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知道嗎?我們每天都習以為常的“回家”,有那麼一群人,卻用了整整80年。

一、背骨頭的人

他叫“郭海波”,山西省太行山黎城縣孔家峧村人。

與其他村民一般,郭海波每逢農閒便會拎著一條編織袋走入蒼莽的太行山脈...

一袋幹饃饃

兩壺涼白開

短則七八個小時

長則三五天

這是當地村民進山“採貨”的常態,這其中自然也包含郭海波,但是與同村其他人進山一天就能滿載而歸所不同的是,郭海波進山四五天,卻往往總是空手而回。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瞎打迷糊、麻纏格倒...

風言風語開始在村裡流傳,“沒本事的郭愣子”,儼然成了村裡老婦教育自家閨女的反面教材。

“郭愣子”真的是沒本事嗎?

“郭愣子”在山上到底幹了啥?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原來,祖輩世代生活在孔家峧村的郭海波,打小便是聽著爺爺和父親口口相傳的“八路軍殺鬼子的故事”長大的,並且每每在故事最後,無論是爺爺也好還是父親也好,總會不忘告訴他一句:咱們背後這座太行山上,犧牲了無數的八路軍。

本來,故事應該就只是止步於故事,但是隨著郭海波逐漸長大,一冊厚厚的“賬本”,被他的父親交到了他的手上!

這是你太爺爺之前為八路軍做的賬單,到你這輩已經傳了3代70多年了,你可千萬不能弄丟了啊..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1000多封賬單;

糧款細項明確到了分釐;

既有八路軍救濟災民分糧的賬單;

也有對超額納糧農戶的退糧單;

開始破損的賬單,在郭海波的翻閱下重現了當年的歷史,而從冰冷的賬單裡,郭海波看到的不僅是當年的軍民情深,更是從其中推敲出了一個祖輩80年都沒能發現的大秘密—八路軍烈士遺骸分佈!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從送糧的方向和時間,就能大致估算出八路軍在太行山的活動區域。

從送糧的數量多寡,就能大致估算出遊擊根據地的大小。

從送糧的種類上,就能大致區別出哪裡是野戰醫院(精細糧)、臨時指揮部(粗糧)、作戰部隊野外駐地(足糧)...

在經過仔細推敲劃定區域後,2009年時郭海波試著進山找了一下,沒成想一次就找到了!

推斷的正確,堅定了郭海波繼續尋找八路軍骸骨分佈點的想法,在之後的幾年間,他發現了當年八路軍伏擊日寇在巖壁上留下的彈痕、他看到了八路軍休息山洞裡厚厚堆積的灰燼、他含淚趴在一處又一處被草草壘起的石碓縫隙中,看到了戰爭年代被藏匿在巖壁下已經80年的烈士遺骸...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但是,在後來一次偶然烈士遺骸藏匿地經過查看時,郭海波卻急了:

之前完整的遺骸已經被扒的稀亂,其中不少骨骼已經不知所蹤!

郭海波知道,這是山中野獸乾的,也是從這一天開始,一顆接烈士回家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發芽...

於是,這才有了文章開始村裡人的“風言風語”。

但是,面對丈夫的“不務正業”,郭海波的妻子卻急了,對於他提出將烈士遺骸帶回家中暫存的想法,其妻子更是以“回孃家”相要挾!

對於妻子的反應,郭海波沒轍了,最後不得已只好搬出了八路軍賬單,在一個個父輩口口相傳的故事感動下,郭海波的妻子妥協了。

最終,在夫妻兩人“骸骨不進臥室”的約定下,山中的烈士骸骨得以被順利迎回。

在迎回烈士遺骸後,郭海波找到了當地民政部門,在說明來意並帶著政府相關專家及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後,當地信用社理事長通過慈善總會捐贈了5萬元,而當地國土局在得到消息後,也專門在孔家峧村外劃撥了一片土地用以建造烈士陵園。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郭海波說:

這些土地是當年八路軍開墾的,他們當初保家衛國把命灑在了這太行山上,今天我們就要在這塊土地上給他們蓋一座家!

到2017年,在當地村民的免費出力下,太行山下的烈士陵園完工了。

時隔80年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原第18集團軍129師戰士21名,終於走出了莽莽的太行!

如今,在郭海波的執著下,更多的戰士正在他的揹負下,走出深山...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二、有些人,我們永遠都不能忘

正如郭海波所說:

八路軍老爺爺當年為了咱們,把命都灑在這座山上了,我們這些後人為他們做什麼都不算多。

老鐵相信,對於這種最質樸的願望滿足,不僅民眾是渴求的,政府同樣也不例外!

無他,這些多年前為國捐軀英烈的歸葬,早已超脫了“人”的範疇,昇華為了中華民族家國情懷,萬眾凝聚的一種精神。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近些年隨著國家經濟條件的好轉,志願軍遺骸歸葬工作、遠征軍遺骸歸葬工作、各地散落烈士荒墳統一入陵工作,都在井然有序中逐步開展....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但是,正如電影《集結號》中所說的那樣,幾百萬人撒下去,誰都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誰找得著誰。

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當年倒在抗擊外侮戰場上的中國英烈們,最終將有多少會孤墳無人祭,最終又將有多少會在蕭瑟孤寂中永遠的露骨荒野!

雖然,對於我們這些後人的耿耿於懷,老鐵相信倘若先烈天上有知的話,肯定會付之一笑,畢竟他們活著的時候為了這個國家和民族便已經無所謂生死,如今80年過去了,相較於自身骸骨是否妥存,他們或許更關心的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崛起。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但是作為在英雄庇佑下才得以存在的我們,卻需要銘記他們。

這種銘記,不僅僅是對於英烈的骸骨歸葬需要堅定持續的推進,更重要的還是我們要對英烈們用生命所締造的精神進行傳承!

這不僅是責任,更是作為一箇中國人最基本的“良知”。

銘記|這個背骨頭的男人整整6年只做了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