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商所:全面推進「五個創新」 國際化更進一步

在近日召開的2018第三屆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陳華平表示,鄭商所將結合中國國情、期貨市場實踐和自身實際,全面推進產品創新、業務創新、規則創新、技術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等“五個創新”。

陳華平表示,目前,鄭商所上市交易18個期貨品種和1個期權品種,主要品種成交量位居全球同類品種前列。法人客戶日均交易量佔比達到53.9%,棉花、PTA、菜粕等品種持倉結構接近國際先進市場同類品種水平;甲醇、白糖、菜粕等行業的企業普遍利用期貨價格開展基差交易,棉花、菜油等品種的期貨價格已成為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PTA期貨價格成為全球聚酯產業“風向標”,90%的PTA生產和貿易企業參與期貨交易;23家最大的動力煤生產、貿易、消費企業集團中的13家利用期貨管理風險,動力煤、甲醇、菜粕等品種的套保效率在90%以上。

陳華平還表示,今後一個時期,鄭商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進產品業務創新。加快完成紅棗、尿素、純鹼、短纖、咖啡、花生等期貨品種,以及棉花、PTA等期權品種的上市交易,深入做好價格指數等新型產品研發工作,同時研究推出更多場外新業務,不斷豐富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二是改進優化現有合約規則。三是著力改善市場參與者結構。穩步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增點擴面提質,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四是多措並舉推進對外開放。紮實做好PTA作為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工作。五是努力提升市場監管水平。

近年來,鄭商所高度重視國際化發展,在不斷擴大對外交流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了以下探索:在產品交割方面,實現了境外品牌交割,以PTA為例,目前共有可交割品牌27個,其中有來自境外的8個品牌;2016年4月,在江蘇張家港保稅區正式開展甲醇期貨保稅交割試點,2017年12月又拓展至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進一步擴大了地域範圍;近期,又將保稅交割試點品種拓展到PTA。

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熊軍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在PTA成功試點的基礎上,研究推動鄭商所其他進出口貿易量大、境外投資者交易需求迫切的特定品種對外開放。(記者劉開雄、孫清清、李文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