咖啡豆也是非常上等的。但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不太能品的出來。

我在朋友的咖啡工作室裡坐坐的時候,他會給我做各種的咖啡,然後仔細講解每種的不同,這個時候,確實能品出一點區別,但是Luckin Coffee,說真的,就現在看到的模式,和星巴克這種快餐式的咖啡一樣,可能喝品質的少,喝品牌的人多。

當然,資本方還是比較青睞Luckin Coffee的,至少它現在所做的理念讓很多人比較相信。但現在Luckin Coffee的模式,不像是一種咖啡的模式,更像是一種互聯網的模式,通過推廣活動,獲取客戶,建立用戶的消費習慣。

不過,這種消費習慣養成以後,對於Luckin Coffee來說並無法形成很好的壁壘。大家走在大街上,想喝咖啡了,還是會走進星巴克,走進太平洋咖啡。

不是說就一定會走進Luckin Coffee,而且,最為餐飲行業,更多的還是以口味取勝。但口味有是一個每個人都不大相同的東西。

所以,用互聯網的思維來運營一家連鎖咖啡品牌,我覺得還是有點懸。


會技術的葛大爺


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全球領先的咖啡新鮮式,由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團隊精心拼配,新鮮烘焙,新鮮現磨。luckin coffee倡導更靈活的購買體驗,遍佈各商圈寫字樓。明星廣告營銷鋪天蓋地地打,電梯、公交、視頻貼片,無處不在。

(瑞幸咖啡)是以利他思維作為商業模式,前期主要是以一個推廣作為當期宗旨,但是現在還是一個初創期,現金流需求非常大,個人認為只要能做到盈利模式,後期的現金流跟上,吸引更多人進行投資,我想也不會曇花一現,但是對於這種商業模式來說,也面臨巨大的風險,一旦資金流斷裂,對企業將是災難。


鯨魚研究院


在友人推薦瑞幸後,查了下地圖,附近就有一家。買了三杯 ,口味沒有特殊之處,製作方式沒有特殊之處,配料(糖奶等)沒有特殊之處,店鋪沒有特殊之處,價錢一般。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包裝袋上有個男人照片。。。這是別家沒有的。









秦鍋鍋1


現在這些新興起的商家,玩的商業模式日新月異的,真正在想什麼我們根本看不透。

就像摩拜單車從出行上無法盈利,但他流量和佔領端口的價值遠遠超乎想象。

瑞幸咖啡也一樣,賣的咖啡好不好先不說,他們一開始用“介紹朋友註冊,各得一張咖啡券”的營銷方式,就說明他們不完全是想靠賣咖啡掙錢,而是通過迅速佔據白領人群的手機,和摩拜一樣,或得巨大的流量和端口價值。

所以,它會不會曇花一現,不是看瑞幸咖啡好不好喝、資金夠不夠繼續維持白送咖啡的活動,而是看他把用戶數據變現的能力。

目前來看,瑞幸咖啡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有希望在未來繼續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山東百曉生


咖啡,放久了會變酸。外賣,沒有實體店支撐沒法做。實體店,需要鉅額資本;而luckin最多就是找些水軍吵吵概念,如果沒有接盤俠,必死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