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成良:從五個方面培養領導幹部個人領導力丨領導科學

毕成良:从五个方面培养领导干部个人领导力丨领导科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領導力建設的問題,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組織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就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個人領導力。個人領導力既是領導者的一種內在素質和個人能力,也是領導幹部在領導過程中的一種現實影響力。要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重視領導幹部個人領導力的培養。

一、統籌全局的決策力

領導幹部必須具有戰略遠見,能夠看在前面,想在前面,駕馭複雜矛盾,找到關鍵問題,作出當下最恰當的決策。領導者必須具有大系統思維,宏觀上把握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的大趨勢,中觀裡要善於學習,掌握新知識,微觀中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宏觀:“四個意識”的大局觀。領導力首先表現在領導者統領全局、統籌兼顧的大局思維,具體而言就是確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認識和積極順應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自覺增強核心意識,堅決聽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中觀:與時偕行的學習能力。要應對日新月異的新情況、新問題,領導幹部必須善於學習,獲得新知識,掌握新本領。1939年毛澤東告誡全黨各級幹部,真正的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2013年中央黨校80週年校慶,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講,“今天想專門談談學習問題”,“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要求領導幹部要加強學習,多讀書善讀書,努力提高各方面知識能力。

微觀:抓關鍵問題的判斷力。正確領導決策關鍵在於,既要有“四面八方”的大局觀,又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能夠在例行的行政活動裡、日常的工作彙報中,把握住關鍵細節,做出全局性、方向性的判斷。把黨的大政方針與中央政令的貫徹,與本地現實情況、當下的具體情勢三者創造性整合,提出最恰當的行動方案。

二、真抓實幹的執行力

執行力就是領導者把自己的決策付諸實踐的能力。領導者不是思想家、演講家,而是“改變世界”的實踐者,必須有魄力有擔當有恆心。

時機上:“雷厲風行”敢於擔當。領導者必須縝密佈局,把握時機,當斷則斷,一旦開始就要雷厲風行,霹靂手段。毛澤東經常批評好謀乏斷不足成事的袁紹,“多端寡要、瞻前顧後”。信心和決心背後體現的是領導者的膽識和擔當。“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把握時機,果斷出擊,以雷霆萬鈞之勢,在軍事制度、監察體制、作風建設、精準扶貧等一系列領域上推進了重大改革。

貫徹度:“真抓實幹”勤政務實。強大執行力必須崇尚實幹,發揚“釘釘子”精神,注重實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幹才能夢想成真”,各級領導幹部在工作中要“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

持久性:“久久為功”一以貫之。工作思路強調持久地一以貫之,一段時間內重點抓主要矛盾,是我們黨歷史經驗的總結。毛澤東經常強調集中精力抓關鍵,“不唱天來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記”。1958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他說,“我做工作就是單打一,搞那麼一件事就鑽進去了。我也提倡這個方法”。十九大之後,黨中央繼續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貫徹落實八項規定,持之以恆,永不鬆懈。做大事就要“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逐步深入推進,一張藍圖繪到底。

三、整合創新的組織力

優秀領導者必須善於調控下轄的組織機構,有破有立,使之既能團結如一,又生機活潑。領導者既要利用行政組織架構日程運行的場勢能量,又要善於打破舊秩序,選拔新幹部,組成新的團隊。既要善於利用制度的力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主動干預,激勵優秀個體。從組織行為學上講,高層、中層與基層的策略是不同的。

組織的核心領導:合作與共識。核心領導班子之間是一種“共事”關係,可以“一對一的溝通”,要積極合作。核心班子是一個大組織中的關鍵節點。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把黨委這十幾個核心領導組成的“一班人”指揮好,處理好自己和委員之間的關係。

組織的中層團隊:整合與創新。領導者與中層管理團隊是直接接觸的上下級關係,可以展開“一對多的交往”。領導者的工作就是通過搭班子選幹部,合理整合各種行政資源,優化組織架構,創造一個激發活力的平臺。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放手讓幹部主動去做工作。此外,整合團隊要重視黨的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內部的生命力與戰鬥力,自己去找陣地,形成自我能動的團隊。理想的組織架構應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黨委決定,各方去辦”。

組織的基層成員:制度與平等。領導者必須依靠制度來管理基層成員,要保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一種正反饋的秩序。歷史上我黨我軍之所以能夠取得艱苦卓絕的勝利,秘訣就是真正發揚了黨內民主,在軍隊中實現了三大民主。開創性發展了民主集中制,實現了官與兵在人格上的平等,極大激發了黨員與群眾的主人翁精神。

四、團結眾心的號召力

領導者必須具有爭取群眾支持和認同的能力。這種職務權力之外的“影響力”就是“權威”,指的是下屬心悅誠服地接受指揮,廣大群眾發自內心地敬重和擁戴。群眾對領導的信任不但會極大增強領導者在組織中的權威地位,也更有利於政策的推行。領導和群眾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1938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對中央黨校學員談如何做一個好領導時,提出了“第一,當學生;第二,當先生;第三,當戰爭領導者”。

“當學生”:聯繫群眾,深入群眾。領導者首先要甘當小學生,才能深入群眾之中,密切聯繫群眾,為群眾解決現實問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曾做過形象的比喻,遇到黨的正確方針政策不被群眾理解時,“群眾跳火坑,你也跟著跳下去”,“群眾跳,你不跳,幹群關係就疏遠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當先生”:引導輿論,公共溝通。領導者要善於把握輿論勢頭,主動和公眾進行溝通,傳達自己的政治理念。公共溝通與個人溝通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好的公共溝通必須在情感、信息、方式三方面下功夫。情感上,表現自己的真誠與坦誠,傳遞出積極的情緒;在信息上,表達清晰簡明、流暢、明確;方式上,反應及時,回應訴求。領導幹部要充分利用多種社交媒體,網站平臺,公共傳媒多種途徑,保障有效溝通與交流。

“當領導者”:塑造共識,價值認同。卓越領導者必須能夠塑造共識,善於營造氛圍,形成正向循環的促動力量。物質獎罰的動力可以改變個人,但對群體卻很難起到作用。要影響公眾,依靠從文化價值上進行心理引導,改變大眾心理的宏觀結構,進而影響行為模式。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倡導社會新風氣,呼喚正能量,樹立正面價值觀,展現出新時代領導集體的開放與自信,傳達出力量與信念。

五、正己修心的引領力

領導者要當“眾心之心”,必須具有強大的“心之力”。領導者面臨的社會矛盾更激烈,誘惑考驗更大,工作責任更大,心理抗壓能力也要高於常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的‘心學’,是黨員正心修身的必修課”。領導者的心靈力量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層次得到提升。

小我:身心平和的智慧之心。“小我”的境界就是自我身心調節,守中致和,把持自我。領導者要具有極高的情緒管理能力。面對種種社會問題和個人的家庭矛盾及升遷浮沉,領導者要能夠化解各種負面情緒,做到“靜以幽,正以治”,冷靜公正地投入工作中。關於修身養心,儒家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滋養。首先做到打開心量,心地寬廣自然“廓然大公”。然後“知止而後有定”,中正平和,“心與天地感而遂通”。理通心定則能“物來順應”,把各種境遇都坦然應對於“未發之中”。

中我:為政以德的家國公心。“中我”的境界就是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國家人民的公共事業結合起來,樹立清正廉潔、“為政以德”的道德觀。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君子修身的目的是齊家治國。為社會做貢獻,立言,立功,乃至立德。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即“官德”。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為官正氣,清風乾坤,則無愧於民;為人正氣,光明磊落,則無愧於心。

大我:中華精神與利益天下之心。“大我”的境界就是完全跳出小我私心,在順應歷史潮流中獲得強大的道德與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人要堅定人生理想,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胸懷天下利益大眾的信念就是一種質樸至簡的感情。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梁家河插隊時,有一個樸素的願望,那就是讓鄉親們都能吃上肉,生活好一點。去正定縣的時候,抱定“要麼幹了一番大事業,要麼為老百姓做點好事實事”。他強調,“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應是每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比較政治系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博士後。

毕成良:从五个方面培养领导干部个人领导力丨领导科学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