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像英、法、德、日等世界上一流強國都有美國駐軍,但在國際上依然有話語權?

神秘新青年


目前的國際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形成的,所以作為二戰產物的聯合國,其基本秩序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制度,五常就是二戰的五個主要戰勝國,作為目前國際秩序中話語權最大的國家,其次是中俄之外的美英法三國是同盟關係,而英法作為二戰中遭到嚴重破壞的國家,從二戰後就受到美國的援助,因此對美國言聽計從。

圖為聯合國舉行音樂會,樂隊後襬放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國旗,體現了五常特殊的國際影響力,英法作為五常國家,話語權還是很大的。


英法有話語權不光是因為國家綜合國力強大,更多因為是二戰的戰勝國,是聯合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裡的,就好比一個單位裡的領導幹部,當然有話語權。德國和日本有話語權,主要是因為有錢,就好比一個單位裡的富二代,他們說話往往也有特殊影響力。但是他們的話語權再大,也大不過國際秩序頂端的三強,也就是中美俄三大國。

圖為德軍進入巴黎,英法在二戰被德國破壞嚴重,戰後恢復重建受到了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巨大援助,所以現在對美國言聽計從。


至於他們為什麼會有美國駐軍,這就要涉及到其他方面了,也就是軍事對抗問題。不考慮國家力量,只從軍事的地緣上考慮,英法德三國都處於歐洲對抗過去的蘇聯的一線位置,也是目前西方壓制俄羅斯的前線,不論英法德多麼強大,面對俄羅斯都是不堪一擊的,所以美國必須把部隊部署在這裡,以作為戰時快速反應和開赴前線的力量。

圖為當前的歐洲形勢圖,可見英法德三國都處於抵禦和壓制俄羅斯力量的前線。


日本也是一樣的道理,他處於中俄兩國進入太平洋方向的咽喉地區,也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設置的第一島鏈的主要成員國,處於軍事地緣的前線,所以美國在那裡部署了大量的海軍和空軍,比如第七艦隊,以作為戰時迅速加入戰鬥的力量。但是總的來說,這些國家雖然有美國的駐軍,但是話語權該有還是有的。


海事先鋒


其實提問補充說明當中,對別國在自己領土上駐軍的理解有誤,並非所有自己領土上有外國駐軍就是喪權辱國。美國對外駐軍有三種情況,第一種:二戰戰敗國。第二種:與美國簽訂防務合作條約。第三種:被迫駐軍。

第一種:比如德國和日本。第二種:英國、韓國、比利時、匈牙利等國。第三種:阿富汗、伊拉克、古巴等國。

說到美國駐軍,德國和日本例外,畢竟這兩個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敗國家,根據《波茨坦公告》規定,這兩個戰敗國家,不能擁有自己的軍隊和武裝力量。德國在二戰以後,就被歐美和蘇聯瓜分,變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後來東德和西德合併。當時是因為蘇聯要解體了,加上經濟也不行,所以東德與西德合併。

其實,日本也差點淪為第二個德國,差一點被4個國家瓜分,只是當時的英國處於國家建設階段,中國處於內戰都沒有派駐軍,而蘇聯在1945年佔領德國後雖對日宣戰,但是不久日本就投降了,蘇聯對日作戰貢獻並不大。所以,蘇聯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不過佔領了日本幾座小島作為補償。

到目前來看,德國和日本除了沒有軍隊,也沒有權力組建和擁有自己的軍隊。不過這兩個國家享有其他政治權利。當然,這一切都要看美國的臉色,比起其他國家的駐軍,德國和日本根本沒有發言權,有點喪失國家主權的意味在裡面。但是,沒有辦法,誰叫自己是戰敗國呢?

另外,韓國也比較特殊,韓國的江山差不多是美國打下來的,要不要撤軍,也是美國說了算。另外,美國在很多國家有駐軍,全球的駐軍基地差不多有100多個,但是這些駐軍主要承擔的是防務合作,也就是本國沒有多大能力或者不想付出巨大的軍費開支,讓美國在自己國家駐軍幫助保衛國家。


朕史


聯合國五大理事國,除了中俄,英、法、德、日都是看美國臉色的

英國二戰後基本是美國的小跟班!

法國強一陣子,自從戴高樂之後就沒有了,全是跟隨美國政策;

為是什麼美國駐軍德、日,因為他們是戰敗國,作戰指揮權在美軍,作為二戰源兇,戰勝國在戰敗國土地上駐軍也是正常的,德、日所謂話語權不過是美國的傳聲筒,他們在國際上的議題肯定與美國一致。

英國和法國雖然獨立,但當年為了防止前蘇聯現在是俄羅斯,成立北約時,他們邀請了美國駐軍,一方面是監視蘇聯現在是俄羅斯,二是北約本來就是一個軍事組織,最高司令也是美軍任命。所以歐洲的主導權在美軍,後來歐洲人不爽成立了歐盟,想把主導權搞過來,結果一直沒有成功。

再說日本,如果日本首相的思想與美國不一致,那麼肯定要被搞下臺,所以日本沒有自己的主權,包括韓國的軍事指揮權都在美軍。

雖然他們有一定的權限那是小事上,一直對其他國家上,歐洲許多小國最怕的是再起來一個大國,美國已經壓得他們這麼多年,習慣了,其他國家他們極不情願,所以美軍反對的事,他們就跟著老大一起,如果他們有什麼事,老大也會照顧一下,前題是不要涉及到美國,一旦與美國有關,對不起,你只有聽命的份了!


肖金講故事


因為駐軍是北約集體安全框架下各國相互承擔軍事義務的體現,是基於自願的原則,而不是美國對有關國家的欺凌和強迫。

很多中國人的觀念還停留在100多年前,覺得本國領土上有外國駐軍就是喪權辱國。那個時候,不要說駐軍,外國人來中國居住通商都不行,都是奇恥大辱!為什麼會有租界和治外法權?就是為了要把洋人孤立起來,單獨管理,不能和中國混在一塊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個大國的確不會在另一個大國領土內駐軍,因為,第一,大國之間沒有結盟關係,和平時期不也存在明確的敵友。別看一戰前夕大國間形成了兩大集團,其實除了德法矛盾無法解套外,其他國家之間並沒有真正的深仇大恨,仗可以打,也可以不打。所以,在他國駐軍沒必要。第二,大國通常都有殖民地,勢力範圍,這裡才是真正要保護的地方,當然也是需要駐軍的地方。大英帝國鼎盛時殖民地遍佈全球,它幹嘛要在其他國家的地盤上駐軍呢?有限的資源只能用來保護自己。

二戰之後,主要是美國在其盟友的國土上駐紮了大量軍隊,在歐洲有英,德,意,希臘,土耳其等,亞洲有日本,韓國。這些國家給美國提供軍事基地是集體安全的體現。它們面臨強大對手,只靠自己無法維護國家安全(歐洲國家全部聯合在一起,也不是蘇聯的對手),必須依靠美國的幫助。當然,保護歐洲,防止蘇聯控制整個歐亞大陸也符合美國的利益。這是北約在1949年成立的背景。美國要對抗蘇聯,就必須將自己的軍事力量前沿部署在歐洲,這樣才能對危機及時做出反應,而歐洲國家如果希望美國保護它們,也必須為大洋彼岸的美軍提供基地。在遠東,駐日,駐韓美軍也是基於同一理由和需要。

而且,在集體安全框架下,提供軍事基地的國家並沒有因此喪失主權,它們在內政外交上完全獨立和自主,這是英德法等國依然保持大國身份的前提,話語權當然不在話下。事實上,提供軍事基地也是相關國家為集體安全做貢獻的方式之一。


進擊的女武神




我一間茅草屋,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這是我在中國政法大學憲法課堂上,教授說的第一句法彥,我們當時都在心裡笑一笑,不可能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還有國王不能進的地方?這個時候中學時代的世界歷史發揮了作用,英國的權利法案,法國的王權宣言,美國的獨立宣言,好像把人權天授變成了現實法律制度。隨後隨著憲法學的學習深入,我瞭解了美國大陸會議的鬥爭過程,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為了反抗宗主國英國的苛捐雜稅開始獨立鬥爭,為了統一領導十三個殖民地各自委派了民意代表,開始制定聯邦憲法,開篇明義,以上帝名義和人權保障建立美利堅合眾國,人民有權直接選舉自己的總統,人民有權持有槍支保護自己的權利。



脫離了美國老祖母的庇護,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通過南北戰爭統一思想,不斷擴張和威逼利誘獲得50個洲的地盤,通過利益均沾門戶開放政策敲開了日本和中國的大門,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海外市場,鼓勵發明創造積極引進歐洲受迫害的清教徒和猶太人族群帶來了豐富技術和資本。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保持中立,後期適時介入贏得了全面勝利,賺了歐洲夥伴戰爭債權,不斷輸出金元外交獲得國際聯合組織的統治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保持中立,不斷大大戰爭財,後期珍珠港事件後介入,全部是國土之外作戰,完整保存了國防力量和經濟體系。



二戰後,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後鐵幕政治拉絲序幕,柏林牆樹立在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國家中間,英法意大利等喪失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糧食供應和能源供應,據不完全統計冷戰時期歐洲死於糧食和能源危機的人口過百萬。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只能為美國馬首是瞻,歐洲從煤炭和大宗商品交易開始統一關稅打破壁壘到統一貨幣和國防歐盟成立,美國領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條約組織對抗。冷戰結束後,歐洲經濟沒有起色,新興經濟體崛起,蘇聯變為了俄羅斯聯邦,但是歐洲仍然認為俄羅斯是伏地魔死而不僵,需要山姆大叔維持秩序,自己國家國防也因財政無餘糧而形成依賴。



但是,北約只是軍事聯盟,歐盟是政治經濟加盟,歐洲發達國家都保持了獨立主權。美國目前海外駐軍30萬人,軍事基地200多個,其中老祖母英國軍事基地103個,德國目前駐軍6萬人。基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美國在歐洲發達國家駐軍基本遵循了北約組織協議和駐軍國的法律,發生侵略政變的幾率較小,歐洲發達國家人民也認可美國的保護。


唐俊龍55398571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首先,美國和這些國家的整體利益是趨同的。他們索要維護的是西方的整體利益。因此,他們必須需要一個‘’老大‘’一個核心。而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完全可以代表西方的整體利益。在取得其他國家‘’利潤和財富‘’的時候。美國拿大頭。德英等國拿小頭。在此等情況下,德英法日願意奉美國為‘’盟主‘’。

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美國必須始終保持住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如果一旦失去最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國和這些國家的‘’聯盟‘’也必將破產。而美國為了維持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又必須和德英法日的聯合,彼此相互依存幫助。共同維護核心價值和利益。才是他們能夠繼續合作得理由和條件。

如果他們的衝突大於合作。彼此的利益無法分配,分裂是無法避免的,而這些國家正在竭力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但隨著美國的衰弱,利益衝突是無法避免的。但就目前來看。美歐聯盟還是會長期存在的。



清水空流


現在的國際事務中,能否說的上話,說話有沒有分量並不在于軍隊是否強大,畢竟現在已經不再是一言不合就開戰的年代了。


英法德日等國,經濟總量都排在世界的前幾位,在WTO等許多經濟組織當中佔有重要地位,現今世界的經濟規則就是他們合夥制定的,所有人都要按照規則來,不同意也沒有辦法。

其次,這些國家有一個強大的老大哥美國,美國最近發動的例如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針對利比亞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美國是主導,其他國家也參與了,只是程度不如美國,甚至軍費有很多都是這些國家掏的。

英法等國是老牌的殖民主義國家,在以前的被殖民的國家裡還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所以在非洲的一些國家事務上面說的上話。比如英國,在它自己的圈子裡,像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些英聯邦國家中,英國說話照樣好使。

在不打仗的情況下,軍隊的重要性下降,而經濟的比重變得越來越高,以上的國家科技發達,一些特殊的高科技產品需要仰賴這些國家,地位自然好高。


綠色落日


歷史不同,歷史上外國軍隊在我國駐軍的時候,不是為了保護中國,而是為了保護他們非法侵佔的租界,損害中國的利益,甚至像日本那樣的軍隊,在中國駐軍是為了佔領中國,屠殺中國人民,搶奪中國人民的財富,所以我們的感知是有外國駐軍是喪權辱國,我們是接受不了的,因為歷史上實實在在的被傷害過。

而美國在英法德日的駐軍,雖然都是駐軍,但是還是有區別的。美國和歐洲的關係源遠流長,兩次世界大戰可以說都是美國救了歐洲,美國帶給歐洲的不是傷害,而是帶來了和平。

二戰後,面臨蘇聯的威脅,美國駐軍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因為當時根據評估,歐洲是抵抗不了蘇聯的進攻的,所以德國、法國的黃金都是保存在美國,不敢保存在本國,就是害怕戰時被蘇聯搶了去。所以英法德是需要美國駐軍來保護的,歷史上美國也沒有搶佔歐洲領土、屠殺歐洲人民,所以在感情上歐洲是能夠接受美國駐軍的。

日本也是同樣,美國駐軍改造了日本,還給日本帶來了和平和現代民主制度,日本也是感激美國的。

為什麼這些還有國際影響力呢?因為這些國家並沒有喪失主權,也沒有被人奴役,而是和美國屬於同盟關係,就像一個社團,老大是最有影響力的,但二當家的說話也是有分量的,當然就有國際影響力的。


上丞工作室


謝謝楓樹9955的邀請。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看來這個問題很火爆。我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要肯定其他答主的基本看法,就是像英國,德國,日本,韓國(韓國你沒有在問題中提到),他們的國土上有美國的軍隊,是在雙方簽訂的協定框架下,“自願但不對等”的來實施的,自願是肯定的,如果不是自願的,那麼肯定像德國,英國這樣的就都會進行民間反抗了,而所謂的不對等,則不是說他們沒有能力也在美國領土建立一個軍隊,而是沒有那個必要。

另外要說一點,你理解的話語權,可能只是從軍事話語權來講。如果從軍事話語權的角度來說,那麼他們這些國家上駐紮了美國的軍隊,的確削弱了軍事話語權。但如果從世界經濟話語權,軟實力話語權這兩個方面來看,我想沒有人會否定德國的工業設計,日本的動漫產業,韓國的流行文化等在全世界的風靡吧。

而且從客觀上來看,美國在這些國家駐紮軍隊,正是他們之間親密關係的最直觀也是最牢固的體現。


本來世界觀


英丶法、德丶日只能在整體戰略下服從美國,才能在西方框架下有一定發言權,而不存在全球話語權。全球話語權是指對國際體系的制定權、對全球經濟貿易的定價權。當今世界的經濟貿易的定價權屬於美國,而國際體系的主導權主要掌控者也是美國,英丶法丶德、日都只是路人甲丶乙、丙丶丁,這樣的群眾演員。西方體系外的大國也只是主要配角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