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我們如何殖民火星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火星,這是個很難想象的地方。在這個可怕的世界裡,平均表面溫度為-55°C。在兩極,溫度可低至-153°C。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火星稀薄的大氣有關,大氣太薄,無法保持熱量(更不用說呼吸了)。那麼,這麼一個蠻荒的地獄之地,為什麼對我們有如此吸引力呢?

其實有很多原因,包括地球和火星兩個行星的相似之處,一些冰水混合物的可用性,稀薄的氧氣和遍地的建築材料等等,這些都是火星開發的前景。我們甚至可以使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作為原材料來源,並把它變成一個可居住的環境。

美國宇航局計劃對火星進行載人飛行任務,本世紀30年代使用獵戶座多用途乘務車(MPCV)和空間發射系統(SLS)進行任務。這其實並不是唯一的把人類送到火星的計劃。還有不少私人公司和非營利組織的計劃,其中一些計劃遠比單純的探索更為詳盡具體。

歐洲航天局(Esa)已經有了詳盡的計劃來進行載人航天任務,不過現在他們還沒有建造載人飛船。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也在計劃一次載人火星任務,並已經進行模擬(稱為火星-500)。歐空局目前也參加了這些模擬。

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一群荷蘭企業家決定從2023年開始建立人類火星基地的眾籌運動計劃,這些計劃被稱為MarsOne。該計劃要求一系列單程飛行任務在火星上建立一個永久並不斷擴大的殖民地。

MarsOne計劃的其他細節包括:在今年發射一艘火星軌道飛行器,在2020年發射一輛火星探測車,以及在2023年之前發射基本組件及其定居者。該基地將由3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作為直接能源。SpaceX的獵鷹9號重型火箭會被用來運輸這些材料。第一組定居者由4名宇航員組成,這些宇航員將於2025年登陸火星。之後每隔兩年,就會有4名宇航員抵達火星,協助進行建造工作。

在2014年12月2日,美國宇航局人類探索作戰任務主任傑森·克魯桑和項目副署長詹姆斯·魯特納宣佈與波音合作。並共同負擔火星一切探索任務的設計。預計在本世紀30年代,NASA和波音將合作研究包括輻射屏蔽計劃,離心人工重力,運輸中的自耗補給和返回登陸器等核心技術。

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NASA和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也宣佈了計劃,那就是在火星上建立8萬人口的殖民地。這項計劃的內容是研究火星殖民地運輸機(MCT),這是一種空間飛行系統,依靠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和太空艙將人類運送到火星並返回地球。

埃隆馬斯克說到,火星無人運輸航天器的第一次駕駛飛行將於2022年進行,隨後將於2024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在2016年國際宇宙航行大會,馬斯克透露了他的計劃的更多細節問題,其中包括行星際運輸系統(ITS)和估計費用。

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一旦載人和運輸問題得到解決,一些精明的投資者可能會開始購買土地。此外,在未來幾個世紀,火星上的科學研究會很有市場。誰知道一旦行星探測真正開始,我們會發現什麼呢,也許就是有比鑽石珍貴數百倍的礦藏或者說更清潔的無害能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火星上生活的全部困難都可以通過微生物來克服。利用藍藻和浮游植物等生物,殖民者可以逐漸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可呼吸的氧氣。

如何居住在火星上呢?一個解決方案是在地下建造棲息地。通過建造一系列連接地下棲息地的隧道,定居者可以在離家時放棄對氧氣罐和壓力服的需求。此外,我們還可以受到輻射的保護。根據火星偵察軌道器的觀察,地下是個適宜居住的環境,這使得它成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選擇。

正如前面提到的,地球和火星之間有許多有趣的相似之處,這使得它成為一個可行的殖民選擇。首先,火星和地球有非常相似的時間。火星上的一天是24小時39分鐘,這意味著植物和動物會對此感到很熟悉。

火星也有一個軸向傾斜,非常類似於地球,這意味著它有相同的季節模式。當涉及到生長季節時,這也會很好地發揮作用,並將為殖民者提供一種熟悉感和一種衡量年份的方法。就像地球上的農民一樣,當地的火星殖民者將經歷一個“生長季節”,一個“收穫季節”。

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此外,與地球非常相似的是,火星存在於我們太陽的宜居地帶。金星也同樣位於這一區域內,但它位於內部邊緣的位置(再加上其厚厚的大氣層)導致它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再加上硫酸雨,使火星成為一個更有吸引力的選擇。

此外,火星離地球很近,這將使殖民過程更容易。例如,2014年4月8日,地球和火星相距9240萬公里。2016年5月22日,它們相隔7530萬公里,而2018年7月27日,我們相隔5760萬公里。這樣的話到達火星是幾個月而不是幾年。此外,火星有大量的冰形式的冰水儲備能源。大部分的冰水混合物位於極地地區,火星調查表明,其中的大部分也可能被封存了起來,深藏在地表之下。這種水可以很容易提取和淨化,供人食用。

科學家初步實驗已經證明火星土壤可以被製作成磚塊,這些土壤可以用來製造房子,這將減少需要運輸到火星地表材料的數量。地球植物最終也可以在火星土壤中生長,前提是它們能獲得足夠的陽光和二氧化碳。

儘管有上述好處,但在殖民火星也存在著一些相當巨大的挑戰。首先,平均表面溫度的問題,雖然中午赤道周圍的溫度可以達到20°C,但在好奇點,也就是靠近赤道的蓋爾隕石坑是典型的夜間溫度,最低可以到-70°C。

火星上的引力也只有我們地球引力的40%左右,這將使我們很難適應它。根據NASA報告,零重力對人體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每週損失5%的肌肉,每月損失1%的骨密度。從長遠來看,永久定居者仍將不得不應對肌肉退化和骨質疏鬆的問題。

殖民火星指日可待,我們需要怎麼做?前方有什麼挑戰呢?

接下來是大氣問題……火星大氣稀薄,這意味著除了棲息地產生可呼吸的空氣外,沒有壓力服和瓶裝氧氣,定居者也不能外出。火星也沒有與地球地磁場相媲美的全球磁場。再加上稀薄的大氣,這意味著大量的電離輻射能夠直接到達火星表面。

簡而言之,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定居點的難度很大,但不是無法克服的。如果我們決定,作為一個個體和一個物種,火星將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我們一定會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創造性方法。

誰知道呢,也許有一天,在我們有生之年,也會有真正的火星人。他們就是我們!大家支持火星殖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