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大逆轉

點擊上方“i黑馬”,選擇“置頂公眾號”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更多創業內容請訪問www.iheima.com

消费市场大逆转

作者 | 李又尋歡

消费市场大逆转

懷念啊我們的青春啊,留下的腳印拼成一幅畫。

也許幾年後再回頭去看,這句歌詞將會成為2018年上半年以前的消費市場“最美的風景”。

沒有誰預料到這一現象——所有中國人、中國企業包括資本在內,都在為消費升級的機遇而狂歡,甚至,截至現在,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太大的市場感知。

數據顯示了它無情的一面:2018年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0018億元,同比增長9.4%。這一增速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扣除物價上漲之後,前6個月的社零總額實際增速為7.7%,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低。

消费市场大逆转

進入下半年,形勢似乎並未好轉。7月份的數據依然不樂觀,2018年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3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1419億元,增長5.7%。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到一年前:2017年7月份,社消品零售總額296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813億元,增長8.6%。

中國零售業短暫的回暖期,竟然連一年的光景都沒有撐住。

消费市场大逆转消费市场大逆转

要說零售企業沒有感知,也是不客觀的。

這是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7月份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下降3.9%,增速相較上年同期下滑8.9個百分點。

一片消費升級的喧囂中,市場給出的竟然是下降、下滑的結果。

在7月份全國社消品零售8.8%的增速中,超過這一指標的商品有糧油、食品類(9.5%),日用品類(11.3%),中西藥品類(9.9%),傢俱類(11.1%),通訊器材類(9.6%)和石油及製品類(18.4%),基本上集中在必需消耗品中。至於非必需品消費增速幾乎都迎來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再具體一點,家居家飾、服務類主要品牌在線上的銷售數據,也同樣讓人觸目驚心。除了優衣庫等極個別品牌還有不錯的增長,其他品牌幾乎全線同比負增長,有的甚至是斷崖式下跌。

消费市场大逆转

對於消費市場,中國的老百姓正用自己的錢包投出“反對票”。

而漲漲漲的現象已經開始,CPI指數也或許會繼續上行。

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均價環比上漲2.3%,同比上漲3.5%。預計後期,受消費回暖、氣象災害等多種因素影響,蔬菜、雞蛋等鮮活農產品價格或將震盪上行。

農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的是菜藍子,直接的效應是生活成本的加大,老百姓的錢袋子可能將捂得更緊。

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也開始在下降。根據尼爾森8月20日發佈的報告,第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3點,較上一季度降低2個點。

中國,會在幾十年的消費持續增長後,上演一出消費下降的大逆轉嗎?

消费市场大逆转
消费市场大逆转

該來的總會來的。

當大家認為實體商業價值再現、消費數據不斷回暖,零售商的業績逐步增長提升的時候,一股“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已經撲面而來,零售業可能將不得不再次面臨一個消費疲軟而備受煎熬的階段。

零售企業又要做好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準備了。

但是,我們不禁想問一句:老百姓的錢都花哪兒了?

這也是《21世紀經濟報道》一篇報道的標題。其中指出,消費增速下滑,跟居民住房類消費支出比明顯上升也有關係,房租上升、房價上漲等因素,都擠佔了居民其它方面的消費支出,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

房租上漲過快是最近全民關注的一個焦點——資本和中介對長租公寓的介入和競相哄搶,被視為推高房租的罪魁禍首。

在所有的消費支出中,居住支出在國民消費所佔的比重正在逐年加大,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更是如此。

消费市场大逆转

2018年上半年居民消費支出構成情況,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157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4%。其中,北京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7140元,同比增長22.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6.3%。

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市2016年人均居住支出佔比為31.6%,2017年為32.9%,到2018年這一比重增長了3.4個百分點。而其它一線城市,比如深圳2017年的人均居住支出佔比也達到了30.7%;而上海的人均居住支出佔比在2016年就達到了32.7%(兩地2018年數據暫未公佈)。

消费市场大逆转

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乏力,特別是家電消費幾乎零增長。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認為這值得警惕:消費回落體現了在整體經濟下行階段,伴著著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居民消費越加謹慎的態勢。

與此同時,他還指出,由於今年以來去槓桿與金融嚴監管使得表外貸款進一步回落,現金貸、消費貸監管趨嚴,P2P跑路事件屢有發生,也讓相當部分居民金融投資收益出現下滑,亦對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

值得警惕的還有居民收入的情況。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雖仍在增長,但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稱,這是繼2001年以後的次低增速,僅高於2016年8.4%的收入增速。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為7.9%,同樣是2001年以後的次低水平,和2016年7.8%的歷史最低增速基本相當。

居民收入的增長如果停滯或是下降,最有可能引起蝴蝶效應,對於消費市場無異於雪上加霜。

消费市场大逆转

2013.06~2018.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消费市场大逆转

這是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2017與2018年上半年消費數據對比,大家可以自行判斷(皆源自各地統計局公開數據):

北京

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7億元,增長5.6%,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7.9億元,同比增長4.4%。

上海

2017年上半年,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5670億元同比增長8.1%;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43.30億元,同比增長7.7%;

廣州

2017上半年,廣州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72.31億元,同比增長8.7%;2018年上半年,廣州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8.94億元,增長7.8%;

深圳

2017年上半年,深圳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3.91億元,增長9.4%;

2018年上半年,深圳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55.97億元,增長8.4%;

四個一線城市,增速全線下滑。廣州更是總額同比下降,不知道這同比的7.8%的增長是怎麼算出來的。

消费市场大逆转

對比2018年,是不是感覺2017年一線城市的消費增長簡直“帥呆了”?

北京市統計局公佈的居民消費支出數據也有些讓人揪心——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的消費支出增長最大的就是居住,增長了22%。但食品菸酒,衣服,教育文化娛樂等,不是持平就是下跌。

消费市场大逆转

認證為“深圳市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的侯安揚在微博上說,對比2013年和2018年北京居民消費支出的數據,結果讓人驚訝:增加的消費基本全用於居住支出了,居住支出所佔比重,在5年間由7%增長到了37%,“這有點太恐怖了。”

有文章說:住千萬豪宅,吃2塊錢一袋的涪陵榨菜,喝7塊錢一瓶的二鍋頭,上9塊9包郵的拼多多。一波又一波消費降級的海浪,正在衝擊著焦慮的中產家庭。

這種說法未免有些誇張,但卻沒有比這對於當下的消費現象更形象地描述了——並不是說高端消費就此銷聲匿跡,而是,那部分位於金字塔頂端的富人,雖然依然可以“酒食肉林”,但僅憑他們撐不起一個消費大國,更撐不起整個中國的消費市場。

消费市场大逆转消费市场大逆转

財政部數據顯示,1-7月,全國個人所得稅收9225億元,同比增長20.6%,超過了2015年全年8618億元的個稅收入。預計全年個稅收入2萬億元。說好的減稅呢?

除了房租,錢還去哪兒了?

華為一位員工因為公積金比例下降,在網上吐槽說:看到公積金降低的消息,猶如一個晴天霹靂。有人會問,一個月收入降低2000左右,你們缺這2000嗎?回答是:缺。

他說:我是在北京房價高點,非最高點,趁著還夠得到的時候,掏空了全家的所有,在六環邊上買了房子,當時借的外債還了2年都還沒有還完,還剩30萬信用貸需要在2019年底還清。每個月房貸加上信用貸要還18000多。他說:從買房到現在,

褲子都是穿破洞了才會買新的;

再也沒有帶老婆孩子真正度過假;

出差,我有時候連瓶水都捨不得買;

每次出差的補貼,都拿來貼補家用;

老婆就沒有再買過一個名牌包;

每個月自己的開銷不超過1000塊錢;

每10天都要還一個貸款;

......

他的一番話,刺穿了多少“千萬富翁”的生活真相。

消费市场大逆转

富達國際與螞蟻金服最新發布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人將目標退休年齡設定在57歲左右,並且對退休生活表示頗為樂觀和嚮往。但僅有44%的年輕受訪者表示已經開始為養老退休進行儲蓄,目前,中國年輕一代平均每月儲蓄在1339元左右。而沒有存款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成本太高。此次調查覆蓋了28440位螞蟻財富用戶,其中,75%的受訪者為年齡介於18至34歲之間的年輕一代

個人收入下滑可以怨企業。但企業同樣是有苦說不出。

消费市场大逆转

2018年社保基數均不同程度上調,幅度在6%~12%之間。其中北京社保繳費工資基數達8467元,較去年上漲近10%;山西增幅達12%

不說華為這樣的大企業。曉曉是北京一家商貿公司的HR,她最近發現,人力成本的漲幅已經讓她在招聘方面有些焦頭爛額了,應屆畢業生來面試,直接要求8000-10000的薪水——要求也似乎並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很簡單,要在北京生存,房租要3500-5000/月,生活費雜七雜八加起來得3000以上,如果還要在外面有點應酬,已經所剩無幾了。

張楊是一家會展公司的CEO,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他就陷入了巨大的苦惱:企業的合規導致人力成本的漲幅超過100%,公司本來以前還稍有利潤,但現在如果繼續經營下去,公司業務的利潤率不可能提升,只能是虧損。“明年要是沒有改觀,只能是裁員降薪,儘量壓縮成本了。”這是他能想到的有限的辦法之一。

但問題是,裁員降薪後,員工可能會陸續辭職,好的人才會流失,新的員工更難招聘,公司現有業務也無法持續。

不只是普通百姓。中小企業在成本大漲面前也同樣束手無策,進退兩難。

在生存的挑戰面前,企業除了想盡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又能如何?

如果企業裁員減薪,意味著人們的收減少,又會導致消費支出的進一步減少,這又會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業績——似乎,等待我們的,是一個惡性的死循環。

這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未來的消費眾生相。時下的我們,就在這樣一個處境中,誰能逃脫這個最終的魔咒?

零售企業來說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這樣的一個消費市場的,會將他們未來的路照得更亮,還是這場大雪會澆滅創新的火花?

《低慾望社會》一書中描繪了日本新一代不消費、不結婚、低慾望的場景,中國其實還遠遠談不上到了低慾望的階段,因為消費意願至少還沒有減退。但如果消費能力“被減少”,那麼慾望也會同樣“被降低”。

消费市场大逆转

《2018全球生活成本排名》,根據諮詢公司美世的一項調查,中國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

消费市场大逆转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中國儲蓄最多的10%家庭擁有全部儲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稱之為儲蓄較多,他們佔全部的25%。而讓人震驚的是,剩下55%的家庭,儲蓄是0。

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中國家庭,實際上是沒有一分錢的餘錢的。

這意味著什麼?只要收增長的預期不再,只要就業或企業發展遇到問題,都可以讓一個家庭陷入窘境。

而消費升級或是消費支出的增長?更是無從談起了。

若干年後,回憶起2018年之前十年甚至20年,消費市場一路升級的場景,我們或許會感覺,那是一個消費的黃金時代,那是一家企業收穫市場的白金時代。恰如下面的歌詞:

曾經的愛很簡單

不需要費力的眼神

牽手走過無人山崗

想時間再慢幾分

懷念啊我們的青春啊

昨天在記憶裡生根發芽

那一句再見有太多的放不下

這個冬天,或許會比我們預期的,還要漫長。

消费市场大逆转

* 本文由靈獸(ID:lingshouke)授權i黑馬轉載,作者李又尋歡。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注i黑馬。

【馬腦】是創業黑馬平臺十年間商業案例精選合集,融合了數萬創業實踐群體的智慧。點擊小程序可訂閱【馬腦】:

消费市场大逆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