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年回歸,暗示馬政府將改變不平等政策

5月22日,馬來西亞首富,華人企業家郭鶴年回到了馬來西亞。並出了馬來西亞國家元老理事會成員。

馬來西亞國家元老理事會是由馬來西亞新任總理馬哈蒂爾建立的,旨在為執政黨“希望聯盟”提供經濟和財政政策的頂層設計諮詢的機構。此次郭鶴年的迴歸,馬來西亞國家元老理事會的五位成員也正式到齊。

郭鶴年迴歸,暗示馬政府將改變不平等政策

郭鶴年

鑑於郭鶴年此前與馬來西亞政府的關係並不加佳,此次應馬哈蒂爾的邀請回歸,或許也預示著馬來西亞將致力於改善少數族裔的地位。

馬來西亞的歧視政策

眾所周知,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有的制定“旨在保護多數民族”的平權法案的國家,馬來人在公務員、高等教育名額等多方面享有特權。這樣的法案已經推行了幾十年,對馬來華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來西亞的民族構成中,馬來人佔據主導地位且比重不斷升高,目前已超過了60%。也就是說,在民選政府中,馬來人掌握了絕對的控制權。這也是為什麼這樣的歧視政策得以長期推行。馬來華人由於長期無法取得平等地位,逐漸產生了“二等公民”的想法。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此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忍耐,要麼離開。這也引發了華人的大規模移民。

人才流失

根據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智庫機構 —— 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Asian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Institute,ASLI)的統計數字,如果該國目前的外向移民趨勢不變的話,到2030年,馬來西亞華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從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外向移民,移名最主要的目的地是新加坡和澳大利亞。某種程度上,馬來西亞成了新加坡的人力“供應國”。他們以白領居多,有會計師、工程師、教授及主管級人員。多數人因在新加坡工作多年而希望定居,其他因素則是婚姻、孩子教育、居住環境等。

對馬來西亞來說,這是人才流失,而且很嚴重。“過去幾年離開的華人可能接近百萬,很多人覺得得不到公平對待,卻又無力改變現實,只能選擇離開。”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如是說。

胡逸山的說法代表了大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心聲。馬六甲市皇冠酒店華人經理周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混得好的華人都移民去新加坡嘍。我們給這個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得到的回報卻不成比例,本來可以更好的。”

不僅普通華人如此,身為馬來西亞首富的郭鶴年也有同樣的遭遇。《郭鶴年回憶錄》出版後,郭鶴年在書中談及他唯一一次嘗試“干政”——試圖說服馬國第三任總理、他的同學胡申翁改變過度保護馬來人的國家政策,但沒有成功。郭鶴年還披露第二任總理敦拉薩兩度要他分配船運公司股權給政府。由於深刻體會到激進馬來民族主義者無法忍受華裔掌管船運業,他最終決定退出船運業。不僅是在船運業遭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即使是在自己白手起家的製糖業,郭鶴年也倍受打壓。一位華裔陳老闆曾表示: 他的糖廠被馬來西亞總統夫人的一個親戚看上了,非要搶過去,當然,他們可以用各種政治手段。郭鶴年一氣之下,把資金全都投去了印尼和澳大利亞,全家也搬去香港,不回來了。

這位老闆也確實反映了一部分事實,郭鶴年的確已經將大部分資產轉移到了國外,並且其本人也長期定居在香港,擁有香港的永久居住權。

連首富都尚且如此,普通人便更加了。據統計,在2006至2016年宣佈放棄馬來西亞國籍的56576人中,49864人是華人。另據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強烈希望移民的是至少完成中等教育的人——他們在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中的佔比分別為17.3%、52.6%和42%。

馬來西亞國內的反思

不過,在主體民族馬來人裡,也有人站出來為華人辯護。前司法部長、著名律師扎伊德(Zaid Ibrahim)就曾指出,根據政府稅務部門的統計,馬來西亞只有10%的公民納稅,而華人佔了其中的80%至90%。扎伊德在推特上發帖說:“華人是少數,但是他們為這個國家上繳了絕大多數的稅,他們是真正的愛國者。”

然而,這些馬來華人“愛國者”卻常常因在政治、教育等國家資源領域受到不公平對待而深感委屈。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有的、制定了“旨在保護多數民族”的平權法案的國家,馬來人在政府工作機會、高等教育名額等方面受到保護,而作為少數民族的華人上繳了最多的稅,卻享受不到相應的利益。

除此之外,也有越來越多開明的馬來人明白是政府的保護政策導致了大量華人的離開和人才的流失以及馬來人本身缺乏競爭力。

30多年前馬哈蒂爾擔任總理後,延續並強化“馬來人優先”政策,很多華人至今對他難以信任。不過,馬哈蒂爾的盟友說他已經知錯,他的時間不多了,希望給他一個機會。

不知道此次郭鶴年的迴歸,是否又預示著馬哈蒂爾同樣希望改變馬來西亞當前的不平等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