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強劇」熱播說明了什麼?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文丨杜園春 毛鑫 來源丨中國青年報

近些年熱播的影視劇中,獨立、自強的女性形象越來越多,她們精明睿智、正直果敢、愈挫愈勇、堅守正義,與以往“傻白甜”的女性角色截然不同。觀眾審美口味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心態、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4%的受訪者喜歡影視劇中獨立自強的女性形象,64.5%的受訪者認為劇中女性展現的才智很吸引人,49.3%的受訪者認為女主的成長曆程很勵志。63.5%的受訪者認為“女強劇”熱播折射出了青年女性自立自強,58.4%的受訪者認為這表明當今社會女性能力越來越被認可。對於展現女性成長的影視劇製作,65.3%的受訪者希望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要尊重歷史,忌亂編亂改,55.5%的受訪者希望故事情節要符合邏輯。

64.5%受訪者被劇中女性展現的才智吸引

重慶某國企員工張琳(化名)特別喜歡看女主角獨立自強的電視劇。“以前上學時,我並不喜歡這類電視劇,現在工作了感到壓力非常大,看這類電視劇可以宣洩壓力。”張琳認為,睿智獨立的女性熒幕形象受歡迎,體現了女性追求獨立、追求主導地位。

來自貴州的喬坤(化名)是一名媒體從業者,在她看來,首先,“女強劇”劇本情節有邏輯、有看頭,同時不費腦筋,適合娛樂。其次,這類劇往往改編自網絡小說,擁有粉絲基礎,而且受眾、小說創作者、消費主體中女性很多。此外,製作方網絡營銷策略好,選角合適,所以這類影視劇受歡迎。

調查顯示,95.4%的受訪者喜歡影視劇中獨立自強的女性形象,其中32.0%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喜歡。交互分析發現,喜歡這種影視劇女性形象的男性受訪者比例(33.0%)高於女性受訪者比例(31.0%)。對於這類影視劇女性形象,00後受訪者非常喜歡的比例最高(45.5%),然後是90後(36.8%)和80後(30.8%)。

為何女性形象獨立自強的影視劇會受歡迎?調查顯示,64.5%的受訪者認為劇中女性展現的才智很吸引人,49.3%的受訪者認為女主的成長曆程很勵志,46.6%的受訪者表示看劇中獨立自強的女主懲惡揚善、一路“升級”很過癮,43.9%的受訪者認為這類女性形象體現了女性觀眾的嚮往和寄託,32.3%的受訪者認為這類影視劇情節更曲折,更耐看,也有12.0%的受訪者認為這類影視劇不過是“瑪麗蘇”劇的升級版。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蓉表示,女性形象承載的美學含義複雜而深邃,一直是文學創作的永恆主題之一。“以女性視角為主線,描寫女性的傳奇勵志的人生,這種選材和主題在電視劇的發展史上有很多好的作品,比如上世紀90年代初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裡面的棗花,和之後熱播影視劇裡的甄嬛、周瑩等。這些形象呼應了當代都市女性的情感需求,開始講述個人細膩的情感、奮鬥經歷,不再是像以前的《渴望》裡的劉慧芳一樣忍氣吞聲、一味地犧牲自我,豐富了屏幕上的女性形象”。

電視劇中主要女性形象的變化說明了什麼?調查中,63.5%的受訪者認為這折射出了青年女性自立自強,58.4%的受訪者認為這表明當今社會女性能力越來越被認可,地位提高,55.5%的受訪者認為這說明獨立自強的女性越來越受欣賞,38.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男女平等的一種體現,21.8%的受訪者認為這表明觀眾文化價值取向更積極。

盧蓉表示,“女強”題材的作品迎合了大多數女性群體的觀影需求。“目前電視劇受眾中女性佔了很高比例,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女性觀眾。劇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是以往哭哭啼啼的怨婦、棄婦和‘傻白甜’,而是可以一路‘升級打怪’、被愛‘加持’,能完成很多人生‘逆襲’的女性角色,看起來很過癮。劇情在很大程度上能對一些年輕女性起到情感或心靈上的撫慰作用,是一種代償心理”。她認為,以女性群體為消費對象的消費取向在現在已經主導了影視文化的生產和傳播,是女性社會地位、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提高的表現。

65.3%受訪者希望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女強劇”要尊重歷史

“雖然看劇的很多觀眾是出於娛樂的目的,但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歷史中存在的,朝代、身世和大事記上,希望尊重歷史,不要誤導觀眾,故事情節設計不要太誇張。”29歲的北京某外企員工張斌對記者說。

盧蓉指出,目前一些“女強”劇存在各種問題。“一是同質化,人物和情節模式化和套路化,女性形象是千篇一律的人見人愛,比較扁平。二是創作和現實脫節,製造了太多粉紅色的夢幻,美化了女性的情感幻想,忽略了女性在當代社會面臨的真正挑戰和危機,缺乏對歷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這是它最大的問題。女主的身世、經歷越來越傳奇,魅力與日俱增,真正打動人心的角色反而越來越少。”

調查中,對於展現女性成長的影視劇製作,65.3%的受訪者希望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要尊重歷史,忌亂編亂改,55.5%的受訪者希望故事情節要符合邏輯,49.1%的受訪者希望多挖掘歷史上和民間的優秀女性形象,39.3%的受訪者希望製作方嚴把演員和製作關,21.5%的受訪者希望少一些“瑪麗蘇”劇情,17.5%的受訪者希望劇情和情節設計有新意。

“如果從文學價值來談論人物傳記的質量,那就必須寫到人物的命運史、心靈史。”盧蓉認為,目前關於女性成功的含義還非常單一,相關影視劇製作想象力貧乏。製作出優秀的“女強劇”最根本的一點是要回歸真實的人性本身、迴歸創作本身,不應總是做太過浪漫化的處理。要讓其中的角色面對真實的女性生存、發展困境,而且這種困境的解決不應主要靠男性角色一路相助或是靠運氣、不現實的因素,更需要依靠自己在一次次的危機當中所成長起來的那些能力、眼光、勇與謀、氣度和格局。這才能讓觀眾對生活和社會有縱深的思考,在心靈層面有衝撞和反思,有真實的成長,“這些都是非常有創作空間的”。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佔47.4%,女性佔52.6%。00後佔0.6%,90後佔24.2%,80後佔53.6%,70後佔15.5%,60後佔4.8%,50後佔1.2%。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