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2018年5月1日,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隆重开幕,主题: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文化兴邦

。在第一届赣州书画家融媒体作品展取得辉煌成绩前提下继续前行,面向艺术市场展现赣州当代艺术“客家风格”,让赣州艺术走向世界,推进赣州艺术传播,繁荣赣州艺术市场,打造最具权威、最具品质、最具影响力、最具学术性的品牌。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陈冬生

1946年12月生。江西省美协会员,一生从事油画创作五十年。1981年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作品《都市寻梦》入选文化部群星奖,《城里来的新娘》《秋风从身边掠过》《乡亲》《邓小平在会昌》《白鹭村的风景》等入选江西省历届美展,其中《乡亲》获省展二等奖、《邓小平在会昌》获三等奖、《白鹭村的风景》获优秀奖。1987年至1990年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舞集成(江西卷)》的编辑工作,获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纪念奖,同时获省文化厅成果奖。2011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油画展。

作品欣赏

水本自白,积深成画

李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十多岁时,家里厅堂挂着一幅画。静物,写生。不时有亲朋造访,总要画前驻足,说画得好,像,逼真。父亲不吭气,每次搬家,这画都跟着走。

后来就读赣南师院。这个人的画,不时跃入眼帘。我开始不断看到他的作品。他的油画受俄罗斯传统画派影响,注重写实,侧重于苏区风云和革命人物故事,色彩沉稳,朴实自然,形象捕捉准确,有赣南那段岁月的底色与苍莽。

一次偶然,见到了画者。中年,平头,穿一件汗布衫,套一条白短裤,背一个斜挎麻布小袋袋,平肩薄背,眼睛眯眯,似笑非笑地看着你。咋一看,老实巴交得像个农民,怎么也难将他和画家扯到一起。我方知他是赣南师专美术系毕业生,其时供职于会昌文化馆。他叫陈冬生。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古民居/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古镇/

随着接触,慢慢有了了解。他六岁丧父。从小跟着母亲,将寒农子弟该干的活要受的苦都提前尝过了。老天磨砺了他隐忍、沉默的性格,却将父亲爱吹拉弹唱画的艺术天性,一点一滴遗传给了他。农活之余,他对着父亲画在厅墙上的一只大虾发呆。见到花草虫鱼,喜欢照着样子比划,随手用树梗发表在田边地角。考入宁都师范,他开始课余自学油画,周末隐身在画室里,乃至工作数年后考入赣南师院美术系进修。成家后,他忙于文化行政事务,奔走在城镇乡村,稍有闲隙,便背起画夹写生,一头扎进颜料堆里,默默涂抹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真空。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谁在喊我/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春/

再次见他,已是十多年后,在赣州文艺学校。他白发暗生,不苟言笑,却平步轻履,已由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转身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文艺教师。 教学相长,他开始盘点反思自己。画了半辈子,始终都在社会,自我两个生命版本间左冲右突,视野跳不开,突破不了瓶颈。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廊桥/

艺术就像跳高,一级级飞速跃过跳杆,越到后面,越是乏力,每升高一毫米都望洋兴叹。必须给自己一次造血生长。他从60岁再度出发,一面钻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一面潜心国内外名家名画的研习揣摩。更重要的是,他放空身心,背起画夹走出赣南,游历四方,在山河原野、乡村市井和人情世态中捕捉素材,寻求灵光照悟。这时他看得多,画得多,琢磨得也多,眼界和格局开始打开,胸中如云烟供养,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和飞跃。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老农民/

第三次见他,我已调文联工作。长期销声匿迹的陈冬生突然又出现在我眼前。退休多年,我以为他把画笔丢掉了。偶然一次微信,他发了几副画,我一看,眼前一亮。渡船,老人和狗,赶集老头,镰刀老汉,打铁师傅,客家表嫂......迎面扑来的南赣气息,几乎全是本土乡下的人物风景,仿佛闻得到家乡泥土、牛粪和油菜花的味道。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田野/

他依旧坚持一贯的油画写实传统,却已然从苏区历史风云中沉淀下来,直切客家乡土,斑驳浓烈之中,更趋于平实,内敛,沉稳,厚重。在打通西画构图,造型,透视,色彩,光线,肌理等技法手段基础上,不时探索植入现代摄影虚化背景的技巧,这使他的画面有了点国画的留白、写意味道,跳得出来,沉得进去,虚实结合,疏朗有致,布局合度,有自己的呼吸,节奏和心率。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老铁匠/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乡村/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渡船/

深秋的大湖江上,微微有点风。一艘渡船驮着夕阳,一点一点吃着水面,船上坐满了散墟回家的乡亲。这是赣南一年最丰美的时节。人们刚刚收完一场赛一场的农事,来不及歇上一把,肩挑背驮到墟场上,换回自己所需的物品。一年农作的艰辛、喜悦、疲惫如白露一样袭来,每个人的毛发布眼里,都可闻到草木谷浆汗水泥巴混合的味道,以及深埋于世的欢愁、冷暖和悲喜。

这是陈冬生的代表作——«渡船»。明暗的黑白灰,天空和水的对比,画面的疏密布局,人物情态的把握,穿戴,神意,肤色,毛发……他将对生活的观察体悟融入到人物的每一个细节里,一个手势,一条皱纹,一根血管的描画,似乎都隐含了人的身世、境遇和脾性。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村道/

他画中的乡村人物与光景,大都朴素弱小,来自客家草根底层。他们活在自己的方言土语里,有各自的宗族屋场与山地田头。他的画作饱含生活汁液与肉质,听得到大地鼻息,摸得到草木心跳,更有人情人性的呼唤和观照,给人予深度的精神血缘感。

赣州书画家第二届融媒体作品展第四十七期:陈冬生作品欣赏

/古老的县城/

画如其人。不管做人还是绘画,陈冬生都属于老实厚道本色自然的那种,这在流派迭出技法缤纷的现代画坛生态里,并不讨巧,甚至显得几分"老派"和"笨拙"。但这恰恰是陈冬生行世立艺的气根所在。画理即天理。画为何事?观天地之生意与四时之往复,取万象之一瞬而交感,修养性情之本然。他不跟风,不炒作,不慕名,不往利,不逐奖,不入圈子,好像躲进深山老林浑不知世事只知独自砍柴的一名樵夫----他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但和这个世间并没多少粘连。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内心却怀有一种饱满向上的东西,胸中燃烧着炙热的对赣南大地的爱与情感,充满着始终如一的对艺术的执守与追求。他打心底喜爱绘画,喜欢,认定了,就一杆子一股脑做下去,顺天从性,喜而乐往,知止而定。就像赣南深山溪瀑的一条石伏鱼,一辈子潜水于生活底缝,吃的是泥沙,喝的是山泉,照得见人影,接得上天地。

像这样一辈子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孜孜以求,乐此不彼,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德艺双馨画家,正是我们赣南新时代文艺所呼唤的代表,他已然,正在闯出一条自己的路,也必将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根据地。

家是什么?家就是生你养你,想带走又带不动,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城市化进程,让世代乡土的我们越来越没了家园感。某种程度上,陈冬生画的不是画,画的是我们的亲人,叔伯大婶,和生养了我们,我们却无法奉养,也终究无法掩埋的故乡。

水色本自白,积深自成画。让我们祝愿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