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後,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蠢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這次戰爭對於日本來說可謂是既定戰略中的一步,利用朝鮮為跳板,進而佔領北京,這在明朝萬曆時期就開始謀劃了,它的謀劃著就是日本的豐臣秀吉。

甲午戰後,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蠢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按照當時的實力,軍艦的數量和噸位比,日本是不佔上風的,但是表面強大的大清國就是一個紙糊的老虎,空架子一副,最後是輸的一塌糊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攻入了旅順,見人就殺是東西就搶,最後全城只剩下了36個太棺材的人。而清政府卻忙著派人和日本求和,一紙《馬關條約》賠了日本白銀兩個億,還割讓了臺灣等地。本來清政府作為戰敗國,理應在國際上受到同情,但是當時的西方輿論不但不支持,反而指責說:捱打是應該的。這是怎麼回事?

甲午戰後,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蠢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原來在戰爭中,清軍有一千多人被俘虜,日本為了迷惑西方媒體,就給這些被俘的清軍實施救治,對於陣亡的還修建陵墓,並拍攝了大量的照片作為實證。其實,據後來一名回國的清軍戰俘說,他們每天都被雙手反綁,遊街示眾,進行羞辱,而那些被救治的現場照片,都是給西方人看的作秀,讓人作嘔。

甲午戰後,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蠢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當時清政府內部一些人還在偷著樂,都認為北洋海軍的慘敗正好大大李鴻章的銳氣,所以當日本把剩餘的967名戰俘送回時,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讓世人大跌眼睛的蠢事。

當時在趕上慈禧60大壽,一些官員認為這些被送回的戰俘是"不詳的人",不能讓這些滿身晦氣的人,攪了老佛爺的吉壽,於是就下令把這些人中的軍官革職,水勇全部遣散回家。而當管帶王永發上書朝廷要為這些死難的將士撫卹時,得到卻是一頓臭罵。

甲午戰後,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蠢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清朝的這種做法,正好中了日本人的下懷。於是就藉機打造輿論,說清廷是野蠻之師,日本的開展是光復中華的正義之舉。

甲午戰後,清政府又做了一件蠢事,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而當時西方媒體也有類似的評價:在對待敵人方面,日本的做法是於西歐最文明的國家相媲美,而清政府卻讓人失望,沒有顯示出試圖接受西方文明的跡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