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岳飛爲首的戰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岳飛被害時,爲何毫無反應?

公元1142年1月27日,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年僅三十九歲。岳飛少時勤奮好學,練就一身好武藝,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打造了一隻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岳家軍”。連金軍都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可見這隻軍隊戰鬥力的強悍!

以岳飛為首的戰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岳飛被害時,為何毫無反應?

但是,就是這隻一向以岳飛馬首是瞻、戰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在岳飛被抓直至被殺害,消息震驚朝野時,卻沒有任何反應?就連史書都未曾記載有任何暴動!這是為什麼呢?

以岳飛為首的戰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岳飛被害時,為何毫無反應?

第一、軍隊深受“忠君報國”的薰陶和教誨。眾所周知岳母自小便在岳飛身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以忠義為立身之本,而他本身也將此理念帶到了軍隊之中,因此當宋高宗要殺他時,他依舊秉持忠義、忠君!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以岳飛為首的戰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岳飛被害時,為何毫無反應?

第二、軍隊內部的分裂。 我們都知道岳家軍號稱十萬之眾,但是並非萬眾一心鐵板一塊,其各有各的統領,分好多派系,如吳全、吳錫、李橫、牛皋、王貴,王俊等等早期的班底,還有後期為了擴大隊伍各地招攬的人馬,這些人都是自成體系的。當岳飛還是一軍之帥時,岳飛靠著個人魅力和威望還能把他們團結起來,為國所用。但當他下了大獄之後,便樹倒猢猻散,各找出路了。

以岳飛為首的戰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岳飛被害時,為何毫無反應?

第三、軍隊被提前分散到各地。在殺害岳飛之前,宋高宗已對岳家軍做了安排,岳家軍被分散到各個地方駐紮,相救也無能為力了,主要大將或解除了軍職,或遭到殺害,或遠離軍隊。如張憲與岳飛一起被殺;牛皋在岳飛死後第五年,被張俊他女婿毒死;王貴去了福建任職,基本等於退養,八年後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