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含山老鵝湯:好鵝好水熬好湯

安徽含山老鵝湯:好鵝好水熬好湯

圖為肖安生在製作老鵝湯。朱為霞攝

安徽省含山縣有句俗話——有鵝不吃鴨。老鵝湯是含山地道美食,而公認的正宗老鵝湯店,又在銅閘鎮長崗村。

長崗村被譽為“老鵝湯美食村”。太湖山綿延至此,趨於平緩,村內三口水塘連成一線,有山有水,風光秀美,不少村民紛紛開辦農家樂。

村民肖克義經營著一家老鵝湯館,已有23年。肖克義回憶,以前家裡養的鵝不多,捨不得吃,養的時間長了,燉起來要花四五個小時,鵝肉也咬不動。儘管如此,一年吃上一次,味道很是令人難忘。

專門開店經營老鵝湯後,肖克義琢磨如何把老鵝湯做得鮮美香醇。一碗好的老鵝湯,關鍵在食材。長崗村老鵝湯選用一年半到兩年的散養老鵝。“散養鵝的肉筋道,香味濃,油不大。”長時間跟鵝打交道,肖克義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看一眼就能分辨鵝是散養還是圈養,“圈養的比較肥,毛色不對;四五個月就長出來的不叫老鵝,叫仔鵝。”

上了歲數的肖克義已不再下廚,兩個兒子從廚師學校畢業後,合夥打理著店面。肖克義的小兒子肖安生說:“我們都是凌晨準備當天的食材,手工拔毛,不會為省事使用松香,確保食品安全。”

長崗村的水對製作老鵝湯也至關重要。村南面是連接巢湖與長江的裕溪河,北面是“有風松濤吼,無雨水長流”的太湖山,優質水源讓老鵝湯增色不少。

一樣的食材,一樣的水,長崗村各家老鵝湯味道卻不相同。肖安生說,佐料、火候都會影響老鵝湯風味。他走進飯店後堂,清洗食材,切塊放入高壓鍋,加適量水,再放入佐料後,開始慢熬。“大、小火切換要把握好,40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肖安生說。

鮮香味美的老鵝湯,讓很多遊客成了回頭客,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好。“週一到週五每天賣20只左右,週末每天能賣到40多隻。”肖安生說。

如今長崗村老鵝湯店多了起來,不少周邊鄉鎮的村民也紛紛加入,如何確保有序持久發展?含山縣將美食和美景結合起來,把老鵝湯作為地方特色品牌,帶動全縣鄉村旅遊發展。肖克義說,如今遊客越來越多,不少人還是從合肥、馬鞍山等城市慕名而來,村民口袋鼓了起來,大家也更加珍惜 “正宗老鵝湯”這塊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