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是高學歷,爲什麼不親自輔導,反而送孩子去輔導班?

soya


中國有句俗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是形容父母的遺傳和出身對一個人今後發展的影響。

進入80年代以後,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這個時代出生的中國人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只能有一個後代,家長對於後代的關心和照顧慢慢發生了變化,老大揹著老三做飯,老二在一邊玩耍的場景,逐漸成為電視裡的回憶,慢慢的家長普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溺愛,“垮掉的一代”、“小皇帝”、“小公主”這類詞語也開始出現,但是不管出現了什麼樣的個別案例,80年代出生的始終會長大,也會有高學歷、高智商的出現,同時也變成了現在子女教育的主力軍。

由於從小家長的關注,80後出生的人習慣了在家裡由父母準備好一切,特別是隨著高考的壓力越來越大,幾乎所有這個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在進入大學以前都是由父母安排好一切,只要求全力去學習,慢慢的自己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變成了長不大的孩子。


幾十年時間過去了,80後變成了父母,90後也步入婚姻殿堂,00後也開始闖關高考,10年後出生的子女進入了實質性的學習階段。在這幾十年裡,科技迅猛發展,人類的智商平均值也在不斷提高。根據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科學家在荷蘭《智能》雙月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與1950年相比,人類的平均智商提高了20。目前人類智商的平均值為100,大約2/3的人智商在85至115之間,而智商超過130的人屬於超常者。同時,網絡技術的爆發,使現在的小孩從出生開始接受的信息量越來越龐大,對新事物的接受迅速也越來越快。

在這些綜合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現代子女思考的問題越來越超前,但是父母一方面承受工作、生活等等壓力,一方面自身也並不完全具備上一代父母持家的能力,這應造成了自身學歷越高,在教育子女時越發力不從心的現象。因此,並不是學歷越高,越會教育子女,畢竟子女早夕相處,彼此熟悉對方,在教育的時候並不會產生老師那種天然的畏懼感。


誰家羌笛


我想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1 術業有專攻,高學歷的父母,在自己某個領域,也許是出類拔萃的,但是在教學方面不一定就是行家,可能和專業老師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索性掏錢讓孩子找專業老師教。

2我們有句話叫做,醫不自治。當醫生的不一定能治好自己的病。同樣,高學歷的父母不一定能教會自己孩子。當他們在給孩子教授新知識的時候,孩子不一定聽他們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不是老師,老師才更專業更權威。

3 可能,所有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更缺乏耐心吧!教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總覺的自己的孩子笨,反應慢,常常會失去耐心,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動不動就給孩子發火,搞的親子關係很緊張。所以,就讓孩子去報班學習。

4高學歷的父母,自身的工作就很忙碌,也許,根本抽不出時間來輔導自己的孩子。

我想應該是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