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

陶浩海


“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這句話從長遠來說,是杞人憂天。即使不進口糧食,把農田從農民手上集中到農業企業手中,同樣能生產出比現在更多的糧食。中國永遠不愁農民不夠,愁的只是土地不夠而已。


第一個問題:誰是農民?


我們在這裡討論的主要是中國農民,就是2000年來以家庭為單位耕作土地的農民家庭。而像美國農民那種人均耕作上千英畝的,其實是農場主,而非中國農民。


第二個問題:中國農民到底有多少?


每年一屆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每年的會議都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這是中國頂尖的智庫論壇,2018年會議時任志強談話的視頻最近流出,裡面說了一句話:“第一產業佔用了27%的勞動力,創造了8%的產值”。


中國勞動力人口去年為9.02萬人,第一產業佔用27%,也就是說農業勞動力仍然有2.43億人。而2017年底中國耕地面積為20.23億畝,也就是說每個

中國農民平均耕作8.32畝土地。



第三個問題:別國農業情況如何?

2009年,美國農業從業人口為205.6萬人,僅佔美國全部就業人口的1.4%。平均每個農場只有1.07人進行生產和經營,每個農業經濟活動人口平均耕地面積高達181.4公頃。也就是2721畝耕地。


按生產的糧食計算,一個美國農民養活了159人,還有多餘糧食出口,而中國的糧食其實是不能自給自足的,2017年的糧食自給率是82.3%。我們進口了17.7%的糧食,也就是說我國農民其實只養活了13.9億人的82.3%的需求, 一個農民只養活了4.7箇中國人。

所以,其實中美差距最大的行業,從效率和產量上來看,其實是農業。




所以事實很清楚了,哪怕未來中國在農業上的效率,能達到美國的1/10,都意味著我們只需要數千萬農業人口就足夠了,而二億的農業勞動力其實是多餘的,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這多餘的二億農民“消滅”掉,讓他們轉移到更有價值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上來。



中國現在確實是由2億多的農民來養活的,但實際上從政策上和輿論上,我們都應該鼓勵他們離開土地,進城打工,城市也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無歧視政策,至於他們留下的土地,會有新型的農業企業和農場主接手,產量和效率只會更高。



“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這句話從長遠來說,是杞人憂天。


閉家鎖的紅楓


是的,農民種田養活了咱城裡人,這是對的,如果沒有農民的辛苦付出,不要說我們吃不到糧食,就連瓜果蔬菜都吃不到。而且目前中國的農業還沒有完全是現代化農業,機械程度也不高。所以種莊家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而且每年還要根據市場情況,來判斷今天該種什麼,不該種什麼。還要冒種田投資失敗的風險。

儘管我國的糧食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而且已經實現在十年的糧食大豐收的局面。但是中國農業還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中國農民後繼無人該咋辦?現在基本上種地的人都是50-60歲的人了,年輕人不願意種地,農民不種田,已經不是危言聳聽的事情了。

二是農民收入不高咋辦?別看菜場裡的蔬菜價格很貴,但是農民真的沒賺什麼錢,主要是中間環節層層加價。三是農民投資信息不暢咋辦?就是前些年大蒜漲價,大家一起種大蒜,後來蒜價下跌了,農民們都虧死了,過幾年生薑價格上漲了,大家又去種生姜了,結果生薑價格大跌,也買不出去了。

所以,農民種田養活了城裡人,這話沒錯,但我們城裡人也應該通過各種金融和信息手段,讓農民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比如貸款向農業傾斜、減少農產品的中間環節、把農業保險落到各村各戶、通過網絡發佈農產品信息,建立起更多的農產品的期貨市場,以幫助大戶農民對沖種地的風險。這樣才能做到,農民養活了城裡人,而城裡人又把先進的銷售手段、產品信息、金融服務下放到農村,回報農民的付出,讓廣大農民增收又增長,減少投資風險。


不執著財經


筆者以為,這個說法從目前我國的糧食供給狀況來看,說的並沒有錯,畢竟我國的糧食供給還是以小規模的散戶種植為主,正是這些農民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農民如果不種田,城市人沒飯吃”這句話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國糧食供給以國產為主。


雖然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埋怨說我國糧食進口量太大了,這一點筆者也不否認,甚至還有進口量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2017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達到了1.1億噸,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樣也毫無意義的佔據了全球糧食進口第一的寶座。

但是,大家不要忽視了一點,這些都是在我國糧食產量高達6.1億噸以上,三大主糧玉米,稻穀和小麥基本可以實現自產自銷無需大量進口的前提下,要不然,以我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如果糧食自給率不能達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恐怕很多國家都要坐立不安了,因為中國人會在國際糧食貿易中和他們搶糧食。

我國糧食生產以農戶為基本單位!


雖然建國以來,特別是19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糧食平均畝產和全國糧食產量一年一個臺階,但是我國農業生產整體比較落後的態勢依舊沒有改變。

家庭小規模經營,機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足等不足依舊明顯,所以,我國每年這麼多的糧食產量還是靠幾億的勞動人民用辛勤換來的,如果沒有他們,我國的糧食生產肯定沒有現在這麼穩定。

所以,我們都應該向廣大農民朋友致敬,如果沒有你們,城裡人或者真的要餓肚子。


糧油市場報


農民不種地,誰來養活城裡人?這話問的有點謙虛思考。試想一下,農民不種地,還叫農民嗎?就像工人不做工,也不叫工人了。各行各業存在於這個世界,都是相輔相誠的,如果農民不種地,大家都沒吃喝。如果工人不做工,大家沒有穿用。如果醫生不看病,大家都看不了病。教師不上課,大家都得不到教育。如果不織布,大家沒有穿。如果不造房,大家沒有住。如果,一切都如果,那成了什麼世界啊?!各行各業組成了這個大千世界,沒有那個行業是特別的特殊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少了誰都不行。當然,發展農業是更本,是基礎。基礎打好了,各行各業才能更好的發展,社會才能更加穩步的前進。在這裡順便提一下,我們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產,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科學種田,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產值,增加收入。對穩步發展我們的現代化強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志氣強大1120388


因為天下人的生活離不開的是《五穀雜糧》城市人吃的糧食蔬菜難道不是農民種出來的嗎?





曹大夫為人民服務


我認為這句話說的對。民以食為天,人一日三餐吃飽了才能做事幹活不是!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耕地面積只佔全球的7%卻要養活佔全世界20%的人口,這個任務本身就非常的艱鉅的。如果不種糧食,那豈不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飯了?

有人說中國現在怎麼說也是世界經濟第二強,城裡人工資又高,會吃不起飯?再說了中國農民不種糧食不是還有巴西,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等產糧大國麼?可以進口啊。人家產糧大國當然希望中國農民不種糧食了,一年兩年後美國等產糧大國就會完全住我們這個十四億人口的糧荒大國市場。這是很危險的,試想一下如果美國要求我們答應一些過分的條件被我們拒絕後,美國會不會減少或者乾脆不賣給我們了,不用一個禮拜的時間,國內糧食價格便會滾雪球般的物價上漲。而賣給我們糧食的產糧國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常笑韓國吃西瓜很小氣,到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能吃得上飯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這還是輕的,最可怕的是既然我們不種糧食十四億人口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現在不是有一些穀物公司搞那個轉基因麼?我們不知道它到底對人有沒有害處,不知道的話可以做實驗啊,誰想做小白鼠呢?你不做小白鼠就等著捱餓好了。

農民不種糧食,城裡人吃什麼?這句話也許帶有賭氣的成分,但是我們中國農民真的不能不種糧食啊。國家也應該給於農民種糧食補貼來提高種糧積極性,我們的糧食安全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家中有糧心不慌嘛!


外來工本地人


糧食是地裡長出來的,可它是農民辛苦種出來,又收回來,這樣大家才能吃到,不能含混不清,這現在的下一代應該知道,糧食從那來,怎麼來非常重要。


戴全龍1


在我之前回答一些問題的時候,下面經常會有些朋友回覆我一些諸如“我們農民都不種地,城市人怎麼辦”這樣的觀點,所以藉著這個問題,我也想簡單聊一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這個說法確實是有它的道理在裡面,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我認為我們需要搞明白一個前提條件,農民為什麼不種田了?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農民被迫放棄土地;第二,農民自願脫離土地。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因為國外市場的壓力,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農產品價格下跌等等原因,導致種田無法獲得能夠滿足農民日常需求的經濟收益,農民只能夠放棄種田而去從事別的行業來維持生計,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就已經不僅僅是農民種不種地的問題了,而是我國農業這個基礎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問題,導致的後果也不僅僅是如何養活城裡人,而是如何養活整個國家人口。因此,我個人更傾向於將這個情況理解為“農業如果落後,誰來養活中國”,為此我們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農業補貼政策,就旨在於提高農戶種植收益,維護其種糧積極性,目的就在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農民因為外出務工,或者隨子女進城這類原因,自願脫離土地的話,那我覺得這種情況其實無可厚非,甚至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這種人口流動其實還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這部分人離開農村之後,如何合理再分配這些人留下的資源,達到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

最後,從數據上看,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其實也是不斷降低的,這其實也代表了農業日後的一個發展方向,農村還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種地。未來大的發展方向是新農人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在土地集中連片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裝備提高效率,在提高農業收入的同時也能滿足越來越多城市人的消費需求。總結來說,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動和科技的進步,現在和未來的種地將越來越不同於以前的種地。


韓一軍


眼下,好多中國的年輕人不再種地了,跑到城市中去打工了!剩下一部老弱病殘的,仍在辛辛苦苦的耕耘著腳下的這片土地,如果他們不種田,誰來養活城市人?如果他們不種地,城市的溫飽誰來解決?如果他們不種地,城市的菜籃子誰來解決?也許有人會說,依靠進口。這個觀點是不真確的?

首先,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如果光依靠進口糧食,會吧中國人餓光的,糧食必須做到自給自足!

再者,別說是完全不種糧食,如果遇到天災減產,糧價就會不穩定的。糧價穩,則民心穩;民心穩,則百業穩;百業穩,則國穩!





玉米錘


近些年來,房價瘋漲,有些地方的房價甚至已經成為了天價,但是依然不妨礙一些有錢的城裡人買了幾套房子。反觀農村地區,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深入,農村地區開始全部推行一戶一宅政策,像一些一戶多宅、建築面積超標的宅基地房屋都要面臨整改。

看到這裡,很多農民朋友肯定有些生氣了,為什麼農村和城市區別待遇呢?其實,農民朋友們也應該知道,近年國家一直對農村都是有多種補貼政策的,各種幫扶的計劃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為什麼對宅基地房屋是這樣要求呢?總結起來,一共有以下這三點原因。

1、房屋使用年限

農民可能不瞭解,城市的住房最長也只有70年,也就是說,70年後,房子可能就不是你的了。那麼農村的房子呢?農民朋友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宅基地房屋是沒有使用年限,也是可以繼承的,所以農民朋友可以長期以往地住下去。

2、土地的所有權不同

農村的土地大家都瞭解,農村土地屬於集體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有對土地的使用權。而城市的土地所有權則歸國家所有。也就是說,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城市的人買的只是房屋暫時的使用權。

3、房屋的性質不同

城市的人買房屋,一般要經過開發商,開發商報建後並進行銷售,這個時候,房子已經成為了商品,所以,城裡的房子是可以自由買賣和流通的。但是現在國家對房市也進行了調控政策,全國多省市都有限購政策。而農村的宅基地房子則是歸自己所有,雖然也可以進行買賣的行為,但是也只能在本村進行。

看了這三點,農民朋友是不是對一戶一宅的政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呢?其實很多農村的房屋建設都不規範,也有一戶多宅,亂修亂建等問題,尤其是有些地區的房屋建設並不達標,這樣的屋子住起來也會不太安全,一戶一宅也是為了保護農村的耕地,如果不限制房屋建設的話,很可能會出現耕地被佔用的情況,農村地區昔日的青山綠水就可能變成房屋林立,相信這也是農民朋友們也是不願意看到的。現在農村的房子也提上了整頓的日程,希望可以早日看到農村的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