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人民政府召開抗災救災第六場新聞發布會

9月6日,濰坊市人民政府召開抗災救災第六場新聞發佈會。濰坊市水利局、城管局、農業局、金融辦及慈善總會主要負責同志分別通報了有關工作情況。

潍坊市人民政府召开抗灾救灾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市水利局:災後排水排澇工作加快推進

市水利局局長周壽宗: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劉家義關於排水排澇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和省搶險救援前線指揮部的工作部署,以受災積水最嚴重的壽光市紀臺鎮、稻田鎮、洛城街道,青州市譚坊鎮和昌樂縣寶都街道堯溝片區蔬菜大棚排水排澇作為工作重點,全力開展排水排澇。

研究制定了排水工作方案。針對不同片區實際,分別提出了工程排水和機械排水相結合的方案,對紀臺鎮,確定開挖“四橫六縱”10條排水溝渠;對稻田鎮,確定實施“3+2”,即3個片區採取工程排水、2個片區實行機械強排;對洛城街道,重點做好“1+n”,即一條排水溝渠連通若干大棚的排水措施。

迅速展開排水溝渠開挖。截至8月31日18:50,壽光排水排澇骨幹工程已全部完成,累計開挖排水溝渠75.6公里。其中,紀臺鎮四橫六縱排水溝渠工程累計開挖疏通排水溝渠61.6公里,比原計劃增加8.1公里;稻田鎮累計開挖疏通排水溝渠8公里;洛城街道累計開挖疏通排水溝渠6公里,為順利完成排水排澇任務奠定堅實的工程基礎。

全力組織好排水工作。壽光市排水溝渠開挖工程完成後,全面轉入排水階段。9月2日、3日,針對青州市譚坊鎮萬坊片區大棚積水問題,工作組進行現場辦公,向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申請調撥大功率水泵20臺,當場向省前線指揮部申請調集兩臺消防車用於排水行動。截至9月5日下午六點,順利完成了蔬菜大棚的排水排澇工作。壽光、青州、昌樂三縣市蔬菜大棚共排水3280萬方。

做好後續工作。繼續關注蔬菜大棚的排水問題,針對重點澇窪地區,加大巡查力度,進行重點佈設,集中機械設備,及時排出棚內返滲水;抓好部分澇窪區大田積水的問題,對局部的嚴重積水區,通過工程措施和機械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採取集中行動,加快排水工作;加快農田排澇體系建設,實現溝渠暢通,旱能灌,澇能排,全面提高農田抗禦自然災害能力。

潍坊市人民政府召开抗灾救灾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市城管局:災後村莊淤泥及垃圾清理完畢

市城管局局長張文:截至8月31日,5個縣市的636個受災較重的村莊淤泥及生活垃圾全部清理完畢,並實施了達標驗收,轉入正常清運狀態。

迅速行動,全面展開清理工作。為避免次生災害發生,第一時間安排工作組對受災較重的5個縣市進行現場勘查、調研,制定清理方案,迅速展開工作。從8月22日開始至8月31日,共組織清理淤泥、垃圾187106方,為群眾安全回遷和衛生防疫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

保障重點,全力實施應急救援。組成13支環衛救援隊和1支排水工作隊200餘人趕到受災地點展開救援,分別為壽光市臨時安置點提供80個垃圾桶、8輛糞便機吸車、19臺大功率抽水機、107臺水泵、8420米水帶、9萬多條編織袋和267件救生衣;為臨朐縣臨時安置點提供80個垃圾桶,調集50人清理風景區淤泥垃圾;為青州市調配清運車輛14臺,道路沖洗車2輛,調集300餘人參與清運;為昌樂縣調配大型挖掘機2臺,調集200餘人參與兩個村的垃圾清運和水渠疏通。

明確標準,做好驗收移交工作。清理過程中,安排專人會同當地環衛部門擬定了驗收標準。9月1日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局聯合,組成5個督導組,分別對壽光、青州、臨朐、昌樂、安丘等縣市的村莊淤泥、垃圾清運工作進行了全面督導複核,共抽查村莊148個,全部達到驗收標準,村內垃圾清運恢復正常。

做好後期保障工作。受災村莊清運出的垃圾全部運往生活垃圾焚燒廠或生活垃圾填埋場,並嚴格按標準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杜絕了二次汙染。市城管局將持續跟進、專業指導,對救災、重建過程中新產生的垃圾、村民隨時傾倒的垃圾,做到及時清運、及時處理,保障災區環境衛生水平持續、穩定提升。

市農業局:農業減災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進展有序

市農業局局長王漢成:今年第18號颱風“溫比亞”對我市設施農業造成了嚴重損害。災情發生後,全市各級農業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紮實開展農業災害應急、抗災減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全市設施農業受災情況。全市受災大棚27.02萬個,其中,倒塌大棚4.54萬個,部分果樹和花生、棉花、大豆等大田作物受災。從受災地域來看,壽光、青州、昌樂、安丘、臨朐等5縣市農業受災較重,特別是壽光、青州、昌樂三縣市設施農業受災嚴重,其中壽光市受災大棚10.6萬個、倒塌2.2萬個。

農業抗災救災及災後重建情況。農業農村部、省農業廳及市、縣農業部門組織專家組,深入抗災救災一線,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積極開展農業減災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一是指導農業搶收、搶種及補種工作。全市共搶收農作物7.4萬畝。對土壤墒情適宜和設施地塊,發動農戶補種蔬菜。截至目前,全市搶種露天蔬菜0.2萬畝,補種、定植各類設施蔬菜7.2萬畝。二是指導受損棚體加固修復工作。對於受損的大棚棚架、牆體和棚膜,做好加固、修復工作,預防棚膜破損繼續擴大、牆體坍塌和棚體垮塌事故發生。三是做好農業保險定損理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定損面積42萬畝,應賠金額約2200萬元。

目前,我市農業救災工作重點,已由抗災自救轉入災後重建、恢復生產階段。市農業局研究制定了《全市設施農業災後重建工作方案》,擬通過貼息貸款、集中採購等政策措施,幫助農民群眾儘快加固修復、重建損毀農業設施,及早恢復生產秩序。

市金融辦:為災後重建提供堅強金融保障

市金融辦主任劉錫田:充分發揮保險在災後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各保險公司認真執行保險政策,切實做到“重合同、守信用”、“應賠盡賠”,“應賠快賠”。對涉及人身傷亡、房屋受損和農田絕產的報案從寬認定、從高賠付;對不符合賠付條件的,做好政策解釋和疏導工作。截至9月6日15:00,這次洪澇災害全市保險行業(不含民生綜合險)已賠付4231.35萬元。目前,我市正在積極爭取完善日光溫室保險政策,具體是:降低保險費率,同時根據不同日光溫室建設標準設立不同賠付標準,提高保險賠付額度,提高農戶投保積極性,擴大日光溫室保險覆蓋面。

支持災後重建相關貸款政策。一是積極推進減費讓利。各銀行機構在上級行政策和授權範圍內,積極推進減費讓利,對於災區農業大棚升級重建、農房改造重建、種植養殖貸款,銀行機構通過不動產抵押、保單質押、貸款保證保險等方式提供信貸支持,貸款利率要明顯低於同類貸款的利率水平,原則上按基準利率執行,並爭取下浮。二是維持受災主體存量授信。對受災主體存量貸款,銀行機構採取“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款、借新還舊等用信政策,做到不斷貸、不抽貸、不惜貸、不人為增加貸款條件,確保“應貸盡貸、應貸快貸”,對確因受災而還款困難的借款主體,應妥善做好展期等相關工作,避免產生罰息。三是已爭取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提供了50億元支農再貸款,用於災後重建,下一步將根據重建資金需求進一步爭取更多再貸款額度。

目前,我市正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彙報,協調相關銀行機構給予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維修重建、受損房屋重建專項貸款,同時積極爭取各級財政給予災後重建貸款貼息。與銀監部門協商,在現有監管框架內採取差別化監管,積極支持各金融機構拓展災後重建各項業務。

市慈善總會:認真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發放工作

市慈善總會專職副會長馬全海:災情發生後,市慈善總會連續兩次向社會發布抗災救災倡議,實現了救災供需信息的有效對接。截至9月5日18時,全市慈善系統共接收救災捐贈款物23575萬元,其中捐款21716.7萬元,捐物折價1858.3萬元。其中市慈善總會本級接收捐款1347.6萬元,已向受災縣市區撥付1067.112萬元;各有關縣市區慈善總會接收捐款20369.1萬元,已撥付3427.6萬元,接收物資折價1858.3萬元,發放物資折價1522.7萬元。

監督管理情況。一是市民政局下發了《關於加強抗災救災捐贈款物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確了抗災救災慈善捐贈款物的5種使用範圍,規範了使用程序,完善了管理規定,健全了監督措施,提高了慈善捐贈款物的使用效率。各級慈善總會及時安排人員到崗到位,參與對救災捐贈款物的調撥、分配及發放。二是市委、市政府兩辦印發了《關於設立濰坊市抗災救災指揮部物資資金監督組的補充通知》,成立了物資資金監督組,加強對抗災救災捐贈資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抗災救災捐贈款物的公平、公正、公開使用。三是及時統計上報救災捐贈款物接收使用數據。下發了《關於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使用統計報送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縣市區組織專門力量,通過慈善平臺每天兩次準確、真實統計上報捐贈款物接收使用數據,每天分別上報市委、市政府和省慈善總會。

下步,將加快救災捐贈款物的使用發放,加強捐贈物資的儲存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公佈捐贈救災款物接收使用信息,切實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使用,確保捐贈款物發揮最大效益。

來源 | 濰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