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評: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迎來開學季,很多對高端本有購買意向的小白都會問這麼一個問題,MateBook X Pro 和 MacBook Pro 到底該怎麼選?確實,兩者接近的外觀設計和近似的體積重量都會讓人忍不住將這兩者對比,但如果詳細分析的話,它們的定位實際上並不是完全重合的。這一期的橫評我們將會從設計、性能、續航、發熱、噪音這五個角度來分解,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全文基於 MateBook X Pro國行量產版本(i5-8250U, 8G 內存,256G NVMe 固態硬盤版本,售價 ¥8688.00,全系起售價 ¥7988.00。

MacBook Pro 同為國行量產版本, i5-8259U, 定製 16G 內存, 256G 固態硬盤版本,售價 ¥15694, 全系起售價 ¥14144。

工業設計:

MacBook Pro 的外觀辨識度極高,全金屬的 Unibody 設計一體感極強,而作為後來者的 MateBook X Pro 同為全金屬機身,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不止如此,除設計之外二者的尺寸和重量也都近似:

· MateBook X Pro:13.9 吋 3000 x 2000 分辨率屏幕,304 x 217 x 14.6 重量 1.33Kg

· MacBook Pro:13.3 吋 2560 x 1600 分辨率屏幕,304 x 212 x 14.9 重量 1.37Kg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不過是因為 MateBook X Pro 在側面有一個切邊逐漸收窄的設計,所以在視覺上起來會比 MacBook Pro 要更薄一些。

從側面看,兩者的接口選擇也較為類似,左側都擁有兩個 USB-C 接口,從右側看 MateBook X Pro 的選擇是保留一個傳統的 USB-A 接口,而 MacBook Pro 的右側依然為兩個 USB-C 接口,所以在兼容性上,與 MateBook X Pro 這樣既有 USB-C 也有 USB-A 的選擇還是更差一些。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上為蘋果MacBook Pro 下為華為MateBook X Pro

不過這也不能說是 MacBook Pro 的硬傷缺點,畢竟 MacBook Pro 上的四個接口均溫 40Gbps 的雷電 3 標準,這就意味著它可以直接外接 4 個 4K 顯示器。

說回到 MateBook X Pro, 在左邊的兩個 USB-C 接口裡,兩個都支持數據和充電,但只有一個是 20Gbps 的雷電 3 接口,不過也支持連接 4K 顯示器,因此總體來看 MateBook X Pro 和 MacBook Pro 各有各的選擇,一個擁有更好的兼容性,另一個總的數據帶寬更高,所以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左為蘋果MacBook Pro 右為華為MateBook X Pro

當我們打開屏幕並且把兩者放在一起對比,二者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MateBook X Pro 的屏幕邊框明顯比 MacBook Pro 窄得多。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左為蘋果MacBook Pro 右為華為MateBook X Pro

這不是僅用 MacBook Pro 的攝像頭還在屏幕頂部就能解釋的,因為僅從左右邊框來看,MateBook X Pro 就比 MacBook Pro 窄了許多,至於為什麼 MateBook X Pro 可以實現這樣的四面窄邊框,後文中的內部設計會有詳細解釋。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上為蘋果MacBook Pro 下為華為MateBook X Pro

兩者都擁有指紋識別,均為按壓式,也不約而同的都將指紋放在了鍵盤的右上角,識別準確性和速度幾乎沒有差別,解鎖都相當的快。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左為蘋果MacBook Pro 右為華為MateBook X Pro

在鍵盤設計上,兩者都沒有小鍵盤,除了頂部的 F1-F12 功能鍵之外,鍵盤佈局都非常相似,鍵帽表面均為弧面,都能更好的貼合手指指肚,不過在按下之後就能明顯的感受到 MateBook X Pro 的鍵程遠比 MacBook Pro 要長,所以長時間打字會比 MacBook Pro 更舒適。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左為蘋果MacBook Pro 右為華為MateBook X Pro

將目光轉向鍵盤下方的觸控板,從面積來看 MateBook X Pro 的觸摸板在 Windows Laptop 裡已經是非常大的了,但是相對於 MacBook Pro 碩大的觸摸板來說,還是小了一些。在使用體驗上 MacBook Pro 由於能夠和 macOS 天衣無縫的配合,所以確實是 Win 暫時沒有辦法比肩的。

內部設計:

MateBook X Pro 機身底部一共擁有 8 顆螺絲,全部為六角梅花形狀,所以也需要準備特殊的了螺絲刀,8 顆螺絲 4 短 4 長,與機身厚度契合。

拆除 MateBook X Pro 機身底部的螺絲之後,我們就可以直接打開底殼,不難看出其內部的佈局非常緊湊,沒有一絲一毫的浪費。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上圖為GIF)

由於 MateBook X Pro 的起點就是這塊筆記本上的「全面屏」,一切的設計都是為實現這一塊屏幕而生的,所有的取捨都在為最大化縮減屏幕邊框努力。因此,我們會發現在轉軸處能看到屏幕排線附近還有屏幕的驅動 IC, 也就是說 MateBook X Pro 實現四邊窄邊框的解決方案,是讓顯示器的下巴不在緊挨著顯示器,而是被挪到了機身裡,最終達到了減小屏幕底邊的效果。下圖中的藍色閃動部分就是其他筆記本電腦屏幕下方的「下巴」。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上圖為GIF)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同時,由於按壓式攝像頭包含了機械結構,所以 MateBook X Pro 在底殼留出了一個小孔,通過這個小孔就可以在異物進入機身導致機械結構無法升降的時候,不需要拆機也可以把攝像頭頂起來。

由於 MateBook X Pro 選擇將按壓式攝像頭和將屏幕驅動 IC 放入機身之內,所以也就導致了輕薄旗艦本身就很緊湊的機身空間壓力再次加大,儘管 MateBook X Pro 通過多層堆疊儘量減少了尺寸,解決了把屏幕驅動 IC 放入機身的問題,但是這多出來的部分也一定程度地侵佔了轉軸的空間,因此如果採用傳統筆記本電腦上熱管+鰭片的模式,熱交換效率就會打折扣。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所以距離風扇最近的熱管雖然還留有通道但並沒有與風扇接觸,在風扇出風口也沒有傳統的散熱鰭片,這說明 MateBook X Pro 在設計早期也考慮過熱管+鰭片的模式。

有人會說直接把鰭片密度提升增加換熱表面積不就可以解決有限空間下熱管+鰭片散熱效率不夠的問題嗎?在同樣的風扇限制下,由於更高的抗阻所以高密度的鰭片實際通過的風量反而更少,讓鰭片本身積累了更高的熱量不能通過對流帶走,最終讓整體散熱效率還不如普通鰭片。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因此 MateBook X Pro 改用通過一側轉軸+底部揚聲器開槽+鍵盤兩側 C 面的揚聲器開孔三處進風,風道較為分散且狹長,所以無法支撐較低轉速的風扇推動空氣穿過密集的散熱鰭片。如果單純增大轉速,又會帶來更大的噪音,所以最終採用了這個傳統筆記本電腦上前所未有的散熱設計。

熱管與均熱板實質上充當了傳統散熱系統裡鰭片的功能,在空氣流動過程中把發熱部件的熱量帶出,這是一個分別結合了筆記本電腦與平板的散熱方式,也是在狹窄空間的限制之下經過各方權衡的結果。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圖片來自 iFix

回到 MacBook Pro, 它的設計首先就是反拆解的,因為 Apple 官方明文規定,任何機器在拆機之後均意味著失去官方保修資格,所以原則上就不鼓勵用戶拆解。

第二,MacBook Pro 的內部設計為了達到極限的空間利用,所以很多部件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過後期拆卸的便利性,例如揚聲器,全部的電池,還有 TouchBar 等等部件都採用了大量的粘合劑固定,而且不僅是內存,硬盤都無法自定更換,也就是說從硬件上就失去了拆機的意義。

屏幕素質: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當評價一款產品時,我們關注的是什麼?》中提到的標準,sRGB, P3, Adobe RGB 才是對消費者更為直觀有效的色域。

左側的 MacBook Pro 本身就是以 P3 色域為標準的,在實測中忽略測量誤差已經屬於能全覆蓋 sRGB 和 P3 色域的標準。而右側 MateBook X Pro 在設計之初則是 sRGB 覆蓋,在實測中忽略測量誤差也屬於能覆蓋全部 sRGB 的級別。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在我們的測試中,二者的屏幕最高亮度也較為接近左側 MateBook X Pro 為 452.06cd/m², 右側 MacBook Pro 的最高屏幕亮度稍高,達到了 471.23 cd/m², 相對於大部分 300 cd/m² 亮度級別的屏幕都有巨大的提升。在對比度方面,兩者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分別為 1500:1 和 1300:1, 也就是說明暗對比都很鮮明,文字銳利看電影時上下都不會有明顯灰邊存在。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色域對比 3D GIF 圖)

屏幕部分兩者在屏幕素質(對比度,最大亮度 ,色準等)表現都很接近,主要區別就是 MacBook Pro 的色慾覆蓋更高,P3 和 sRGB 的色域的覆蓋它能夠適用於專業的電影製作流程,不過 MateBook X Pro 也可以覆蓋 sRGB, 並且擁有更大的屏幕,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 PPI。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因此,MacBook Pro 更適合有 P3 色域需求的專業人士,但如果你不需要 P3 色域,MateBook X Pro 的屏幕反而會是綜合考慮之下更好的選擇,更大的屏幕意味著更多可視面積,分辨率和 PPI 上的優勢都能讓文字看起來更加平滑,細節也更清晰。

性能表現:

我們測試的 MateBook X Pro 和 MacBook Pro 都搭載的是最新的 8 代 4 核心 8 線程處理器,擁有著同樣的架構和製程,從默認的功耗和性能上來說,由於 MacBook Pro 採用的是 29W 的毫無疑問是會有更高性能的。

所以我們進行了 CINEBENCH R15 連續跑分對比測試: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灰線為 MacBook Pro, 在最開始可以達到 710 cb 的峰值性能,而在後期由於動態功耗調整介入,最終的性能也能穩定在 695 ~ 705 之間,超越了大部分搭載 15W 四核處理器八代酷睿的 Windows Laptop 在出廠默認設置的性能被表現。

藍線為 MateBook X Pro, 一開始可以達到約540 cb的性能,隨後由於觸發了溫度限制,會讓核心溫度穩定在 75°C 附近,CPU 功耗約在 13W~15W 區間浮動,最終長期性能會穩定在 505 cb 左右。

這樣的結果並不難理解,MacBook Pro 因其擁有更大的散熱系統所以能應付更高的處理器功耗,所以比 MateBook X Pro 的理論性能會高出 35% 左右。

為了測試現實環境中,實際軟件使用場景的差距,MDT 利用 Adobe PR 視頻輸出測試,選取最先進的 H.265(HEVC) 作為輸出的視頻編碼標準,輸出一段碼率為 10Mbps 的 4K 視頻。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從上圖也能看出,在 H.265 視頻輸出這樣的長期負載條件下,MacBook Pro 的性能與 CINEBENCH R15 的結果類似,依然會比 MateBook X Pro 要強 35%~40% 左右。

表面溫度:

由於內部散熱設計存在著巨大不同,MateBook X Pro 和 MacBook Pro 的表面溫度差距應該也是較大的,但實際上由於不同的溫度控制存在,所以兩者的表面溫度差距並不大。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從上圖我們不難看出左側 MacBook Pro 的高溫區域主要集中在鍵盤中部和轉軸兩側,而右側的 MateBook X Pro 的鍵盤區域溫度分佈會相對更加均勻,但是兩者在極限狀態下的最高溫度差距並不算大,這也是因為 MacBook Pro 核心溫度上限被設置在 95°C, 右側的 MateBook X Pro 的核心溫度上限則是 75°C 的緣故。

噪音表現:

MacBook Pro 與 MateBook X Pro 在輕度使用的前提下幾乎都沒有風扇噪音,因此我們直接進行的是極限風扇轉速下的對比: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在極限風扇轉速下,由於 MateBook X Pro 只有單風扇,因此總的噪音會比 MacBook Pro 這樣的雙風扇設計小很多,兩者都沒有明顯的單一頻率異音存在,因此而舒適度方面都有比較好的表現,聽到的聲音主要都是呼呼的風扇而不是高頻異音。

續航與充電:

MacBook Pro 的電池容量為 58 Wh, 由於近似的機身尺寸,MateBook X Pro 的電池容量也很接近,為 57.4Wh, 所以從理論上來看,兩者的續航差距應該不大。

通過 MDT 常用的 2 種方式來測試續航,由於 MacBook 一直都不會在使用電池時降低其性能,若有高性能需求程序運行,MacBook Pro 依然會讓 CPU 滿載,所以相對於電池供電時有功耗節電設置的 MateBook X Pro, 續航並不佔優勢。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在日常網頁瀏覽的續航測試中 MateBook X Pro 以接近 10 小時的成績超出 MacBook Pro 25.8%, 但是本地視頻播放上 MacBook Pro 稍稍扳回了一成,比 MateBook X Pro 長 11.5%。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在充電速度方面,MateBook X Pro 在前期能夠以最高 48W 的功率充電,而 MacBook Pro 最高充電功率則是 45W,兩者在 30 分鐘之內都可以充至 40%,而且一直在 85% 電量之前,MateBook X Pro 都會有更快的充電速度,不過由於 MateBook X Pro 在後期採用了更能保護電池的涓流充電,將充電功率降低,所以 5% 充至 95% 的總時間比 MacBook Pro 慢了 10 分鐘。

在電源管理方面,MateBook X Pro 提供了半自定義電源閾值的選項,雖然不能完全自己選擇數值,但提供了家用、辦公、差旅三種電池模式,分別會在 70%, 90%, 100% 停止充電,因此相對於 MacBook Pro, 在長期插著電源使用的情況下,能夠更好的保護電池,減小不必要的電池衰減。

總結: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MacBook Pro 和 MateBook X Pro 都是各自定位段上非常優秀的產品,由於近似的材料,工業設計還有機身重量和尺寸,讓人免不了想把他們放在一同比較。

經過 MDT 的完整測試,我們認為 MacBook Pro 和 MateBook X Pro 的實際定位和表現還是不同的:

· 屏幕:MacBook Pro 屬於 P3 廣色域,MateBook X Pro 則覆蓋了標準的 sRGB, 但 PPI 和分辨率都高於 MacBook Pro, 所以屏幕更細膩

· 尺寸:由於 MateBook X Pro 獨特的的四面窄邊框設計,屏佔比要遠高於 MacBook Pro

· 性能:MacBook Pro 由於其雙風扇雙出風的設計,可以帶來更高的性能,長期負載性能會高於 MateBook X Pro 35% 左右。

· 續航:因為兩者的電池容量近似,MacBook Pro 在播放視頻時由於 macOS 更優秀的後臺管理會有更長的續航,而 MateBook X Pro 在使用電池時會主動限制功率來節電,在性能需要求波動較大的綜合操作下續航更長。

· 充電:兩者前期充電功率和速度接近,都能在 30 分鐘內充至 40%, 其中MateBook X Pro 在前 25 分鐘擁有更高的充電功率,在 85% 電量之前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 但後期由於 MateBook X Pro 為了保護電池採用更低充電功率,最終比 MacBook X Pro 慢 18 分鐘充至 95% 電量。

· 散熱:MacBook Pro 的雙風扇能夠讓它承受更高的功耗,所以絕對散熱比 MateBook X Pro 要強,在表面溫度上,由於 MateBook X Pro 把內部溫度限制在更低的範圍,所以表面溫度差距並不大。

· 噪音:兩者在極限情況下都不會出現明顯的高頻異音,但 MateBook X Pro 由於其單風扇設計,相對於雙風扇的 MacBook Pro 噪音明顯小很多。

· 鍵盤與觸摸板:MateBook X Pro 的鍵程遠遠長過 MacBook Pro, 所以長期大量輸入時更有優勢,但 MacBook Pro 也有能與系統配合更完美的觸摸板和 TouchBar 設計。

· 接口:MateBook X Pro 同時兼顧了先進的 USB-C 接口和現有的主流 USB-A 接口,而 MacBook Pro 只有 USB-C 接口,但整體帶寬更高。

· 可維護性:MateBook X Pro 可以輕易的拆開後蓋並且更換硬盤網卡,但對於 MacBook Pro 來說,一般的消費者幾乎沒有可能拆解,而且拆解之後也無法更換硬盤。

· 價格:MateBook X Pro 的起售價只有 MacBook X Pro 的一半。

沒有懸念的,經過了這麼多的測試之後,我們認為不論是 MacBook Pro 還是 MateBook X Pro 都是值得推薦的產品,特別是在考慮到它們各自的售價之後,在同價位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横评:MBP 2018 VS MateBook X Pro

從詳細測試數據與日常體驗來看,MacBook Pro 在 13 寸小巧的機身內,提供了超過上一代 15 英寸 MacBook Pro 的 CPU 性能,精緻的做工與細節讓它不論是遠看還是仔細觀察都挑不出什麼毛病。加上科技感十足並且能與 macOS 天衣無縫配合的觸控條和觸控板,¥14188 的起售價對於有 P3 色域和較高 CPU 性能需求,而且依賴 macOS 的人來說,會是很好的選擇。

而 MateBook X Pro, 以不到 8000 的起售價給了大眾一個很有性價比的選擇,特別是這一塊 3000*2000 分辨率四面窄邊框的全面屏,在對比之下不只是 MacBook Pro, 幾乎所有的筆記本電腦在它的超高屏佔比面前都像是上個世紀的產物,加上全覆蓋 sRGB 和不錯的色準,光是屏幕就讓它在 7000 多的價位段沒有對手,另外還有不錯的續航和對於日常辦公娛樂綽綽有餘的性能,如果你不需要專業的 P3 廣色域屏幕, MateBook X Pro 是一個非常適合日常辦公使用,且價格相對於 MacBook Pro 更有優勢的高端輕薄本。

---------------------------------------------------------

1.本文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2.本文僅供讀者參考,本網站未對該內容進行證實,對其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