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啓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開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 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實施一週年回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0日訊( 高世傑 徐敬堯)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沅澧大地到處飽含著豐收的喜悅。8月22日,全市三季度重點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常德經開區翔宇工業園舉行,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共31個,其中產業項目23個,總投資51.7億元。

一年前的9月1日,常德市委七屆四次全會全面吹響了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進軍號。一年來,全市上下積極落實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部署,大力推進產業立市三年行動計劃,重大項目推進有力,眾多企業紛紛落戶,品牌推介全面鋪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4%,分別高於年初預期目標、全省平均增速0.4、0.6個百分點,排全省第3位。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常德,正在開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產業項目亮點頻現 發展後勁加速蓄積

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把引進產業項目、推進產業項目作為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核心任務來抓,一大批產業項目簽約落地、開工投產,有力支撐了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實施。

招商引資創新突破。常德市委書記、市長帶頭抓招商,先後組織開展“常德(深圳)承接產業轉移對接會”“2018年德商懇談會”“常德(上海)經貿合作對接會”等重大招商活動。一年來,全市累計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超過100個,中國中車、中國醫藥、青海藏格、上海復星、東方雨虹、香港加多寶、法國施耐德等一批戰略投資者相繼落戶常德,中南高科高端製造小鎮、中聯恆通軍民融合示範產業園、防水材料生產基地、博川新材料二期等一批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積極開展異地孵化招商探索,在北京設立了常德科創未來(中關村)智造中心,既是該市在一線城市核心地區設立的科技企業孵化中心,也是在一線城市打造的招商平臺和形象展示窗口,目前已有11家高科技企業正式入駐。德國漢諾威常德中心正式開業,成為該市在德國乃至歐盟地區招商引資、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

重點項目推進有力。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產業項目建設年”安排部署,集中精力推進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投產達效。一年來,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30多個,常德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基地、中車常德工業園、中國中藥(常德)產業園、金海鋼構智能製造產業園、翔宇工業園等一批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常德捲菸廠易地技改、華僑城卡樂星球、中聯重科起重機械生產基地、遠大住工二期等一批在建項目加快建設,中鋰鋰電隔膜二期、鑫曜智能終端產業園、鑫聚威智能手機生產基地、遠大住工住宅裝配產業園、粵港模科半導體照明產業園、金富力鋰電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

工作調度緊張有序。常德市產業辦積極發揮“指揮中心、調度中心、服務中心”作用,建立了“月調度、季督查、半年講評、年終考核”機制,按照“五化四講”(五化:工作項目化、進度圖表化、服務清單化、調度經常化、結果績效化,四講:講項目推進情況、講問題解決情況、講目標實現情況、講爭資引項情況)調度工作,及時梳理各專項小組涉企重點問題臺賬,每月報送指揮部主要領導,激發動力、傳導壓力,增強落實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專項小組主動開展工作,市級領導主動服務企業、帶頭招引項目;各區縣(市)黨政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靠前指揮、密集調度,千方百計加快產業發展,全市上下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氛圍日益濃厚。

品牌引領成效顯著 常德影響加速擴大

品牌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常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曹立軍指出,要以常德品牌行動為載體全面提升產品、產業等質效和口碑,讓“常德品牌”成為“中國品質”的重要元素、集中呈現和鮮明標識。

品牌推介全面鋪開。今年以來,我市先後在深圳、長沙、上海等地舉辦品牌農業推介活動,累計簽訂購銷協議140.6億元;相繼在長株潭、廣州、成都、杭州等地舉行旅遊產品營銷活動,桃花源、柳葉湖、穿紫河等景區頻繁亮相央視,外地組團來常遊客同比增長3倍;成功承辦2018中國新型城鎮化經驗交流會、中歐水平臺合作項目技術交流座談會,常德城市影響力明顯提升。

品牌營銷亮點紛呈。線上營銷方面,積極對接知名電商平臺,在京東商城、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開設了常德特色館或特產館。線下營銷方面,大力推動“德品入滬”,近30家企業產品走進上海機關食堂、醫院學校;組織開展“常德—廣州”農超對接洽談經貿活動,我市20家企業與廣州商(協會)達成合作關係;各區縣(市)積極對接大型連鎖超市,推動本土企業及產品建立銷售專櫃。

品牌創建成效較好。強化品牌意識,引導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發掘高端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填補供給空缺,創造和產出更多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常德出品”。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件,新增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1件,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23個(其中綠色食品21個),3個技術規範轉化為湖南省地方標準被省局立項,4家企業獲批為省級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企業。

開放格局更加完善 發展空間加速拓展

開放是強市之路,產業是立市之基。常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德睿在市委七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指出,要著力推進開放行動,開拓發展新空間,主動擁抱全球化格局。

交通瓶頸加快破解。去年,石長鐵路複線開行動車,鹽關水運口岸開通“五定班輪”。今年,桃花源機場新增8條航線,直達全國16個大中城市,1至8月旅客吞吐量已超過去年全年,2019年有望突破100萬人次、躋身全國機場前100名。黔張常鐵路隧道全部貫通、進入全線鋪軌階段,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通車;常益長高鐵即將啟動徵地拆遷、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襄常高鐵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常嶽九鐵路升級為高鐵,常德作為區域性高鐵樞紐城市呼之欲出。

對外交流日益活躍。去年11月,常德市分別與德國漢諾威市政府、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正式簽訂中德產業合作服務框架協議,常德中德產業園正式落戶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4月,常德市代表團參加在漢諾威市舉辦的2018湖南(德國)投資貿易洽談會並作專場推介,9家常德企業參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常德天馬電器與法國施耐德智能電力製造項目、常德經開區與德國艾菲爾特智能汙水處理裝置項目成功簽約;德國漢諾威常德中心正式開業,成為常德市在德國乃至歐盟地區招商引資、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今年1至7月,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8.5億美元,增長25.6%;全市實際到位外資7.3億美元,增長17.4%。

服務企業精準有力 營商環境加速改善

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推進產業立市三年行動的重中之重,切實解決了企業、群眾反映強烈的一批突出問題。

服務企業用心用情。市、縣產業立市指揮部均開設了“企業服務熱線”“企業服務信箱”“重點企業微信群”,建立了“企業問題交辦函”制度,實現了政府與企業“零距離”“零成本”溝通。啟動實施了“產業立市·暖企行動”,開展涉企服務活動90場(次),解決企業反映問題230項。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實施了企業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工作,精準解決企業問題。

優化環境認真較真。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對政務中心政務服務突出問題進行查處通報、問責追責,對房地產市場、安全生產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公開曝光、集中整治。積極開展便民提速行動,公開各個部門便民服務電話,取消175項辦事證明材料,發佈“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577項(第一批)。堅決落實惠企政策,全面下調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價格,取消或停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經營服務單位收費,累計可為全市企業減負3億元以上。

要素保障聚焦聚力。圍繞產業發展這個核心,持續推動資金、人才、科技等要素向產業聚集,政策、基礎設施等支撐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方面,發佈產業基金100億元,建立柳葉湖清科基金小鎮,各區縣(市)均按要求設立了產業基金。人才方面,開創異地開設考點的招考模式,派出15支小分隊赴全國55所高校招攬人才,桃源、津市、臨澧等地發佈“人才新政”。科技方面,成功舉辦“智匯洞庭·科創常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系列活動,“產學研金用”深度融合的科技轉化體系初現雛形。政策方面,先後出臺支持基金小鎮發展、企業上市(掛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扶持等政策。

昨日常德,滿目陽光;今日常德,滿眼希望。隨著開放前行的腳步不斷加快,隨著產業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一個產業規模明顯壯大、 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發展環境明顯優化的新常德觸手可及,一座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邁向基本現代化的常德城,散發著泛湘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動人魅力,正款款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