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疫苗事件爆發以來,相關報道和調查激增,很多報道集中在高俊芳個人或疫苗本身。如果簡單將這些利益相關方羅列,不仔細分析研究其中關聯,很難發現其中的蹊蹺之處。

其實以疫苗事件中的涉事公司長生生物為例,就涉及到諸多公司、人員,以及紛繁複雜的人物聯繫、利益變動關係等,穀雨數據將逐步解開這些複雜的關係網。

首先辨識一下這幾家名字很像的公司:

1.長春長生:生產問題疫苗的企業,長春長生的前身是長生實業,2002年改名為長春長生。

2.長生生物:A股上市公司,長春長生的母公司。

3. 此外,文章中會多次出現的還有: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簡稱長生所;長春生物高技術應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長高所;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春高新。這三家單位/公司,在長春長生建立和壯大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首先以出事的疫苗企業長春長生為中心,整理所有關聯公司的股權控制關係,以及所有公司高管涉及的股權關係(包含歷史關係),形成了如下的利益網絡(黃色代表個人、藍色代表公司):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可以發現,整個網絡外疏內緊,有明顯的中心,如同花蕊,圍繞在花蕊中心的更多的是一些人員。

接著,我們進行特徵向量中心度測算(可簡化理解為個體在網絡中的領導力),以此來確定每個圓點的面積。圖形變成了這樣: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中間的藍色圓點擴張明顯,它主導著整個網絡。而且這種領導力輻射到了周邊的一些點。同時,右上方也出現幾個較大面積的點。

我們不妨先從公司角度來看這層關係網。將前五名的公司著色: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中心最大的圓圈,是問題疫苗的生產企業長春長生。其次是長高所、長生所、長春高新。而它的母公司,上市的長生生物則排在第五,頗有狐假虎威的味道。

事實上,長生生物是直到2015年借殼上市前才全資收購長春長生,是晚來的入局者。而長春長生的前身,主要都是與長生所、長高所、長春高新相伴展開的。

三者中,長生所的歷史最悠久,是中國疫苗行業的六大所之一。長生所始建於1934年,當時東北被日本佔領,被稱為"厚生研究所",1946年被東北抗聯接收,其後成為衛生部直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目前,長生所隸屬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而後者又隸屬中國醫藥集團。

長高所成立於1991年,由長生所全資控股。而長春高新也是90年代發展起來的國企,是由長春市體改委長體改[1993]33號文批准,1996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近距離觀看長春長生的所有歷史關係,也非常有意思。由於長春長生前身為長春長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長生實業),為了更清楚的觀察變化,這裡將它們處理為不同的兩個點: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可以發現,當長春長生還為長生實業的時候,股權關係比較單一,參與方並不多,並且幾乎全是企業參股(藍點為主,下方唯一的黃點是內部職工集資)。而到了長春長生時期,利益相關方明顯增多,企業、個人皆有,僅從數量上來說,自然人參股的情況很多。這些自然人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和長春長生或高俊芳有何淵源?同時,兩方的連接處,不僅是企業轉型的見證者,而且恰恰也是企業的重要推動者,如長高所、韓剛君等。他們又充當怎麼樣的角色?下文會一一展開。

總之,正是上述這幾家企業,搭起了長春長生的核心骨架,並在國企改革大潮下開啟了一段激盪往事。

改革之風吹到研究所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讓我們把點全部打散,時間退回到1978年。

當年年底,為增加企業盈利,國家嘗試為企業賦予自主權,並進行大量試點,根據試點經驗,先後發佈《國營工業企業利潤留成試行辦法》、《關於實行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意見》、《國營企業利改稅試行辦法》、《關於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全部由撥款改為貸款的暫行規定》等條例,為國企改革的層層推進埋下伏筆。隨著企業的自主權放開,決策權增加,以及試點盈利指標的提升,"廠長負責"的呼聲越來越高。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報刊發來信《五十五名廠長、經理呼籲--請給我們"鬆綁"》,5天后獲得《人民日報》全文轉發。"鬆綁"信中提到的幾點,包括廠長任命副職、打破鐵飯碗、浮動獎金、市場價格、廠長(經理)負責制,此後隨著試點推進,被一一滿足。但隨著80年代末期,經濟過熱,為解決通貨膨脹,1988年年底,國家實行"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的治理整頓,簡單理解是,增加產出減少需求。隨之而來的是國有企業虧損嚴重,市場萎靡不振。

直到1992年南方談話,治理整頓結束,社會需求再次放開。要扭轉虧損的局面,私營企業成為其中一根救命稻草。

長春長生正是這次國企改革潮下的一個小小縮影。所長張嘉銘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下面動圖展示1992至1996年的股權轉讓過程)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黃點代表個人,藍點代表公司/單位。線的粗細代表持股比重,股份越多則線越寬。

1992年8月,在長春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的批准下,長生實業以發起方式設立。其中長生所、長高所、長生所經銷部作為發起人持股72%,另外28%的股份是向內部職工定向募集而來。

彼時,張嘉銘任長生所所長,李長太任副所長,高俊芳任財務處長。張嘉銘是高俊芳的領導。長生實業成立後,李長太被派往擔任總經理,高俊芳擔任副總經理。兩年後,李長太回到長生所擔任副所長,高俊芳則升任為總經理。1995年、1996年,長生實業相繼以2元/股和2.1元/股的價格回購員工股份。至此員工全部退出,長生所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69.44%。

而這其中蟄伏著一段往事。

據媒體報道,李長太回憶,當年他提拔高俊芳並非本意,高之所以能"平步青雲",與時任研究所所長的張嘉銘有直接關係。在他看來,張高二人關係匪淺,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

2000年,張嘉銘從研究所退休。然而,張嘉銘與高俊芳的聯繫也並未就此中斷,2008年5月22日,長春長生變更後的董事備案中,高俊芳擔任董事長,張嘉銘新增為董事。2014年5月13日,張嘉銘退出董事備案。

流水的企業,鐵打的高俊芳

(下面動圖展示1996至2001年的股權轉讓過程)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在1996年之後,短短6年間,長春實業經歷了7次股權轉讓。如果按時間順序,96年先後新進出實業的公司有:長春高新、深圳通海、名鶴藥業、長春風投。這些企業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聯繫。

深圳通海的在營時間為1995-2000年,持股長生實業的時間為1996-2000年,據天眼查顯示,深圳通海的全資母公司是深圳市通海生物工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投資了深圳市長生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深圳長生的法人即為張嘉銘。

名鶴藥業的在營時間為1998-2003年,持股長生實業的時間為1999-2001年,法人常文福。而就在名鶴藥業成立的同一年,高俊芳也成立了一家“長春長生名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於1999年註銷。

長春風投成立於2000年,股東之一是長春高新,持股時間為2001年3月-2001年8月,退股後,將股份轉讓給了長春高新。

至此,長春高新成為長生實業大股東,持股80%。

與此同時,1999年長生實業的法人由張嘉銘變更為孫克林,直到2001年。通過工商信息可知,在這不經意的兩年間,長生實業與長春高新緊密聯繫了起來。孫克林原本在長春高新任職,歷任副總經理、監事、董事。根據長春高新的年報顯示,2000年5月高俊芳開始在長春高新任職,2001年2月出任長春高新副總經理,三個月後,高俊芳成為長春高新的總經理,"全面主持工作"。

(下面動圖展示2001至2006年的股權轉讓過程)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2002年4月18日,長生實業更名為"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春長生)。

在此之前,即2001年第八次股權轉讓中,新進股東有:韓剛君、張裕和廣州盟源。這是第一次出現個人持股的情況,並且韓剛君成為長生實業第二大股東,持股30%;張裕持股8.25%。而廣州盟源持股長生實業0.68%,實際控制人為韓剛君和杜偉民,而杜偉民時任長生實業的銷售總監。

此後,高俊芳開始活躍在長生生物的股權轉讓過程中。

2004年,在第九次股權轉讓中,高俊芳以自然人身份成為長春長生股東,而出讓股權給她的正是長春高新。這次備受爭議的轉讓,被多家媒體重複報道--長春高新以每股2.7元價格將25%、34.68%的股權分別出售給高俊芳和亞泰集團(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後兩年,亞泰集團先後將股份轉讓給陝西蘭生(陝西蘭生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金宇東、孫亞平,退出長春長生。

此後再經過3次轉讓,截止2006年9月,韓剛君成為長生生物第一大股東,持股30%;高俊芳成為第二大股東,持股25%。

(下面動圖展示2007至2017年的股權轉讓過程)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2007年,韓剛君將其持有的30%股權轉讓給深圳豪言(深圳市豪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此深圳豪言成為長生生物的第一大股東,高俊芳為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深圳豪言也是高俊芳的關聯公司。深圳豪言成立於2007年,股東為高俊芳和張帥。2010年7月26日,深圳豪言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約定將其持有的5%、25%的股權無償轉讓給高俊芳、張洺豪兩人,這也是"高氏家族"一說的基礎。

同時,大量自然人開始持有長春長生的股權。儘管此後長春長生又經歷數次股權轉讓,尤其是長生生物借殼黃海機械上市後,核心圈多了黃海機械的劉良文、虞潘臣、王祥明等人,但以往相關的核心人物並未發生明顯變化。

沒那麼重要的親戚與很重要的同事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那張圖,如果以自然人排序,選出最大的五個點: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依次是:

1.高俊芳,長春長生的董事長、總經理;2.張晶,長春長生董事、副總經理、質量總監;3.張友奎,長春長生副總經理、銷售總監、高俊芳的老公;4.李鳳芝,長春長生監事;5.楊曼麗,長春長生市場營銷部經理,高俊芳、張友奎的外甥女。

很巧的是,如今圍繞在長春長生這些人,履歷都可以追溯到一個單位:長生所(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將這群人的履歷結合時間排序,如下所示: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左右滑動查看完整長圖

有趣的是,張友奎作為高俊芳的老公,從擔任的職務以及領導力情況來看,並非是長生生物的最核心人物。張友奎在2005年才開始在長春長生任職,2016年卸任並且不再擔任董事;其兒子張洺豪更非最核圈層的成員,在整個圈子裡相對比較遊離。

此外,張友奎的妹妹張敏,僅投資少量股份。公開報告披露,在2012年12月以前,張敏是長生所的銷售經理。張友奎的另一個妹妹張雯,通過長春祥升也投資了長生生物少許的股份,但並未擔任高管。此外,據目前的公開信息,在所謂的"高氏家族"中,並未見到高俊芳方面的親屬。

相反,高俊芳的前同事們卻擔任了更為關鍵的角色。比如趙志偉,從1992年長生實業成立起,就任總經理助理兼後勤部長,並在2015年成為董事。張晶亦是從1997起就任長生實業的副總經理、質量總監。此外,劉景曄、李鳳芝、鞠長軍等作為長生所的老員工,至今仍參與長生生物的控制與管理。

回到最初的網絡圖,把親眷、故友著色。自然人中(黃色圓點),他們佔據了面積最大,並且領導網絡的大部分,互相交錯,共享利益,構成了網絡圖的上半部分。網絡的核心,仍然是國有老企業改制形成的那部分力量。

起底長春長生:19次股權轉讓與被低估的同事關係網

長春長生的其他投資者,及其關聯公司,基本上是08年以後才進入的投資者,則構成了網絡中的下半部分。結構相對簡單,以北京華籌和曲水卓瑞為主。

網絡上關於這兩家企業的信息十分有限。北京華籌,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公示,是一傢俬募基金管理公司,其法人毛勇,歷任國家開發銀行金融公司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國際控股公司副總裁、首席投資官。

曲水卓瑞,在5月9日前,更多作為蕪湖卓瑞被人所知,其註冊地址為安徽省江北產業集中區管委會。根據長生生物7月10日的公告顯示,曲水卓瑞於2018年4月19日至2018年7月9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17,234,392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70007%。此次減持後,將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新舊交織,互相交替。25年來,長春長生從國企到民營,期間經過19次股權轉讓和2次增資,最終借殼成功上市。長春長生這條私有化路徑,充滿著親緣、業緣的相互勾連。如今,高俊芳和助她登上“疫苗女王”的功臣們,相信也會隨著疫苗事件的爆發一同跌落。

天眼查、黃海機械收購報告書、關聯交易報告、長春長生審計報告、長春長生年報、長春高新年報、公開採訪報道

作者/藍星宇、梁嘉緹 編輯、統籌/郝昊 監製/吳曙良

策劃/穀雨 × 一頭倭瓜精 出品/騰訊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