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李建梅教師節感言:舉步,無問西東


河曲李建梅教師節感言:舉步,無問西東

河曲李建梅教師節感言:舉步,無問西東


河曲視窗網特稿:(黃河路小學李建梅) 時間輕輕悄悄的流逝,從指間、髮際、不經意的回眸中滑過,那些精彩的、興奮的、不曾刻意憶起的瞬間,在思緒整理的剎那,都會奔跳著、激動著閃現在眼前。

生活是一張巨大的網,縱橫交錯間,那些相逢的節點都無不是與我們有緣的人和事,誰說必須有轟轟烈烈的過往,那些哪怕只是匆匆的一瞥,只要有心的悸動,都會雁過留痕般讓我們難忘,給我們念想。

萬千浪花一朵朵

開學第一天上午放學,大門口,孩子們在排隊靜靜等待校警送其過馬路,我也騎車在他們身邊悄悄靠近,冷不丁響亮誇張的一聲“李老師好”,讓周圍眾多同學的目光齊刷刷如聚光燈一樣聚在我們身邊,她自然舒服的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說,想吻吻我的臉頰。作為中國人的靦腆,我還沒有回過神來作回應,她已經順勢摟著我的脖子,左臉上立刻感受到了香吻的甜蜜。老實說,我肯定臉紅了。抱著她,在校門口眾目睽睽之下,我居然發現了孩子媽媽就在旁邊靜靜的看著我們,露出淡雅的微笑。

徜徉校園,總有人不經意間“蹦”到我的跟前,四目相對即使沒有言語交流都會彼此心照不宣,關注與被關注盡在眨眼的那一刻心領神會。也總會有小男生從後背輕輕觸碰我的肩膀,而當我轉身常常他早華麗的轉身離開,那些小小的背影告知彼此,情感的鏈接依然存在,而且四季常青。

也許,世間沒有比“愛”更美的語言,比崇拜更高的敬意,比信賴更無價的情誼,令人心生感動。

每逢節假日,微信、QQ都會收到祝福和留言,偶爾參加工作的小帥哥小美女會來和我小聚。不能說有多少成就感,只是覺得那些走過的路,趟過的河,多少留點印記,刻上了歲月的年輪,裝幀成精美的畫冊。

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海拾貝,都有如數家珍的故事和感動拿出來分享。也許,在平談無奇的生活中來點別樣的調味,才讓我們明瞭存在的意義就在於你付出過什麼,擁有過什麼,未來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甘於奉獻樂悠悠

從事一線教育工作20年,默默地甘於奉獻,埋頭實幹,刻苦專研,與時俱進,完善自我。

在正常並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我力爭讓自己的生命因自己的雙手而閃光。我創辦了黃河路小學的第一本詩集——《童夢初拾》,稚嫩的小手,精彩的文筆,一行行的小楷如行雲流水,我欣賞欽佩孩子們的才情;植樹節期間,我帶領孩子們參加植樹、參與認識公園一百多種數木,奔走在大自然的懷抱,孩子們如飛翔的小鳥,歡呼雀躍。當小樹漸漸長大,孩子們也已陸續羽翼豐滿,祝願他們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母親節上,我和孩子們體驗當媽媽的勞苦和心酸,處在人生第二個逆反期的孩子們,因為別樣的體驗、互動、分享而深深的感受到作為媽媽的不易,當他們聲淚俱下的表達對媽媽的感恩和愧疚,我為自己的設計與付出倍感欣慰。

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顆心靈感召另一顆心靈,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力量。正如蘇格拉底說:“我沒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我也願意利用接生術將孩子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從蒙眛的狀態中喚醒。

課內外的實踐、結合,讓孩子們從簡單的一個個自然人,轉化成有思想、有靈魂、有主見的標準的小學生。

潛心育人待花開

關於代溝,有人這樣說,三歲一條河,五歲一條溪,十歲隔海峽。那麼我們和孩子們至少應該隔了一個太平洋了吧。

觀念的不同,習慣的差異,年齡的代溝,讓作為老師,作為家長的我們,常常感覺力不從心。當12歲的兒子有一天非常憤怒地和我對峙,並瘋狂的抱怨我根本不瞭解不理解他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僅僅是陪他寫作業檢查作業那麼簡單。看似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中,我做到了作為媽媽的體貼,殊不知我的狹隘欲蓋彌彰的遮蓋了我的無知和弊端。他們接近青春期,情緒躁動,渴望被家人老師關注,期待被同伴認同,說話做事愛出風頭等等,是我在考取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的過程中逐漸明白的。這幾年不間斷的網絡培訓,落地學習,讓我更能走進兒子的心,也更能瞭解孩子的狀態並配合老師對症下藥。孩子是自己的,只有家長最能掌握第一手資料,也最能明白他的狀態,以及毛病出現在哪兒。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急於求成,並望子成龍,希望他們是同伴中的佼佼者。於是乎,拔苗助長者常有之。殊不知我們的過多期待過分呵護,不僅不能幫助他們,反而成為他們對抗我們的籌碼。

小學階段,家長們的用心陪伴,生活作業玩耍,都能讓孩子們切實感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愛。尊重孩子的決定,給予他們必要的引導和建議,肯定讚賞他們的行為,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獨立的有能力有個性的人,這樣的慢過程,他們才有成長的快樂和探索的慾望,才能成為真正的他們自己。

我們習慣取長補短,殊不知“木桶理論”中的優勢原則,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糾正錯誤同時,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試圖讓優點更閃光,才是我們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更應該看中並付諸實際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的必要。

近年來,接觸的孩子們多了,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出在家庭教育,出在爸媽和孩子的交往模式,說話模式上。諮詢的個案,無不透漏出家長教育過程中的失誤和忽視。我們看似的理所當然,孩子們根本不買賬,因為沒有考慮他們的感受他們的立場他們的利益,只有當親子關係保持在一個相對平和尊重舒服的狀態,孩子們才願意接受我們的說辭和提議。

每一段諮詢結束,家長深深的反省並願意痛定思痛做出蛻變式的改變,當親子關係朝著良性發現,出現的問題才會得到改善,並達到預期的效果。

假期舉辦的“高效率學習提分”培訓班,兩天的學習收穫滿滿。孩子們更自信,更有動力,家長們透過孩子的變化,感知學習的魅力和神奇。

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只是想借助前人的智慧喚醒無數家長的智慧,引導家長找到喚醒孩子智慧的鑰匙。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一首老歌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時間緩緩流淌,小船輕輕前行,“舟行碧波”,思緒飄飛,帶走歲月,帶走光影,留下斑駁的倩影和美麗的華章。


河曲李建梅教師節感言:舉步,無問西東

河曲李建梅教師節感言:舉步,無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