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最近,如果有留意新聞推送,或者切切實實到街上走一轉,你會發現,東西真的貴了!很簡單的對比,中秋快到了,同款月餅今年跟上年比較起來,漲幅高達20%-30%,什麼都貴了,工作沒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過去的20年,我們處在改革開放後的高速增長期,包括股市、房地產在內的資本市場處處充滿蓬勃生機。然而,經濟這臺快速不可能一直無止盡地高速運行下去,伴隨著國內經濟轉型、中美乃至世界貿易關係的調整以及國內信用緊縮、去槓桿等系列問題,當前市場對通脹的關注明顯上升、甚至出現滯脹的擔憂。

人地基本需求包括吃住行,其中,豬肉價格和房租已經持續上漲一段時間了: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錢越來越不耐花,是我們每個普通人最真切的感受,人的本性當然是尋找可以實現抗通脹的投資。前期P2P的誕生很大程度緩解了人們所渴求的,用較低的准入門檻,包括投資金額和知識門檻,實現抗通脹的收益。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但隨著P2P行業也在經歷新一輪的調整,很多人說:P2P可能不行了!那麼目前市場上眾多不同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又有哪個行?哪個可以實現高投資回報率?面對這種環境,我們的資產配置應當如何抉擇?

相對安全的保本理財

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證券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種類分為很多種,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指數型基金,QDII基金等等,不同種類的基金,購買者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也不一致。

投資門檻:貨幣型基金的最低購買額最低,市場上有幾百只貨幣基金,各有不同的最低購買額,少數貨幣基金不限制購買額度,幾塊錢就能購買。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各類型基金中,QDII基金的收益率最高,為1.91%,其次是貨幣基金,收益率1.68%,債券型基金收益為1.57%。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受A股連續下跌影響表現不佳,股票型基金跌幅較大為11.34%,混合型基金跌4.54%,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2.90%。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簡單一點來說,基本上風險趨近於無的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它的收益連餘額寶都比不上,然後受大市拖累,大部分股票型的基金都持續下跌,跟投資股票一樣,主要還是看市場大環境!

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投資門檻:目前商業銀行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最低都是5萬元起售。

銀行理財產品跟基金的性質其實差不多,主要也是看你所投資的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比,風險越高,收益當然越大。而且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就是封閉期較長(一般都要1年以上方能退出)。當然,收益率相對也會理想一點,封閉式銀行理財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6%左右,當然,非保本的產品收益浮動可能會更大一些。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最多人陷進去的投資理財

股票

“韭菜”這個詞最早的由來或許說的就是股票散戶,不少人是因為股票投資的門檻很低,而且聽說賺錢容易,所以就踏入了股票市場。但股票市場的規律是七賠兩平一賺,也就是總有人賺錢,但也有總有人被割得遍地是血,就看那個是不是你了。

投資門檻:買入股票必須是100股的整數倍。目前最便宜的股票是1元多就有一股了,也就是有100多元就可以買股票了。因此投資股票的門檻非常低,幾百元而已。

A股從年初的3587跌至現在的2725,跌幅接近25%,只能說,在牛市的時候投資,誰都能分一杯羹;而在熊市的時候投資,股票非但不是一個很好的避險工具,甚至還能讓你吃大虧。除非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非常自信,不然入市謹記要謹慎!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今年收益相對比較亮的投資方式

債券

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

投資門檻:一般的交易所公司債、記賬式國債最低交易門檻是10張面值100元的債券,這意味著個人投資者門檻即千元左右。

人民幣貶值,對商品來說,是一種利好。債市也是一種好投資品種,尤其是國債。 國債作為傳統避險品種,多次在人民幣貶值期間出現利率下行、價格上升。另外,今年流動性寬鬆對債市也是利好。

投資時,除了需要注意票面利率,還需要注意二級市場目前價格和到期收益率。目前,國債年收益率為4%-5%;企債年利率在6%-9%之間。相對來說,國債的安全性要更高一點,而企債風險會高一點,收益當然也好一點。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富人也被割的投資方式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證券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截至今年5月,私募基金數量達到7.3萬隻,私募規模達到12.5萬億元,規模早已超公募,行業從業人員將近25萬人。

投資門檻:私募門檻一般100萬起,面向都是高淨值客戶,最少100萬起投。

然而這類富人的遊戲,也是會爆雷的。今年人所共知的就是阜興系私募爆雷案,讓大家都驚著了。這是第一起百億級別的爆雷事件,涉及投資人上萬人,在私募圈和資本市場引發巨震。 阜興系擁有正規的私募牌照,還有約十家銀行託管。多數投資人會以為有了上述“雙保險”進行背書,投資安全應該能有保障,可結果卻是如此。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我就不投資,還是被割?

別以為只要不投資,你就可以輕鬆避過所有的雷,不是打正名號告訴我是網貸投資的公司才有可能是龐氏騙局,小心,騙局無處不在。金融投資圈、地產圈裡的韭菜不夠用了,狡猾的人又開發出了新的圈子,那就是——體育圈。

最近,一家披著神秘面紗的公司——健康貓,逐漸露出了它的真面目。它不像媒體裡所宣傳的那樣風光,而是名副其實的韭菜收割者,足有25萬人受騙上當了。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健康貓利用對接私人教練和健身學生這種模式運營,一開始只是給私教一些獎勵鼓勵他們推廣APP,所以每一個課程結束之後,私教都會有不錯的提成收入。漸漸的,私教發現提成收入比他們上課賺得還多,於是就用自己的錢瘋狂開小號假裝學生買課騙取提成。

圈的人越來越多,湧入的資金也越多越多,可畢竟沒有學生,該爆的總是會爆的!

不投P2P了,錢還能幹嘛?還是小心別踩坑!


投資這件事,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有錢人,不管你想投資還是從來沒想過投資,身邊的雷總來都不止P2P一個,只要你希望獲得高一點的投資收益,就要承受對應的風險,永遠記住:收益與風險一直都是對等的。

當然,我們所接觸的投資渠道,除了以上,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期貨、股指期貨、數字幣、房地產、創業投資項目等等,錢老師只是先列舉了幾個比較常見的投資手段,為大家對比一下目前投資渠道所謂的“靠譜性”。

事實上,市場不可能存在百分百安全的產品,除非收益率極低。


總的而言,目前市場大環境不好的前提下,錢老師建議普通消費者,如果你耐得住寂寞的話,銀行理財和國債都算是一箇中長期收入穩定的渠道,唯一要考慮就是流動性的問題。

所以一般家庭考慮應急性的問題,一定要預留一部分資產放在流動性強的投資渠道。至於爆雷之後的p2p到底可不可以投,錢老師也說了許多了,其實世上的雷那麼多,哪個行業又能完全倖免。況且,流動性強的嘛,除了p2p,你還可以放在餘額寶唄。

總歸一句,合理理財,合理避雷,高於6、8、10的投資項目必須慎之又慎,才能微笑著面對CPI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